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10-05 05:21:23 责编:小OO
文档
窗体顶端

2023枫杨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入学语文真题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把办教育跟种庄稼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 ;_,__,_,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栋梁之才。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①相同的是工作对象都是有生命的,都是自己成长,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

②办教育还得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

③种庄稼只要满足庄稼生长的需要就成

④不同的是办教育比种庄稼复杂得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④③② D. ③④②①

2.下面四种教育思想,与上一题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一致的一项是(3分) ( )

A.有教无类 B.立志为先 C.因材施教 D.琢玉成器

3.下面对“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说明读书不要专心看一本,既看看这本又看看那本,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

B.说明读书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书,要博览群书,取百家之长,才能具有多方面的知识。

C.说明读书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书,不要专心看一本,既看看这本又看看那本,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

D.说明读书之前要先购买大量的书籍,有所储备,才能有收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4-5 题。

我七岁入私塾,在“人之初,性本善……”的琅琅书声中,我开始观察、认识世界。管仲的治国四纲让我树立了中国人传统而朴素的价值观。丰富的文化滋养了我渴盼求知的心灵,从到;从_到__;从_到__,我沉醉其中,如饥似渴……

4.文段中提及的“管仲的治国四纲”指的是(3分) ( )

A.忠、孝、智、勇

B. 孝、悌、廉、谨

C.仁、义、孝、德

D. 礼、义、廉、耻

5.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依次填在文段横线上的正确的一项(3分) ( )

A.《诗经》《楚辞》《论语》《孟子》 李杜 苏辛

B.《孟子》《论语》 《楚辞》《诗经》 李杜 苏辛

C.《孟子》《论语》《诗经》 《楚辞》 李杜 苏辛

D.《论语》《孟子》《诗经》《楚辞》 苏辛 李杜

6.《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一回中,孙悟空为了借出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谓费尽心思。第一次借扇,

他变作①_;第二次借扇,他变作 ②;第三次借扇,他请来了③_帮忙。(3分)

7.以下事件不能体现孙悟空机智过人的特点的是(3分) ( )

A.三打白骨精 B.大战红孩儿 C.斗金角大王 D.盗取紫金铃

二、阅读与理解(共29分)

2018年1月31日晚,天幕中上演了一场天文大戏,“超级蓝色血月”惊艳登场。一时间,“月亮”成为刷屏的热点话题。其实,几千年来人们对月亮的认知早已弥漫成一片皎洁的月光,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情结。

【品月亮文化】

8.“月亮”古诗词填空。(6分)

数千年来,明月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无数的诗人也成就了明月。月见证春秋,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①__”,是李煜的“②____ 往事知多少”。月是《山居秋暝》里的美景,“③___,清泉石上流”;月是《枫桥夜泊》里的愁绪,“④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月是《月夜忆舍弟》里的思念,“露从今夜白,⑤___”;月是《水调歌头》里的哲理,“人有悲欢离合, 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 9、10 题。(7分)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尝月下戏 ②人语之曰

③若令月中无物 ④不然

10.从故事中可见徐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说说你的依据。(3分)

【探月球奥秘】

(一)【自然奥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112题。(6分)

月亮--地球的妻子 姐妹,还是女儿

①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 来自何方 ”

②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③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④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⑤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成了地球的女儿 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⑥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 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查个水落石出!

11.本文对“月球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作出解释。(3分)

(1)“俘获说”(地球的妻子):

“同源说”(地球的姐妹):

“说”(地球的女儿):

12.对最后一段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呼应开头

B.总结全文

C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人类揭开月球起源之谜的信心与决心

运用反问,表达了人类想要弄清月球“身份”的强烈愿望

【赏月色篇章】

(二)【人与自然】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5题。(10分)

月如邮戳天地远

①我是在一个乡下的夜晚偶然间发现那轮孤独的月亮的。深suì悠远的夜空中,月亮犹如美人清冷的眼睛,波澜不惊地打量着恬静的大地和进入梦乡的人们。月亮是一个真正的慈善家,她把一碗水端平,让每一个人不分强弱都享受她的光芒,让每一株草木不分高低美丑都沐浴她的清辉。

②我打开窗户,躺在阳台的藤椅上。窗外桑田里的虫吟蛙鸣,无所谓曲调高低平仄,也不在意韵律是否和谐,那是坦率炽热的表白,是酣畅淋漓的生命之歌。此时,这些生灵再也不用戒备白天坚硬的农具,湿润的大地是它们柔软的床,桑田是它们交际的舞台,月亮是映照它们舞姿的铜镜。

③月亮作为一种诗意的载体,古往今来,承载了人们许多的相思和牵挂。明月千里寄相思。相思是一个大信封,月亮就是一枚醒目得让人热泪盈眶的邮戳。这个相思的信封最容易在夜晚饱满,以月封缄,在思念的潮水中起航,抵达那些期待温情灌溉的心田。

④我浮想联 p i ā n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涌出一个问题: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下,月亮一直是存在的,为什么只有在宁静的时候,在乡下的大地上我们才能真切地看见月亮 为什么身居城市的我们很少看见月亮 它是被城市坚硬锋利的楼群校角切碎了,还是被工厂上空口一样黑洞洞的烟囱击毙了

⑤我们在城市里行色匆匆,习惯于抱怨自己拥有的物质财富不多,但永远不会抱怨自己拥有的月光太少。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一块需要月光临照的土地,需要在心房里留一个小小角落,供月亮犹如湖蝶一样自由飞翔出入,让心底对光的向往沿着月光引领的滕蔓,开出小小的花朵。

⑥月亮高举银杯,让大地在夜晚沉醉。此刻,沐浴着月光的我是幸福的。或许白天为了生活而忙碌的人们,被迫戴上了形形色色的面具,而夜晚让他摒弃了面具,回归了自我。皎洁的月亮停泊在夜空,在天地间辐射出一种恬淡和达观,不关心货币和赞美,她只关心粮食蔬菜和虫吟蛙鸣。她的美丽水远只映照那些心清如水的胸腔。

1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恬静( )

②炽热( )

③深 suì 悠远( )

④浮想联 piān( )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3 分)

相思是一个大信封,月亮就是一枚醒目得让人热泪盈眶的邮戳。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段通过描写田野里坦率炽热、酣畅淋漓的虫吟蛙鸣,表现出乡间月夜的宁静祥和与勃

勃生机。

B.对“为什么身居城市的我们很少看见月亮”这一问题,④⑤两段分别从城市环境和城里人的生

活态度两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C.文章第⑤段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人们应该在心田里留一方净土,让月光照进来,让心中对美的

向往被月光唤醒。

D.本文借月抒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月亮的喜爱赞美之情,并通过城乡月夜的对比呼吁人们远离

城市、回归乡村。

三、写作(20分)

题目:做了一回的自己(最好、真实)

要求:①请从括号内任选一词,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③不少于200字。

参以及详解

一、积累与运用

1.C【解析】首句提到“办教育”与“种庄稼”有相同和不同。那么下面应该先介绍相同点,再介绍不同点,因此①④句在前。又因为横线后讲的是“使受教育者……”,最后一空应填与教育相关的,因此后两空分别为③②句。故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②。

2.C【解析】“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与“要关注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相对应。

3.B 【解析】题干中的语句的前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采过许多花比作读过各种各样的书,强调要博览群书;后一句中“叮在一处”指只看一个人的书,本句强调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书。A、C 项混淆概念,错在“不要专心看一本”;D 项错在“要先购买大量的书籍。”

4. D

5.A 【解析】根据文段可知,应按时间顺序选择。《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作品,《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创作的文学样式,《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孟子》是战国中期的作品,李杜是唐朝的诗人,苏辛是宋代的词人。

6. ①一只虫子 ②牛魔王 ③托塔李天王、哪吒及天兵天将

7.B【解析】“大战红孩儿”中,孙悟空先是想通过“叔侄关系”来讨还唐僧,结果红孩儿不信其言,刺火喷击退孙悟空与猪八戒;接下来孙悟空请来四海龙王降雨助阵,不仅没有浇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反而惹火上身,险丧性命;紧接着猪八戒去请观音来帮忙,却被红孩儿假扮观音将他引进洞去缚住;情急之下孙悟空变作牛魔王进得洞去,又被红孩儿问出破绽,只得逃出;最后孙悟空前往南海请来观音,这才收服了他。由此可知,过程波折,而且前几回合孙悟空处于劣势,并未凸显出孙悟空的机智过人。

二、阅读与理解

8①明月何时照我还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 ③明月松间照

④月落乌啼霜满天 ⑤月是故乡明 ⑥月有阴晴圆缺

【参考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亮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其他)事物,应当更加明亮吧 ”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就像人的眼睛里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9. ①曾经②对……说 ③如果 ④这样

10.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他能从月亮中的事物,联想到人们眼中的瞳孔,可见他的聪明机智;他能找到月亮与人眼的相似点,驳斥对方的观点,可见他的能言善辩。

【解析】“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一句是疑问语气,是在询问徐孺子的态度。徐孺子用“不然”表明态度,又运用比喻“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巧妙地回答了对方的提问。徐孺子没有被对方诘难,而是很巧妙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徐孺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一)11(1)“俘获说”:月亮在绕太阳运行过程中被地球引力吸引,成为地球的卫星。

(2)“同源说”:月亮和地球是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的。

(3)“说”:月球是地球在运行中被出去的。

【解析】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第③段“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介绍的是“俘获说”;第④段“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介绍的是“同源说”;第⑤段“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介绍的是“说”。

12.D【解析】最后一段中“你究竟是谁 ”运用的是疑问。

(二)13.①tián ②chì ③邃 ④翩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相思比作信封,将月亮比作邮戳,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月亮是一种诗意的载体,承载、传递着人们的相思和牵挂之情。

【解析】考查赏析句子。“相思是一个大信封”,将相思比作信封;“月亮就是一枚醒目得让人热泪盈眶的邮戳”,将月亮比作盖在信封上的邮戳,写出了月亮是一种诗意的载体,承载、传递着人们的相思和牵挂之情,生动形象。

15.D【解析】考查文意辨析。D项“并通过城乡月夜的对比呼吁人们远离城市、回归乡村”理解分析不正确。文章通过城乡月夜的对比,写“我”摒弃了面具,回归了自我,悟出做人应如月亮一样恬淡达观,没有呼吁人们远离城市、回归乡村的意思。

三、写作

【文题解读】

(1)学审题。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从“最好”“真实”中选择一个词语,补充完整题目,然后作文。而题目的关键词是“自己”,“最好”“真实”是修饰词。如补题为“做了一回真实的自己”,可以写小伙伴们犯了错怕家长批评不敢承认,最后你揭发了谎言,坦诚地承认了错误,以此来表现自己的真实。如补题为“做了一回最好的自己”,可以写自己克服了之前参加跑步比赛跌倒的阴影,成功赢得了比赛,成为最好的自己。注意写作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感情真挚。

(2)明要求。根据要求可知,习作要求不少于200字;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避免在习作中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