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发挥教研员引领作用打造区域教研共同体
2025-10-05 03:48:18 责编:小OO
文档
发挥教研员引领作用打造区域教研共同体

  高水平的教研缔造着高素质的队伍,高品位的研教支撑着高质量的教学。教研员理论上要上去,行动上要下去,要立足研教,创新教研方式,服务于“站稳课堂”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群体建设,要打造志趣合作教研共同体,加速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真正发挥教研员在区域学科课程实施及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与职责。下面就我区近年来区域初中历史教研共同体打造,谈谈我们的认识与实践。

  一、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的诉求

  教师是教育使命的体现者和教育价值的实现者。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制约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质量,也影响着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与功能。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个人的追求、学校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普遍的功利倾向,本地区历史学科长期未纳入中考,导致了专业教师奇缺,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学科误解较深的现象。伴随着课改的深入、中考改革的进程的加快,历史学科逐步进入中考行列,社会期望值明显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缺陷也更加凸显,特别是大部分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历史学科非专业教师兼任的现象,明显不适应课改、考改的形势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学科价值的发挥。因此,激发全体历史科任教师教研热情,汇聚全体历史教师教学智慧,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区域教研、研教合力的教研共同体,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的路径

  1.组建多元团队,形成教研共同体组织网络

  组织建设是教研共同体有序、有效活动的前提。基于我们业已形成的区教研室、分片教学协作片、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我们组建了由区学科教研员、兼职教研员、片中心教研组长、各校教研组长以及区“中史会”理事、学术委员组成的教研共同体领导团队。教研员负责区域教研共同体总体活动筹划;中心教研组长负责协作片教研共同体建设及片、连片教研活动组织;理事、学术委员协助教研员日常工作,常态化深入基层学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教研组长负责本校备课组、教研组常规教研工作。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了区域整体及片、校教研共同体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借助项目抓手,着力青年教师共同体建设

  (1)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实施“312”均衡发展工程。

  由于武进区域较广,学校众多,校际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为此,自2009年开始,区教育局开展了“312”均衡发展工程百名骨干教师培养活动,选择了30所农村薄弱学校的部分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训和指导,争取从中培育100名骨干教师,以惠及这些学校的2万名学生。区教研室将培养对象的专业指导纳入教科研工作计划,各学科教研员作为指导教师,分工负责,分学科组织培养对象开展新课程教材教法研讨活动,带领培养对象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培养对象总结反思、提炼经验、撰写论文。并在日常教科研工作为培养对象优先提供学习、研究、交流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各学科受训教师,组成了专业发展研训共同体,他们认真制定并交流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和学习研修措施,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每年度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围绕专题开展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活动。

  (2)实现城乡资源互补,开展“送培下乡”研训活动。

  “送培下乡”是武进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为进一步有效实施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研共同体、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工作。武进区“送培下乡”工作今年已进入了第十轮,历届送培活动培训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容充实,效果显著,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武进师训工作的亮丽名片。例如,今年我们历史学科“送培”,贯彻“按需培训”“立足课堂、聚焦问题、助力成长”原则,遵循“训其所需、研其所难、解其所惑、助其所求”工作思路,确立了“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主题,并据此设计了“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历史课堂智慧与论文撰写”“历史课型研究”“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评价与命题研究”等五大技能板块开展主题研训。

  (3)依托“名师工作室”,扶持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为充分发挥区域名师的传帮带扶作用,我们积极申报“名师工作室”,选择一批有专业发展意向、专业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室主题研训。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史学素养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境界,打造教育幸福生活”为宗旨,以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学业评价为载体,共建区域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共同体。工作室成员把工作室视为自发研究的工作站、自我学习的俱乐部、自觉行动的共同体,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效益、学术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展,并引领了区域的教学改革实践,将教师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外延最大围地延伸开去,实现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个性化发展和整体素养提升。

  3.开展课题研究,打造区域教学科研共同体

  学而不思则罔,教而不研则僵。教师自身的理论提升和教学水平、教学革新能力的提高,归根结底扎根于教师日常的、扎实的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没有探索性的课堂教学实践,就不可能产生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课题研究,他们就会以“发现”的目光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以“探索”的姿态从事教学,就会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如人意的地方,正视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难题,就会去学习、请教,就会去反思探讨。近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中学历史“三史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学历史课堂教师提问“做”与“思”的研究,打造有效历史课堂、助推区域学生发展的策略研究,中学历史基于培养学科素养优化史料教学的研究等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构建了多层次科研合作共同体。

  4.依托现代技术,推进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

  针对“互联网?”时代的良好机遇,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创新教师学习研究方式,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使教师能迅速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使有价值的教研活动能够跟进教学全程,覆盖教师全员,实现资源即时交流与共享。近年来,区域历史教师积极参与国家教育资源网“一师一优课”、省教育厅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活动,部分教师加入了省教研室中学历史教学博客群。我们还充分发挥市龙城历史教师评价网、武进教育信息网中学历史学科、历史课题、区域初中历史教师QQ群、区历史“送培”QQ群等平台的作用,增添教研活力,密切教研团队成员联系。

  三、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的反思

  “共同体”源于英语“Community”一词,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群体,其所依存的就是从单数的“我”(I)去建构复数的“我们”(We),在共同体中将众多的“我”联结在一起的是目标、价值观、协作、自然的相互依赖和归属感。我们区域教研共同体创建的理念就是“在同行中同进,在共享赢”,作为共同体的成员,每个人都以形成共同的教育追求,进而形成共同的教育信仰为旨归,共同体验历史教学乐趣,共同分享历史教育成就感,共同感悟历史教育的魅力,共同达到融教师、历史、学生于一体的教育境界,共同培育历史教育的人性化教育信仰。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全力打造基于学校教学实践、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重在研究教学过程的教研文化,进一步优化各种类型教研共同体的运作,并倡导全体教师一如既往地扎根于日常的、扎实的教学研究。保持定力,研教不止;精准发力,研教不倦;凝心聚力,研教不厌。不断开展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自身教学创造,不断提升共同体效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专业发展累积底蕴,不断书写教育生涯的动人故事。

  贲新文,男,1966年生,现任省市武进区高级中学党支部副,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历史、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全国中史会会员,省历史教科研基地联合会秘书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省初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市中史会副理事长,北师大版、人教版、川教版教材培训专家,先后被评为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教师“华英奖”、省先进教科研个人、市优秀教研员、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