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之《论犹太人问题》的认识
2025-10-05 05:18:32 责编:小OO
文档
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之《论犹太人问题》的认识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早期的一篇重要著作,1843年发表在《德法年鉴》,在文章中马克思否认了布鲁诺·鲍威尔将世俗的问题用神学的方式进行解决的观点和政治一定要以宗教为前提的看法。文本将人的过程划分为“政治”和“人类”两个阶段,详细地对政治和宗教的关系进行深层阐述。马克思认为,政治是人的的一个历史阶段,而不是最后阶段,他将犹太人问题放在整个人类的角度看待,让我们更深层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意义。

标签:《论犹太人问题》;政治;宗教;人的

1.历史背景

在历史上犹太人问题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社会就即将出台的“犹太法案”进行激烈的讨论,焦点在于是否应该赋予犹太人平等的公民权。但是教反犹太历史更为悠久,早在公元391年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原先犹太人与教在神学上的争论上升为国家,犹太人的宗教与生活逐步受到,所享有的政治及公民权利也被慢慢剥夺,这种包含宗教和政治内涵的犹太人问题在欧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在德国表现得更为彻底。

2.社会背景

从经济角度看,19世纪40年代,工业发生,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各主要部门都以机器代替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当时科学技术被大量地应用到生产中,使得许多农民破产,成为贫困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相应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从政治角度看,资产阶级通过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由于的不彻底,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时常遭到皇权主义势力的干涉,统治也面临着危机。

3.思想背景

马克思在思想方面深受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19世纪30年代宗教问题在德国仍然尖锐。宗教是普鲁士世俗政权的政治和精神支柱。在当时的德国,青年黑格尔运动对反对宗教和宣传无神、传播激进政治观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这场运动局限于意识形态,仅仅是少数知识分子的运动。在青年黑格尔派批判宗教、批判国家的气氛下,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最终决裂,开始转向自己的哲学和政治活动。

二、马克思对布鲁诺·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

(一)布鲁诺·鲍威尔对于犹太人问题的主要观点

布鲁诺·鲍威尔完全站在青年黑格尔派的立场上,把犹太人这个社会、政治问题变成纯粹神学问题。他在《论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中,完全混淆了宗教、政治、人类的关系,把犹太人的问题完全归结为纯宗教问题,认为犹太人和徒之间最顽强的对立形势是宗教,由于犹太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因而他们与整个社会进步处于对立地位,自我排斥于人类社会之外。

马克思对布鲁诺·鲍威尔解决犹太人问题的观点进行了总结,一方面,布鲁诺·鲍威尔要求包括犹太人和徒在内的所有人都放弃宗教,公民得到;另一方面,要废除宗教,必须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的世俗化,废除宗教的国教地位,通过资产阶级,建立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世俗国家,以此废除宗教,实现犹太人的。

(二)马克思对于犹太人问题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认为,布鲁诺·布鲁诺·鲍威尔的局限性在于他批判的是教国家而非国家本身,将政治问题转化为神学问题,没有看到政治的局限性以及政治和人类的差异。马克思明确指出,政治是不够的,“只有对政治本身的批判,才是犹太人问题的最终批判,也才能使这个问题真正变成‘当代的普遍问题’”。

1.宗教与政治

第一,马克思认为政治不依赖于宗教,且与宗教信仰并不冲突。

针对犹太人在德国的政治问题,布鲁诺·鲍威尔始终围绕“作为犹太教忠实拥护者的犹太人是否有权利要求并获得政治”展开论述。一方面,他认为犹太人在要求同教臣民享有平等权利的同时,就已经在本质上承认了教国家和所采用的普遍奴役制度,既然如此,犹太人就应该满意自己所受的特殊奴役,所以他认为犹太人不关心德国人的,德国人也不应该关心犹太人的。另一方面,布鲁诺·鲍威尔指出,以宗教为前提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国家,德国还没有从教中出来,生活于其中的犹太人便无从获得政治上的。总之,“只要国家还是教国家,犹太人还是犹太人,一方不能,另一方就也不能”。这样,布鲁诺·鲍威尔就否认了犹太人在德国政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马克思说过:“政治是市民社会的。”也就是说政治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这种反对封建制度,摧毁等级制度、行会和;他要求废除国教、宗教,实行政教分离,使国家从宗教下出来。但是他给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说道:“在政治已经完成了的国家,宗教不仅存在,而且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因此,政治不是宗教,也不依赖于宗教,它不会消灭人的宗教观念,从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中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法国资产阶级以后,把宗教信仰自由看成是公民不可侵犯的權利,更加有力地批驳了布鲁诺·鲍威尔把废除宗教信仰作为政治前提的观点。

第二,马克思觉得政治促进政教分离。

伴随着宗教和国家的产生,宗教信仰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不外乎两种基本类型:政教合一与政教分离。所谓政教合一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而利用宗教;宗教首领为了扩大影响、争夺势力,也需要与封建统治者联合。掌握神权与政权的两大集团既彼此争权,又相互依赖。而政教分离就是宗教权力与政治力的分割,两者互不干涉与影响。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指出,当国家从国教中出来,即一个国家不信奉任何宗教时,宗教信徒才得到了政治。摆脱宗教的政治,不是彻头彻尾、没有矛盾的,因为政治不是这种人人的方式。也就是说当绝大多数公民仍然信奉宗教时,国家还是可以从宗教中走出来的,政治本身并不是彻底的人类,它只是使人在政治上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宗教不再是国家的精神,国家与宗教也互不干涉与约束。2.政治和人类

在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的辩论中,马克思在分析政教分离和政治、政治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外,还批驳了布鲁诺·鲍威尔把废除宗教信仰作为政治前提的观点。另外马克思还批判了布鲁诺·布鲁诺·鲍威尔把政治和全人类混淆。他说:“只是探讨谁应该别人,谁应该得到这样的问题显然是不够的。批判还应该做到第三点:提出问题:这里指的是哪一类?”“我们认为,布鲁诺·布鲁诺·鲍威尔的错误在于:他批判的只是‘教国家’,而不是‘国家本身’,他没有探讨政治对人的的关系,因此,他提供的条件只能表明他把政治和人的混为一谈。”马克思不仅提出了政治和人类问题,区分了两者,还把人类置于政治之上。

从社会发展来看,马克思肯定了政治的历史进步性,但是因为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消除不平等,所以这种是不彻底的。马克思以资产阶级废除封建社会的、宣布了为例,这应该是一种历史进步,但是资产阶级宣布的却不是抽象的超阶级。马克思说:“任何一种所谓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市民社会一般指资产阶级社会,因此,这种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马克思看到了政治的局限性,明确指出“政治本身还不是人类”。因为它虽然在政治生活中把人变成公民,但是在经济生活中,却把人变成有“封闭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市民社会的成员。这种政治,使原来处于被压迫地位的资产阶级,变成新社会的统治者。虽然打着全人类利益的旗号,把自己看成普遍利益的代表,而实际只是为自己谋利益。

三、人类的真正自由

怎么完成人类真正的自由?同政治相对立,马克思提出了“人类”。马克思曾说:“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也就是人類要彻底地消灭人类自我异化的极端表现。马克思说:“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才能完成。” 马克思很清楚地表达了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

马克思看到了政治和人类的区别和联系,并把人类置于政治之上,这样才是真正的。这是他思想的进步性,远远超过了把资产阶级民主制当做最高目标的民主派。马克思追求的不是政治,不是自由、民主、平等,而是人类的。

马克思意识到了政治的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都是自私自利的个体;而在政治和国家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公民,表现了人的社会本性。要消除这个矛盾,势必涉及经济领域。当时马克思还未开始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来分析这个问题,但是他通过分析犹太教还有他自己的成长环境已经开始接触这个问题了。犹太人的世俗基础是实际需要,犹太人的世俗偶像是做生意,犹太人的世俗上帝是金钱。所以在马克思看来,犹太人的,归根到底,就是人类从犹太中获得,即从金钱势力下出来。

总之,“任何一种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但是究竟如何实现人类?由什么力量来实现?《论犹太人问题》并没有提出,他们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解决的。马克思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阐述了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也使得人类理论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陈先达.陈先达文集·第二卷(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阎孟伟.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4]乔 翔.马克思人的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