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三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1)
2025-10-05 05:22:38 责编:小OO
文档
  

2017—2018年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末

考试试卷分析

商州区中学           董军喜

各位领导、同仁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紧张的高三第一学期已经结束,现将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卷结构与主要考查的知识点。

1.试卷结构

本次全市高三期末考试用的是陕西省教科所统一试题,其中政治试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客观题共12小题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主观题3题38,39,40题,共6个小问,共52分。题目难度适中,题目很好的体现了基础性,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覆盖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过关、基本能力的掌握,联系生活热点,关注时政新闻。

2.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范围)

(一)选择题:《经济生活》考查5题20分; 《政治生活》考查2题8分;《文化生活》考查1题4分;《哲学生活》考查4题16分。 

第12题考查经济生活中曲线图表,关于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第13题考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实体经济的问题。

第14题主要考查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15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

第16题主要考查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

第17题主要考查全国常委会国歌立法。

第18题考查我国的外交和问题。

第19题考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20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第21题考查认识论知识,实践与认识。

第22题考查哲学方的理解应用,探索与改革。

第23题考查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下设6小题,切口均较小。《经济生活》考查2小题14分;《政治生活》考查1题12分;《文化生活》考查2题16分;《哲学生活》考查1题共10分。

 第38题第一问考查当前经济发展应怎样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38题第二问考查经济生活与市场的关系。

第39题考查党的知识。

第40题第一问考查文化生活知识,塞罕坝精神的启示。

第40题第二问考查哲学生活,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

第40题第三问开放性试题。

 

二,学生答卷中我认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选择题:

选择题总体难度不大,难易适中,但是,大部分同学在14,16,22,23题,做题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做错。

1,例如:14题 ,2017年8月,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运用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运用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养老服务业培育与发展。这种做法有利于

①推动财政资金支持重点从生产要素环节向终端服务环节转移

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提升公品供给质量

③有效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④体现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是①②,有的学生对①,②理解不到位,易选错,很多同学都选成①④或者②④,事实上材料就没体现体现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但许多学生就没有结合材料选;

2,例如:16题,2017年12月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这表明

①房地产市场从需求侧转到供给侧

②要让住房回归居住本义,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居住需求

③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和的职能

④依法治国是中国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是①②,但大部分学生对第①问,房地产市场从需求侧转到供给侧不理解,易做错,易选成第④ 依法治国是中国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事实材料与第④就无关系,③错;

3,例如:22题,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方是

A.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B.金融工作需要采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全局谋发展

C.金融工作的稳定发展需要主动做好量的积累,促进质变

D.在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进行金融工作的探索和改革

题答案是D(在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进行金融工作的探索和改革),大部分学生选成B(金融工作需要采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全局谋发展),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只是断章取义错选。               

4,例如:23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上述材料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①党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②正确的人生观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③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①④,但这道题难度很大,有许多同学在2,4问很难选择,出现错误。上面这些问题,有好多老师已在咱们政治学科,陕西省高三教学与备考群里也讨论过,确实有难度,也有些争议。就我校而言,大多数同学的分数集中在24---32分阶段。

总体我认为客观题失分的原因:

第一,理解不透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不能准确排错、失分严重。

第二,基础知识记忆不精确、知识混淆导致失分的现象很多学生审题不清,不能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知识迁移能力欠缺。

(二)非选择题:。

1,第38题第一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应怎样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6分)

得分一般,基本3-5分。学生解读、归纳材料的能力比较薄弱、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审题不全。只有知识没有材料或只有材料没有知识,缺乏知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2,第38题第二问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如何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8分)

得分4分左右,部分学生经济与政治分不清,已经给说的很明确,有些同学还答政治生活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已知知识解答题目,想到什么写什么,缺乏学科术语,答案组织逻辑混乱。

3,第39题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依据。(12分)

得分5-11分,题目简单,学生即使不学习,通过生活常识,也可组织答案。部分考生就不看书,不记知识点,乱写一起。

4,第40题第一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三代塞罕坝人先进事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2分)

得分6-11分,题目指向明确,但学生答题欠规范性的训练,即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和术语化。还有些同学乱写,不用知识点答题,无知识点可写。

5,第40题第二问从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简述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性。(10分)

得分4-9分,一些同学偏题,一部分同学材料与原理联系不精密紧密,不分要点、不分段落。只写原理,不写方,不会结合材料分析。

6,第40题第三问是开放性试题,写宣传标语。(4分)

得分2—4分,部分同学不会写标语,语句太长;部分学生脱离材料,乱写。

总体看主观题的得分较低,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没有掌握各类主观题的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二,学生考试时,看到题目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常常答不到“点子上”。

第三,很很多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相关教材中提取知识,更不会把教材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书本知识,要么只回答书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

第四,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还存在思路不清晰,语言不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能力欠缺等问题。

三、结合我校实际,今后我认为所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1、教师要认钻研考纲、高考试题,比较准确地把握知识体系;关注时政、关注党和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并把时政与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注意总结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教给学生回答各种问题的基本方法。

2、督促学生准确、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必须区分清楚课本中重要的疑点、难点问题。

3、精选试题、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特别是规律性的东西。

5、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的做题习惯。

6、要多给学生鼓气,树立自信心。

总之,以上是我个人分析与看法,有什么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