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湘江北去》影视感想
2025-10-05 03:57:40 责编:小OO
文档
《湘江北去》观后感

大片之所以称为大片,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震撼性,我不擅长分析影视的审美艺术,所以我只能说说震撼性,尤其是我观看这些影片过程中的感觉以及它们使我引起的思考。

我斗胆来说说《湘江北去》。很多同学都说这是一部红色影片,但我在看这部电影过程中除了感受到它与的链接,我更多的是被人物角色所感染,事后我躺在床上想了好几次,我终于想出来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它----励志。

《湘江北去》既是宣传中国的红色影片又是一部励志影视。电影以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前期为背景,描写以为代表的一批湖湘青年,如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的故事。这部电影的目的在现代而言,一方面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宣传精神,缅怀先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以结合,激励和启迪当代年轻人为国家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20世纪十年初的中国已被西方列强瓜分殆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四分五裂,主权丧失,西方国家分块占领划分势力范围,国内军阀割据混战;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称为资本主义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经济命脉也被外国掌握。一个朝代或是一个国家,无论统治者们所进行的战争正义与否,根本上受苦受难的还是人民大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民流离失所,生命得不到保障。影片一开头就以在学校当教员为首幕,通过学生若贤的遭遇,用间接手段表现中国人的性命被无情的践踏。一条生命只值10块大洋!义愤填膺,他渴望中国人民中国孩子能够了解知道中国的现状,他希望通过作为一个好的教员,通过自己有限的知识鼓舞、激励中国人民为国家民族而战斗。他不畏强暴、无所畏惧,尽管当时严禁反帝教育,尽管办报宣传鼓舞斗志遭打压制打击。和他的同学有理想有热血有行动。他们相约留学法国,所以冒着张敬尧盘点抓捕的危险,集体前往北京筹款,即使后来因此未能与母亲告别。坦白说,看到这,我流了泪,不为别的,就为中国千千万万个儿子,千千万万个母亲而哭。当时的我们,真的很难无助,没有条件没有环境,子欲养而亲不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中遗憾这种痛。我想了很多,很多如果,如果当时中国没有被侵略,如果当时中国发达,如果当时中国人民安逸幸福,如果……这一切就不会是那样子,不会有杀戮与战争,不会有悲伤和死亡。这只是当时情况的一个缩影,中国还有不可计数的人们在受苦受难,但当时没有主权就没有发言权也不会有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先辈不顾一切的要挽救民族危亡的原因。有信仰有追求有远略。李大钊一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从实际出发,分析中国当时的国情与现状,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拯救中国。他遇事沉着冷静,应对事情有条有理又有力,鲁莽冲动的彭璜正好与形成对比,更加衬托出与众不同的气魄。他对知识如痴如醉的追求,对伟人陈独秀李大钊的崇高敬仰,他为人处事的行为与方式,都为他日后成为中国领袖及其所需品质与修为暗埋伏笔。

如果从讨论情感上来说,深入我脑海的不可能是、杨开慧之间纯真的爱情,说实话,一方面是因为我对爱情没啥好感动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影片中周冬雨饰演的杨开慧完全了一直以来我对杨开慧的印象。我印象里的杨开慧是一朵铿锵玫瑰啊,是不屈不挠的坚毅形象的啊,怎么会是软绵绵的呢?而且在周冬雨身上我丝毫感觉不到者的气息。难道说我不懂欣赏这种含蓄,隐而不露的人物?也是吧。恰恰相反的是,我对杨昌济、师生之间温馨朴素的师生情感触颇深,尊敬爱戴杨昌济,在重大事情上必找老师商量,遵从老师的指导;杨昌济关心教诲,支持作出的决定,在迷惘的时候为他打气、指引,生活上待他如子。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人世间的温情是那样的给人安慰,让人相信世界还是充满温暖与希望的。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但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被尊敬被爱戴,我真切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这让我想到自身,想到那些为我耗时费力的老师,我喜欢他们但我却从来没有说过,情感表达的滞后性让我在离开老师后很怀念他们。另外还有湖南第一师范、周南女中同学之间深厚的友情,新民学会、主义小组中志同道合的情谊等等都很不错。我从这些情感表现中得到放松、安慰,在适度情绪状态中认识历史,得到教育,激励。

从人物性格特点来说,的激情热血都不在话下了,前面说了许多有关的,这里就说说其他人的。先说那个挺漂亮挺富裕的陶斯咏小姐吧。我想表达我对他的感觉,可我文字有限,使用的这些词语让我自己也觉得不能准确的描述她当时给我的感觉。她这个人物刚出场的时候,我盯着她的脸看了好久,她表现出来的那种感觉,用去年流行的话来说是“淡定”,特别的淡定,不紊不乱的感觉。她善良,请自己的父亲支付学生家长性命的赔款却骗说是矿上赔的;她重情重义,拿出自己攒了十几年的积蓄给朋友,在办报抨击军阀是与朋友同一战线;她有原则有信仰,得知要走苏俄道路与自己所选的道路相异是,坚决离开。我一直记得她走时对说的话:“润之,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们依然是朋友。”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感动,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一定要志同道合才能做朋友,我很同意她交友的方式,道路追求不同依然是可以做朋友的,我和很多朋友用我们的友情证明这个观点。陶斯咏,作为一名女性,确切的说是一名先进的知识女性,在当时中国传统男尊女卑观念反转的情况下,她本身就是证明在拯救国家救助人民中女性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她集中国传统女性的柔美与新时代敢于表现敢于斗争刚强坚毅于一身,是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女角色。再来谈谈辜鸿铭吧。受当时蔡元培学术、教育兼容影响的结果,辜鸿铭进入北京大学教学,出场时以一个及其诙谐幽默的形象出现。我关注他是因为他是个博才多学的怪人,用时髦的词来形容他就是“奇葩”。看一下他的人生啊,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生于东洋,学于西洋,婚于南洋。掌握12中语言,用外语反串训人不打岔,厉害!放到现在也是个奇人的。用第二个词来形容他,我个人认为“矛盾”一词再适合不过。他接受西方先进思想教育,但还是冥顽不化,比如死都不剪辫子;比如反对,称人士为暴匪;再比如明明不喜欢人士却愿意割手摁血印救人。这些跟现在称之为圆滑啊八面玲珑啊是完全不同的,他做事跟随自己的性格。这样一个怪人,有点可爱的味道,那也是中国人的自豪的。我做了一个假设,假如辜鸿铭完全西化或完全抵触,那会怎样?我想了想,如果这样,辜鸿铭这个名字就不会传播那么远那么久了。那个萧子升,看时她们呼叫起来是因为这个演员比较好看,我承认他还行,但我记住的是他留洋回来后与脱离的画面。他倔强执着,而且这份执着是对于他的信仰,我理解。至于那个冲动鲁莽的彭璜和一生气就摔杯的陈独秀,我不太赞同他们行为处事方式,但无论怎么讲这都体现出这些不同寻常的人物其实都有平常人性情的一面,这些不好的发泄情绪的方式无损他们形象,反而使他们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电影不是为了看而拍,看而看,而是要回顾过去的光荣历史,即使那光荣夹杂着些许悲痛与辛酸电影之所以要看,是因为它对今天的青年一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激励指导意义。新一代既可以通过电影了解本国历史又可以为自身将来投身国家建设做榜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