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评价
2025-10-05 04:00:40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评价

作者:陈莉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年第06期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提高课堂评价的艺术,是促进朗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让评价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形式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关注评价的主体和角度,让评价切实、有效,真正为朗读教学服务。

        [关键词] 朗读教学;评价;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进行理解。叶圣陶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笔者认为,及时进行有效、合理、恰当的评价是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途径。应从教师的评价语、评价的方式和评价主体、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评价语言充满“语文味”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身朗读情况的认识。朗读的评价语不仅要有激励和指导作用,更要形象生动,具有诗意美感,幽默深刻,令人欢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升。

        (一)结合语境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语境对学生的朗读直接作出反馈,或者根据文本的提示语进行评价、指导。例如在《蓝色的树叶》文章中以对话为主,并且对话前面有许多提示语。如:学生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根据提示语“吞吞吐吐”“皱着眉头”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评价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提示语,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结合语境评价,不仅能对学生的朗读起到指导作用,还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使用幽默语评价

        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对朗读的评价,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画家和牧童》的一段朗读:“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学生在朗读时,语速缓慢,没有一点称赞之意。教师玩笑道:“哎呀,看来这两个称赞的人年纪不是一般的大了,连说话都慢吞吞,没一点精神了!”学生一听,哈哈大笑。读的学生也马上意识到,于是再试,便加快了语速,读出了称赞之意。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句、此段的处理方法。

        (三)利用修辞法评价

        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这样评价:“你们读得像这歌声一样,真好听。”看似顺手拈来,但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恰到好处地表扬学生读得轻柔优美,读出了欢快的情绪。

        二、评价形式尊重“个性化”

        (一)多元化评价,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必定带有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独特的感悟。所以在教学中,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朗读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朗读训练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她是我的朋友》文末阮恒的回答“她是我的朋友”,看似短小的一句话,学生朗读却呈现五花八门的状态,这时教师的评价语是这样的:“你强调了‘她’,这个字,可见,这个女孩子的生命在阮恒心目中的位置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你读的这个‘朋友’,让我们感受到这两个字分量好重呀。”“多么真诚的回答,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阮恒的为人,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像这些评价,教师完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不但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的个性五彩斑斓,在朗读中也会自然流露。教师要珍视学生个性的闪光,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挥洒自信,勇敢地表现自我。

        (二)延时性评价,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对于朗读教学评价时机和尺度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即兴的精彩评价固然能激起个别学生情感的火花,但缺乏深思熟虑、草率的评价也往往会扼杀学生朗读的欲望和激情。

        在朗读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对第一个站起来朗读的学生大加赞赏:“你的朗读简直太精彩了,老师和同学都没法和你比……”然而,在教师作出这一评价后,后面想朗读的学生可能会缩起小手,原本具有的朗读的欲望和激情会一下子烟消云散。但课堂是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所以,教师为了给更多的学生创造锻炼的空间,有时候要延缓评价的时间,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朗读训练的机会,给学生创造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生成性评价,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的即时生成。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教师微笑着凑到该生耳边说:“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学生马上意识到问题,便动情地表现出“窃窃私语”的朗读效果。动态生成的评价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的。

        三、评价主体、角度体现“多样化”

        (一)多角度评价,提升朗读的综合品质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往往会围绕“正确、流利、感情”这六字来做文章。例如:“你读得很流利。你的朗读很有感情。你没错一个字,读得很正确。……”诸如此类的评价在语文课堂上比比皆是,这类评价对于指导学生的朗读显然是空洞乏力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因此,对学生朗读也要注意从多角度入手进行评价,关注朗读的技巧。

        (二)自我和互动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然后,一遍更进一遍,使学生更能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从而达到乐读、善读、会读。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多向互动交往的过程,朗读教学亦是如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参与评价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可以修正自己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以此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可在学生进行互动评价之前,先作示范,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指导,让学生掌握评价别人的技巧,从而形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倪中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评价的三种方法[J].新课程(小学版),2009,(1).

        [3]范建民.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评价[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1-2).

        责任编辑 吴晶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