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5-10-05 05:18:53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5期

        摘要:目前对于艺术院校而言,专业知识过硬、思想道德品质过硬的艺术生,已成为艺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结合艺术院校当前的“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从而深入地探讨分析艺术类院校课程建设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提出更有建设性的课程建设对策,在提升艺术类院校课程建设质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思考

        1 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的现状

        对于部分艺术院校而言,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艺术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却极易忽视了“课程思政”的建设。一方面,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所改善。受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艺术院校已深刻地意识到,不仅仅应在专业素养提升上加大教学建设力度,在思想政治上也应该加大力度,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艺术生。另一方面,对“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包括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课程建设开发不足等都直接制约了“课程思政”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影响了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性。

        2 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中,院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低。部分艺术类院校受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更加关注学生包括绘画、设计等专业技能的教学,而不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

        另一方面,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中,“课程思政”师资团队力量较为薄弱。对于大多数艺术院校,更加注重专业课师资力量的加强,然而“课程思政”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心无力,更无法深入地开展教学研讨等工作,导致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专业的教学难以出现精品课程,更影响了师生对“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的心态。

        3 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3.1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教学体系,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应致力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使艺术院校从上至下对“课程思政”教学更为重视。

        一方面,应突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在艺术院校内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在学科体系建设中,应组织专家对当前“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课程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以及未来“课程思政”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与需求,更有针对性地优化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中,应引入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在学科体系建设中推动体系建设的持续优化。

        另一方面,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应加大“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人才资源建设力度。比如,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应从整体规划、方案设计、落地执行等多个方面推动人才资源的体系建设,从而学科体系的建设与落地有相应的人才团队相匹配,从而促使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学科建设能够得以有效落地,避免停留在悬空状态。

        因而,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应从“课程思政”学科现状与需求分析,从加大学科体系建设的人才资源匹配等多个方面,推动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学科体系的建设有效性,促使艺术院校从上至下对“课程思政”的学科建设始终保持较高的重视程度,构建更为浓厚的“课程思政”教学氛围。

        3.2推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院校更为重视学生艺术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更有机地融合起来,在艺术学院教学建设中显得至关重要。

        一方面,应将思政教育有效地渗透到艺术专业教育中。对于艺术专业老师而言,应结合专业教育的内容,以及“思政教育”的目标,将借助于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场景巧妙地融人“思政教育”内容,从而确保思政教育得以有效地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思政教育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应积极举办各类教学活动,以切实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比如,艺术院校可以借助于多样化专业比赛活动中,将学生的思政素养表现水平视为专业比赛的一大考评因素,真正突出思政教育在学生艺术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从而促使老师与学生对思政教育更为重视,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更为有机地融合起来。

        3.3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能力

        思政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是制约当前艺术院校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突出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能力提升,在艺术院校学科建设中至关重要。

        一方面,应发挥“走出去请进来”的价值。比如,艺术院校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师资团队多走出去,与兄弟院校针对思政教育的学科建设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并且結合自身师资团队建设的现状,更有针对性地优化思政教育师资团队,从而从客观上提升思政育人的意识能力。与此同时,艺术院校可以邀请在思政教育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走进校园,与院校的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且组织专家针对当前院校思政教育学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以便艺术院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切实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能力。

        另一方面,应加大艺术院校教师思政育人的考核力度。比如,对于艺术院校的老师不仅仅应考核其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应该对其思政育人的意识进行深入地考核。在专业教学设计中,是否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思政育人的教学环节,以便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9(01):79-83.

        [2]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2):卜6+15.

        [3]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作者简介

        王美丽(1980-),女,汉族,天津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