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班幼儿常规教案大全
2025-10-05 05:20:18 责编:小OO
文档
中班幼儿常规教案大全

【篇一:幼儿园中班优质课教案】

 小熊学刷牙(中班)

  教学目的:

 ⒈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⒉教幼儿学习,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刷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准备:

 ⒈听过故事《小熊拔牙》;

 ⒉小熊头饰一个,并请一位老师扮演小熊;

 ⒊牙齿模型一副;幼儿人手一把牙刷,一支牙膏,一只杯子;

 ⒋录音机,磁带《刷牙歌》。

 教学过程:

 ⒈开始部分。

 老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小熊拔牙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请来了那只可爱的小熊。(小熊出场)

 (小熊的出现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有了很大兴趣。)

 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做游戏。

 ⒉基本部分。

 ⑴引导幼儿讨论不保护牙齿的害处。

(加深幼儿对不保护牙齿害处的认识。幼儿听过故事《小熊拔牙》,都知道一些不保护牙齿的害处,对幼儿的回答,老师加以概括。)

 老师:小熊因为不注意保护牙齿,牙齿被拔掉了。你能告诉我不保护牙齿还有哪些害处?

 ①幼儿讨论,交流。

 ②老师小结:牙齿如果生病了,会影响我们吃东西。牙疼得不想睡觉,不想吃饭,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牙齿拔光后说话不清楚,而且也不好看。 小熊:我现在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了。不乱吃零食,每天早上和睡觉前坚持刷牙,牙齿就会很健康。可是,我不会刷牙怎么办呢?

 ⑵幼儿讨论正确的刷牙方法。

 ①老师:小朋友会刷牙吗?你来教教小熊你是怎么刷牙的?

 (小熊到小朋友中间去)

 ②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正确的刷牙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幼儿各抒已见。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发表自己的意见。幼儿知道刷牙的方法,但不知如何表达。老师请幼儿用动作示范,老师以语言引导。)

 ⑶老师示范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肯定幼儿的回答,老师加以补充。)

 ①刷牙是先要做什么?

 醒幼儿在刷牙是要做一些准备。

 老师:刷牙是先要在牙刷上挤上牙膏,在杯子里盛满水。然后,用水漱一下口。接着,我们开始刷牙。

 ②老师利用模型,边示范,边讲解。

(利用模型讲解更为直观)

 老师: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刷。两边的大牙齿要由里往外来回刷。

 ③组织幼儿徒手练习。

 ④幼儿小结刷牙方法。

 (练习的基础上再通过语言小结,加深印象。)

 ⑷集体练习刷牙。

 ①老师强调刷牙方法;

 a.做好刷牙前的准备;

 b.刷牙要按一定的规律。

 ②放音乐,集体练习刷牙。

 (音乐活跃气氛,更增添幼儿兴趣。)

 ⒊结束部分。

 ⑴小熊小结刷牙方法。

 老师:小朋友的牙齿都刷得很干净。小熊,你有没有学会刷牙的方法呢? 小熊:学会了。

 老师:那你给小朋友讲讲吧。

  小熊:刷牙是先要在牙刷上挤上牙膏,在杯子里盛满水。然后,用水漱一下口。接着,开始刷牙。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刷。两边的大牙齿要由里往外来回刷。对了,小朋友一定要坚持早晚刷牙,吃饭以后要用水漱口。

 ⑵放音乐,轻松一下

效果评析:

 《小熊刷牙》是幼儿园“一人一课”活动之中的一堂公开课我在设计这篇教案是,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幼儿熟悉的故事,以小熊这一角色贯穿课堂,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在制作教具过程中,利用泡沫制作了牙齿模型,让幼儿对牙齿有直观,

 具体的印象。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老师的示范便能很清晰的展示在幼儿眼前,易于幼儿模仿接受。让幼儿准备杯子,牙刷,牙膏,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去实践,对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教案在班级实施后,效果很好。听课的老师普遍反映,认为这节课效果较新颖。老师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的去学习。

  砚山县阿孟镇三达小学李琼粉

【篇二:幼儿课堂常规培养】

 浅谈幼儿课堂常规的有效培养

 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把幼儿的课堂常规培养好. 只有常规培养好了,我们的课才能更好地进行。常规好了,管理孩子就会比较轻松有序!也只有良好的常规才会有更优质的课。

 如何让幼儿有一个好的课堂常规呢?其实幼儿面对一个新老师的教学要求是非常在意的,教师不用急着上课,可以拿出2-3节课的讲课前几分钟进行课堂常规的专项训练,一开始就给他们一个规范,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老师的课堂上有什么要求、需要他们怎样的配合等,学生就会朝着教师的要求方向进行努力,一但习惯形成了,教师上起课来就轻松多了。

 比如要让幼儿迅速安静下来进去课堂,可用幼儿课堂常规儿歌:

 上课了——

 1、2 拍拍手3、4背背后5、6脚平摆  7、8不讲话  9、10坐好了。 师:“123”

 生:“我坐端”

 师:“7”

 生:“我闭口”

 师:“321” (老师“双手合十贴至左耳、同时头左倾”示意该休息了) 生:“我休息”(孩子说完趴位置上休息了)

 师:“小椅子。转转转,看谁转得快!面对老师坐,眼睛向前看”(我们开始上课了)——

 谁安静,我安静。谁听话,我听话。

 表扬谁,表扬我。喜欢谁,喜欢我。

 围棋课堂用这种师生对答的儿歌形式让孩子安静下来就像幼儿园老师课前弹的钢琴曲,只要孩子们一听到那首熟悉的钢琴曲就条件反射般地乖乖坐到位置上休息好了。开始上课前,我常常先来儿歌口令练习,练习中或拍手、或跺脚、或拍肩,不停变化花样,让学生在眼花缭乱中不自觉地被吸引过来,开心地参与到游戏中,一下就进入了上课状态中。只要训练2、3节课,就会形成幼儿课前迅速进入课堂的的常规状态。

 再比如幼儿已安静了,我要他们坐好,可用儿歌游戏的形式训练:

坐坐好儿歌:

 师:“小手放膝盖”(老师示范:双手放膝盖上)

 生:“我就放膝盖” (学生模仿:双手放膝盖上)

 师:“小腰挺直来”

 生:“我就挺直来”

 师:“请你跟我这样坐”

 生:“我就跟你这样坐”

 坐坐好儿歌二:

 儿歌三:

 师:“请你跟我拍

 手”

 “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

 生:“我就跟你拍

 手”

 “我就跟你这样做(拍手)”

 师:“请你跟我跺跺

 脚”

 “请你跟我这样做(跺跺脚)”

 生:“我就跟你跺跺

 脚”

 “我就跟你这样做(跺跺脚)”

 师:“请你跟我揉揉

 腰”

 “请你跟我这样做(揉揉腰)”

 生:“我就跟你揉揉

 腰”

 “我就跟你这样做(揉揉腰)”

 师:“请你跟我坐坐

 好”

 跟我这样做(坐好)”坐坐好师:  生:  师:  生:  师:  生:师:“请你

生:“我就跟你坐坐

 好”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坐好)”

 坐坐好儿歌四:

 师:“我的小手拍一拍”  生:“拍一拍”

 师:“我的小手伸一伸”  生:“伸一伸”

 师:“我的小手摆一摆”  生:“摆一摆”

 师:“我的小手放放好”  生:“我的小手不见了”(放后面或放腿上) 以上儿歌游戏可以根据老师的需求随意变换动作或改编,具有灵活性、随意性、机动性。

 又比如要让幼儿课堂集中思想,可用:

 集中注意力——

 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了!—

 伸出你的小手上拍怕,伸出你的小手下拍拍,—

 向前伸出手儿转一转,手儿放呀放放好!放——放——好!

 如果我要练棋了,我可以先让幼儿安静休息,再交代我的下棋四部曲操作要求。 幼儿安静——

 师:1、2  生:安静

 师:1、2、3  生:手背后

 师:4、5、6  生:坐坐好

 师:5、6、7  生:我静息

 如果这训练幼儿第一遍没注意过来,就重复两到三次,并及时表扬能快速整齐对上口令的学生,马上会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学生就能全部安静下来,效果比教师冲学生大吼大叫要好千倍,也不会像有的老师按了葫芦起了瓢,管好了这个那个又乱了。

 老师课中发现个别孩子表现不好时:

老师马上问“谁表现最棒?” 生答:“我表现最棒”

 师说:“我表扬”

 生问:“表扬谁?”

 这些口令都有着不错的组织课堂纪律的效果。游戏式的口令应用使课堂纪律的组织充满趣味不再生硬,学生乐于接受和配合。

 利用儿歌、口令、拍手游戏等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不断强化,让幼儿习惯成自然,渐渐接受自己的方式,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强化、反复,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恒心,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也许很多口令的设计都很巧妙,但是你每节课都这么说,一年、两年都不更新,学生久而久之会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就如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天天吃,也会令人翻胃,课堂常规教学也是这样。老师要翻新教育“花样”,保持常规教学新鲜感。

 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每隔一段时间就编创一些新的口令,制作一些新的奖品,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使教学方式、手段不断推层出新,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要有好的课堂常规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有趣是有好的课堂常规的基本前提

  好的课堂常规是以幼儿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感兴趣为基本前提的。好的课堂常规应该是当孩子热情高涨看是乱,但乱而有序。所谓“乱”并不是我们所指的孩子们打闹没听讲,而是积极投入地参与其中。幼儿在参与过程中会和老师、同伴一起讨论,会随着老师的要求做一些动作等,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声音,但这是与教师、同伴的互动,而并不是没有组织的。当孩子们对教学活动本身感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被活动吸引,这样的课堂不再需要有常规的提醒,孩子们会自然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

  二、教师的语言指令明确容易形成好的课堂常规

 在培养幼儿的课堂常规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想到,并提出要求。且能预设出孩子在执行中的可行性。有时课堂常规不好,并不是孩子们做不到,而是老师在提要求时不够具体明确,幼儿在执行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做到语言指令明确,在提要求时要细化、具体,让幼儿“有章可循”“遵章行事”从而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

  四、注重赏识孩子,营造师生之间和谐氛围

 赏识孩子,给他们以鼓励和信心。

 是教学中百试百验的“灵丹妙药”,不信你试试。

 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好的赏识方法就像润滑剂,能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保证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这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给孩子期待的目光、爱的抚摸。每一次孩子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我都面带微笑用充满鼓励和期待的目光看着他,目光中,让他们知道老师相信他们一定能行;比如孩子练棋时、静坐时我常常悄悄走到某个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暗示他老师看到他良好的表现了,及时传达出教师对他的赞誉。虽然老师什么也没有说,但却是心与心在交流,老师的爱与赞许及时传达给了孩子。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不吝啬自己的大拇指。无论是在哪个教学环节,我从不吝啬自己的大拇指,因为它应用起来非常方便。学生纪律表现好了、问题答对了、学习进步了,我都会及时地伸出大拇指夸奖他,不仅自己夸奖,还号召全班同学大拇指一起对着他夸:“嘿嘿,你真棒!我就像你一个样!”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给别的孩子树立了榜样,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但切记同样一种夸奖话语与方式在一堂课中不要反复使用多次重复,这样会让孩子厌烦,也会让人听觉疲劳,视觉麻木。比如一堂课你让孩子“嘿嘿,你真棒!”夸奖最多一两次就够了,不要整堂课都是,7、8遍都“嘿嘿,你真棒!”谁受得了。

 (三)巧妙运用夸奖的语言。对学生的赏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说话表扬他。语言的应用可以直白、夸张一些说:“你是怎么想到的?太厉害了!”、“你真是个聪明的小天才!”、“你表现这么棒,老师小时侯都比不上你!”、“真不错,如果下次再准备充分些,一定会更好”等等,当孩子做对题目时,我会和孩子一起兴奋的击个掌,做个胜利的手势,大声说“耶!”师生这活泼举动还是给课堂带来更多的动感与生机。不会死气沉沉。

【篇三:中班优质课教案】

 中班优质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喜欢动物,模仿力强,对音乐节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4——5岁又是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针对幼儿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了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动物”中的一节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2、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老鼠洞。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2、难点: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教师出示右手)这是什么?(泡泡糖)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的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粘粘的)看这是谁呀?(教师出示左手小老鼠)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

听吧!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播放音乐)

 师:听完了音乐小朋友猜猜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音乐动画,教师简单讲故事)

 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师:听完了故事小朋友来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幼儿回答)

 原来小老鼠趁妈妈睡午觉偷偷出来玩,小老鼠在出来玩的时候是怎样走的呢?这次我们边听边看.

 (二)、出示图谱完整听音乐,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学做动作

 1、随图谱完整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

 2、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

 师:原来小老鼠是在妈妈睡觉时偷偷出来玩的,怎样是偷偷地走?(幼儿模仿)为什么要偷偷的?(怕猫)它怕被猫发现所以呀“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幼儿模仿)刚刚我们表演了小老鼠的走,那看看谁来学学?(幼儿表演)

 师: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好,我们先坐在椅子上试试!小老鼠走了几遍?我刚刚发现有的小老鼠走得太快了,这样很容易被猫发现,再来看看小老鼠是怎样走的?好,现在我们起来走走看!(老师唱旋律幼儿做动作)

师:它走呀走,呀!小老鼠踩到了粘粘的东西,哎呀!是什么呀?哦,是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

 师: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可是这个泡泡糖太粘了,被小老鼠拽的

 很长很长,到底有多长呢?小耳朵仔细听好了:拽————啪!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使劲拽(引导幼儿夸张的做拽的动作)

 师:猫来了。(老师模仿赶紧跑回家)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第一遍表演(坐在小椅子上)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2、第二遍表演(

把小椅子当洞)

 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听音乐!注意哦!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3、第三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

 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表演(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师:有没有被抓到,来我们快出来庆祝一下吧。

 师:泡泡糖除了会粘到我们的脚上、手上还会粘到哪里呢?(幼儿回答:可以黏在头上、身上、屁股上等等)我们一起粘粘看。

 师:泡泡糖可以粘到这么多的地方,这次我们表演的时候就让泡泡糖粘到身

体不同的地方,老师要看看谁的想法最特别,谁的动作最有趣。

 5、第五遍表演(幼儿分角色表演)

 师:我们又胜利了?还想玩吗?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老猫,喵—

 你可要多抓几只老鼠啊!再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老鼠,小老鼠们快找个山洞躲起来吧。(随音乐创编表演)

 三、活动延伸:环保教育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来,坐回小椅子休息一下吧。

 草地上为什么会有吃剩的泡泡糖呢?如果乱扔泡泡糖会有什么影响呢?那吃完应该扔到哪里?(幼儿回答)对了我们要把吃剩的泡泡糖用纸包裹好扔进垃圾桶里,这样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还有一点老师要提醒你们,在吃泡泡糖的时候不能将泡泡糖吞掉,那样会很危险的哦!你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那除了吃过的泡泡糖,还有什么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好了,我们现在就到外面将影响环境的垃圾都捡到垃圾桶里去吧!(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