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3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
2025-10-05 05:20:24 责编:小OO
文档
2023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代需要英雄,时势造就英雄,三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英雄。自诩“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曹操固然是英雄;被曹操推崇的刘备,白手起家,忍辱负重,当然是英雄;“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胆略超群,善于审时度势,也被后人视为英雄;而羽扇纶巾的儒将周瑜、义薄云天的虎将关云长又何尝不是英雄?

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材料中的哪类“英雄”的品质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三国时期几类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审题的重点应放在对“英雄”的描述上,抓住这些“英雄”的品质特点。其中,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故事中的主角,正是这三位主人公,撑起了“三国”这一段传奇历史。因此,这里的三位英雄,是能够推动历史变化、在历史长河中担任“主角”的英雄。而材料最后一句中的周瑜、关羽,虽是三国故事中的配角,特别是周瑜,我们最为熟知的也许便是他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但是,不可否认,他们虽没那么耀眼,却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光彩。所以,这一类英雄虽是“配角”,甚至有些“失败者”意味,却也可称得上是英雄。甚至,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的英雄,他们都各有自己的英雄光彩。

写作要求给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考生可以从这些“英雄”中选一个“感触最深”的进行写作。对此,可以从前者“主角”英雄中挑选其一,针对他们的主角光辉展开说明。比如,若选曹操,可重点从他的胸怀大志展开分析,说明曹操虽被成为“枭雄”,却满怀抱负,为兴复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若选刘备,则可重点从其一路艰苦创业、知人善任、心怀仁德等方面展开分析。而若选周瑜,则可在论述同时,适当地将其与我们熟知的诸葛亮进行对比,说明周瑜同样具有运筹帷幄的儒将风度。诸如此类,只要选准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立意】

1.英雄是曹操的胸怀大志,心系天下。

2.英雄是刘备的艰苦创业,忍辱负重。

3.英雄是孙权的胆略超群,审时度势。

4.英雄是周瑜的运筹帷幄,儒雅风度。

5.英雄是关羽的侠肝义胆,本领过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云:“敛边丰腹审四隅,布局落子无其偶。”布局,指下棋时开局阶段棋子分布的态势,用以引导棋局的走向。对于一盘棋,棋手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在布局中取得优势。其实,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也非常重要。有人说,人生如棋,布局者生。

材料二:

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始终提倡要有“破局”思维。有人说,人生如棋,破局者存。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一的关键词是“布局”,材料二的关键词是“破局”。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两个关键词中的“局”含义并不相同。“布局”中的“局”是指局面、形势。“破局”中的“局”是指阻隔、壁垒。由此可知,两则材料中的两个概念,即“布局”与“破局”,不存在对立关系。

材料一用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引进棋局中对“布局”的解说。虽说形势不同,布局不同,但所有的布局都是要站在现在考虑未来,对未来做出全面规划和安排。“其实”二字,把材料由下棋引到对人生的思考,柳青在《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必不可少。

材料二从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破局”思维入手,谈到人生要有破局意识。“破局”,简而言之就是打破局面、解决困局。不破则不立,人应该有破局的勇气,能拿出自信与勇敢,审视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打破困住自己的牢笼,不自我设限,不束手就缚。

立意

两则材料的表述都可以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顾立意,比如可以这样来立意——规划未来善布局,面对困境敢破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威廉·詹姆斯有一部小说,说的是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

——罗翔

材料二:

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材料三:

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

——爱因斯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用贵妇的所感和所为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背离之处;材料二中明确“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指出做法,要关爱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材料三用爱因斯坦的话,表明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在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入人性幽微处观照个体的所思所行,勇敢剖析自己,谦卑地内省,选择关爱真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书本理论和话语。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关爱,要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爱所谓生活的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也就是说感情、思想行动要有高度的统一,只有感情和思想,没有实践是没有价值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行文思路上,首先由社会现实或现象引出观点,如关爱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意识和思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采用对比式论证结构,然后运用例证和引证,说明行动胜于空想,如纸上谈兵的赵括,成语故事闭门造车,蜀之鄙二僧的故事中富和尚的南海之梦等,再如墨子的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等,证明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结果概率永远为零。最后归结全篇,重申论点,提出落实由内心到行动的号召。

立意:

1.行动远胜于思想。

2.关爱他人贵在行动。

3.行动上的关爱胜过意识的虚无。

4.关爱他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2012年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收尾处,都会专门设置一个寄语青年的段落。二十大报告的倒数第二段,号召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最新一批成长起来的青年是00后,这是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高速发展进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整体而言,他们成长于较80后、90后更为优越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那么,为什么在物质生活已很丰裕的今天,仍然强调青年要“能吃苦”?青年该吃怎样的苦才更有意义呢?

前进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丰裕时代中的‘吃苦’”为话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第一部分引用二十大对广大青年的寄语,劝勉大家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第二部分中关键句“在物质生活已很丰裕的今天,仍然强调青年要“能吃苦”,青年该吃怎样的苦才更有意义呢?”提出了让广大青年深思的现实问题。

由此看来,世界上从来没有轻轻松松就能取得的成就,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成功。从民族、国家到个人,只有“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同时要看到,有一股与时代气息和青春脉搏相违背的“逆流”,正在对部分青年产生消极影响。比如,有的青年认为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不需要再强调奋斗;有的青年坦然“啃老”;有的青年抱怨社会不公,认为奋斗无益,由此导致“丧”“内卷”“佛系”“躺平”“摆烂”“摸鱼”“划水”等种种网上思潮一度盛行。凡此种种对奋斗精神的消解,都对青年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要对这些现象进行批驳,陈述危害,挖掘根源。

另外,新时代的“吃苦”,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坚持,对“吃苦”内涵的解读也很重要。

行文思路上,根据任务情境,前进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丰裕时代中的‘吃苦’”为话题的征文活动,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认识与思考。可以针对社会现实,采用对比论证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事情,要幸福就要吃苦奋斗。然后列举当下青年存在的消极现象进行分析批驳,然后从正面论证吃苦是人生机遇,是成功的基础,是坚定理想信念的体现,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最后重申论点,强调要拥有成功的人生,“吃苦”是普遍状态,也是青春的标配。论证时可采用例证,如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无一没有吃过苦。那些所谓的“学霸”,既有令人艳羡的高分,更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背后付出;那些所谓的业界精英,有聚光灯下的光环,更有凌晨两三点披星戴月时的疲惫。即便是普通青年,也都在各自的城市辛苦奋斗,在有限的时间提升技能。于大部分青年,尤其是成功的青年而言,吃苦是常态等等。

立意:

1.丰裕时代敢于吃苦,新征程上繁花似锦。

2.秉承艰苦奋斗精神,青年应当自强不息。

3.敢吃苦、能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有意义。

4.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生在这个世界上吗?如果现在还不知道,请你闭上眼睛,想象头脑中有一面镜子,你一边照镜子,一边在音乐声中冥想:你做过或做成过什么?你现在在做什么?你想做什么?如果你想明白了,这里有一个建议:去勇敢追求自我吧!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以“反思与展望”为主题,综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立意解析】:

写作提示本次作文材料给出了三个问题即“你做过或做成过什么?你现在在做什么?你想做什么?”和一个建议“去勇敢追求自我吧”。第一个“你做过或做成过什么”讲的是你过去的学习、生活和处事等方面的能力,立足于以前。第二个“你现在在做什么”讲的是现在的状态,立足的是当下的担当。第三个“你想做什么”谈的人生理想、自我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地认识,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既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并因此感到自豪和自信,也要了解自己的缺点何在,且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否定自己。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