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阑尾炎术后并发症预防
2025-10-05 03:49:16 责编:小OO
文档
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06例阑尾炎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痊愈,无病死率。结论:阑尾炎一经确诊,应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经相应处理、二次手术、积极防治,均有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手术治疗

阑尾炎是普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阑尾切除术约占我科每年普外手术的50%。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阑尾切除术306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积液或脂肪液化、肠梗阻、肠瘘、切口疝)20例,约6.54%(20/306),现将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209例,女97例,男女之比为2.16:1。年龄最小7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28.6岁,好发年龄20~30岁,病程最短2h,最长7d。

(二)手术情况

本组经手术证实诊断,单纯性207例,坏疽穿孔性(化脓性)71例,坏疽型(坏疽性及穿孔性)23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

(三)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5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积液或脂肪液化2例,肠梗阻1例,肠瘘1例,切口疝1例。

二、结果

本组病例经确诊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11例,经相应处理、二次手术、积极防治,疗效满意,无病死率。

三、讨论

(一)治疗

1、手术时机的选择

阑尾炎一经确诊,如全身情况良好,能耐受手术,应早期手术治疗,我们发现早期手术既安全,又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如不及时手术治疗,致使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再手术,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

2、切口的选择

不同类型的切口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手术切口的选择应能充分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减少组织损伤,便于愈合。本组切口的选择:①右下腹部麦氏点切口(206例):此切口所经各层肌纤维方向交叉重叠,术中未切断神经,愈后良好,但暴露范围较小,不利于切口的扩大或延长;②经腹直肌切口或旁正中切口(82例):此切口需切开腹直肌,对腹壁血管,神经有一定损伤,切口愈合受到一定影响,但操作较简便;③下腹部横切口(13例):与腹壁张力相同,损伤神经少,术后疼痛轻;④腹直肌外缘切口(5例):术后易出现切口疝,较少采用。

3、阑尾残断的处理

切除阑尾后,用碘复消毒阑尾残端,阑尾残端行荷包缝合。对于根部穿孔,无法行荷包缝合者,我们采用盲肠浆肌层“8”字包埋缝合,脂肪垂缝合覆盖。

4、关于引流及腹腔冲洗

本组病例早期手术采用乳胶管及皮片引流,放置3~4d,视引流物的多少或术中盲肠壁炎症轻重,拔除引流管。引流管在切口旁引出,一般不通过切口,宜在术后3~5d,引流物少于10~20ml/d,无瘘发生拔除。对于腹腔内脓液,坏死组织,一般用0.9%生理盐水湿纱布蘸洗,如无渗液、出血,我们主张尽量不安置腹腔引流或腹腔冲洗,只有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区有渗液、脓液蘸洗未尽,我们才放置引流,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我们主张尽量不做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对于腹腔内的脓液、渗液、坏死组织,一般用0.9%生理盐水湿纱布均可拭净。只有阑尾穿孔或阑尾周围脓肿,术区有脓液、渗液蘸洗未尽,我们才另戳口放置硅胶管引流。如无肠瘘发生,一般放置术后2~3d,视引流物少于10~20ml/d时拔除引流管。)

5、术后抗生素的应用

阑尾炎细菌种类繁多,阑尾切除术是污染性手术,需用抗生素治疗,而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为佳。我们一般选用静脉滴注青霉素,氨基甙类,甲硝唑类3~5d,对全身症状较重者,可选用头孢类。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认识到厌氧菌和需氧菌同为肠道手术和阑尾手术术后感染的常见菌。

6、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①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②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③注意监测肝肾功能;④患者肠功能恢复后进流质饮食;⑤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⑥注意老年患者卧床并发症的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切口感染

一旦发生切口感染,首要的处理是正确开放引流及换药,清理切口分泌物,坏死组织,异物,视切口情况决定换药次数。对于感染分泌物多的切口,每日换药1~2次,每次用0.9%生理盐水纱布或抗生素纱布蘸洗分泌物,然后用纱布条引流。切口内有肉芽生长后,可改用2~3d换药一次。对于久治不愈形成窦道,病程超过3个月者,可在麻醉下行窦道切除。切口感染的预防:①加强无菌操作,妥善保护手术野;②正确选择切口,避免不必要的切口延长和肌肉离断;③术中彻底止血、必要时肌层内皮片引流;④如手术野被污染,在缝合腹膜后逐层以生理盐水或含抗生素盐水冲洗,并以干纱布擦拭干净;⑤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换药,了解伤口愈合情况。本组切口感染9例,比文献报道低;⑥充分利用腹膜抗炎、吸取、修复功能,有文献报道可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用于阑尾切除术。

2、切口裂开

发生切口裂开,如能排除腹腔存在感染灶,我们一般采用在麻醉配合下,在良好肌松状态下,行二期缝合。切口裂开的预防:①术中尽可能少使用高频电刀;②关闭切口时冲洗切口,冲洗脱落脂肪颗粒;③严格止血;④缝合时不留死腔;⑤视体质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3、肠梗阻

本组病例1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给予保守治疗。1例在术后三年内出现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给予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术。肠粘连无法预防。再次手术有可能形成更严重的粘连。保守治疗易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全身情况恶化。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①腹痛发作急骤,程度重,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②呕吐物或排泄物为血性或腹穿抽出血性液体;③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④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⑤腹部不对称,局部有固定压痛或出现不对称肿块;⑥经保守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⑦腹部x线检查发现孤立、胀大的肠袢。

4、切口疝

腹壁切口疝是开腹手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本组经腹直肌外切口1例,经二次手术,将补片放置于腹直肌前鞘前方进行修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我们主张采用经腹直肌切口或腹直肌外缘切口手术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控制肺部疾病,促进排痰,止咳;②术后尽早恢复肠功能,防治便秘;③纠正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④正确选择腹部切口;⑤术后腹带包扎;⑥提高关腹技术。以上几点对于减少腹壁切口疝的发生会起到积极作用。

5、切口积液或脂肪液化

我们通常采用放置皮片引流或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

6、肠瘘

参考文献:

[1]郑芝田.胃肠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58.

[2]李玉民.外科感染引流时机与方法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96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