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名人故事作文合集八篇
2025-10-05 03:50:41 责编:小OO
文档
It is not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ut the hard part is to put it into action and stick to it to the end.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名人故事作文合集八篇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美国的巴顿将军是一位典型的军人,他的家庭也是准军事模式的。儿子的卧室挂有“男兵宿舍”的牌子,女儿的卧室则写有“女兵宿舍”的字样,而厨房则写着“食堂”,客厅则写着“会议室”的大字。有人猜想他们夫妻的卧室一定会挂上“司令部”的牌子,没想到却赫然写着――“新兵培养中心”。

  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

  “让我尝尝这汤!”巴顿将军向士兵命令道。

  “可是,将军……”士兵正准备解释。

  “没什么‘可是’,给我勺子!”巴顿将军拿过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战士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

  “我正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士兵答道。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冯如(1884-1912),原名冯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绪九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曾在乡间私塾就读数年,辍学后居家务农。

  18年,冯如16岁时,父母就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岗坪乡竹林村梁三菊。名人名言欢迎您的光临

  由于生活困难,冯如在19年辞别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跟表亲伯母的弟弟吴英兰,远涉重洋到美国三藩市(旧金山)谋生。

  天资聪颖多幻想

  冯如在村中的私塾读书时,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他在写作时常常流露出许多幻想,并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为什么可以飞快飞慢,甚至有时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师看到他的这些作文,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名人名言欢迎您的光临

  冯如还经常创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制作一只像大鸟的风筝,两只翼吊着两个小木桶,当风筝乘风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变成小风袋,起到平衡飞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连连称奇。他还用一个火柴盒造一只小船,放在鱼塘中,让风吹着飘来飘去,人们都称赞他有办法。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聂卫平,著名围棋运动员。河北深县人,1952年8月17日生。中国围棋协会副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棋院技术顾问,我国建国以来杰出教练员。10岁开始学棋。获6次全国个人赛冠军,8次“新体育杯”冠军,第2届“棋王”,第5届、第6届“天元”,首届“国手战”冠军,6次全国“十强赛”冠军,首届“应氏杯”赛亚军,1990年“富士通杯”亚军。第5届中日围棋天元战优胜。进入第4届、第5届东洋证券杯四强、第6届亚军。获《新民围棋》特别棋战——聂马七番棋优胜(4比3胜马晓春九段)。获第9届天元战挑战权,1995年宝胜电缆杯冠军。获第5届、第9届CCTV杯赛冠军,1998年海天杯元老赛冠军。

  1982年被授予九段,1988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围棋“棋圣”称号。著有《我的围棋之路》、《聂卫平自战百局》等书。

  聂卫平的颠峰岁月是在八十年代在举国瞩目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他连任数届中国队主将,为中国队的连胜立下奇功。1985年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九段连克中方六将,中方曾以5比7落后于日本队,聂卫平作为主将出战,应战小林光一九段,8月27日和29日在日本连续战胜超一流的九段棋手、十段战冠军小林光一和王座战冠军加藤正夫,把比分扳成7比7平,11月在北京又击败日本擂主、曾六次夺得“棋圣”战冠军、被授予“终身棋王”称号的藤泽秀行,为中国赢得了擂台赛的胜利,实现了中国棋手首次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重大突破。1986年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他连克日方五将,再次使中国队反败为胜。1987年在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迎战日本队主将加藤正夫,中盘取胜,中国队“三连胜”。聂卫平的个人声望达到顶点。聂卫平比赛期间上至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均无不关心其比赛情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生也因其捷报而庆祝。聂卫平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的“英雄人物”。在中国掀起了学围棋的热潮,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成长为一流棋手的常昊、周鹤洋、罗洗河。

名人故事作文 篇4

  五岁时,父亲拿一只小罗盘给他玩,爱因斯坦捧着罗盘,见里面的指针转来转去,最后始终指向北方,他奇怪了,他把罗盘捧在胸前,把指针转一圈,又转一圈,不管怎么转,那根针总是指着北方。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手里捧着罗盘,默默地想:针四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把针吸住了呢?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想,直到母亲喊他吃饭,他还站在那里思索。

  秋天,爱因斯坦一家去郊游,当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他却不见了,母亲到处找他,焦急地喊他,他却一个人在林间轻轻地穿行,一会儿摘下一片树叶,细心观察树叶的脉纹,一会儿观看阳光从树叶间透出的光斑,到了湖边,他就蹲下身来,一动也不动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当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他时,他正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队队忙忙碌碌来回穿梭的蚂蚁。“阿尔伯特”妈妈一把拉起小爱因斯坦的.手,发现他呆的地方离她叫喊的地方很近,“你干吗不答应妈妈,让妈妈来回的跑。”“没有,妈妈我没听见。”小爱因斯坦说,妈妈只好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名人故事作文 篇5

  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里度过的。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蛋。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原来他考虑问题时竟心不在焉地随手把怀表当做鸡蛋放在锅里了。

  还有一次,牛顿邀请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饭。他研究科学入了迷,把这件事忘掉了。他的佣人照例只准备了牛顿个人吃的午饭。临近中午,客人应邀而来。客人看见牛顿正在埋头计算问题,桌上、床上摆着稿纸、书籍。看到这种情形,客人没有打搅牛顿,见桌上摆着饭菜,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便坐下吃了起来。吃完后就悄悄地走了。当牛顿把题计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备吃午

  饭时,看见盘子里吃过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没有吃饭呢,我还是吃了。”

  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并不关重要,不过表明了牛顿是一个怎样沉思默想,不修边幅,虚己敛容的人,他对科学极度的专心,总是想着星辰的旋转,宇宙的变化,而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名人故事作文 篇6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名人故事作文 篇7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这不仅在当时,就是今日来看,也是很大的成就。

  张衡能取得这些成就和他小时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开的。

  张衡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东边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兴奋地又问道:“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好几次爬起来看北斗星。当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样的北斗星果然倒挂着,他非常高兴!心想:这北斗星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创立了“浑天说”,并根据“浑天说”的理论,制造了浑天仪。这个大铜球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可以准确地看到太空的星象。

  张衡从一个对着天空数星星的孩子,成长为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他大胆追求自己的目标,不为其他世俗的名利束缚,兴趣为师,潜心科学,终成一代大家。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感兴趣的目标,一定不要轻易错失,而是要集中精力勇于追求,不断克服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一步步地攀登,最终会向目标不断靠近。这就是追求的魅力,这就是追求的动力,这就是追求的教益。

名人故事作文 篇8

  作家巴金虽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从小厌恶纸醉金迷的寄生虫生活,常常跑到仆人、马夫、轿夫等“下人”中间谈天玩耍。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巴金家的堂屋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地敬神拜祖,可唯独少了小巴金。在这庄严的时刻他跑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巴金正在马房里听周轿夫讲故事哪!别看周轿夫是个老粗,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但肚子里的故事可真不少。此刻,周轿夫又在给巴金讲一个新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遭遇很惨。他到过许多地方,吃过不少苦头。他的老婆因饥寒所迫,跟着人家跑了。他的儿子当了兵,后来又死在战场上。如今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巴金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关切地问。“他呀,正在一个大户人家做轿夫呢!”周轿夫苦笑了一下,慢吞吞地回答道。“啊……”巴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这时,周轿夫抚摸着巴金的肩头,意味深长地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诚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不要欺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周轿夫痛苦辛酸的经历和正直善良的品性,给了巴金很深的影响。因为这个缘故,巴金把周轿夫看作他人生的第二个先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