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六章 明代杂剧
2025-10-05 05:22:05 责编:小OO
文档
第六章   明代杂剧

明代戏曲包括杂剧和传奇两大部类。

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载有明杂剧剧目523种,其中有姓名可考者349种。

明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期和中后期两个阶段:

(1)前期:成就甚微。全是一些、、封建教化的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是宫廷派剧作家朱权、朱有炖的喜庆剧、道德剧、神仙剧。

(2)中后期:出现了不少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体式上,大多是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最负盛名的作家是徐渭。

第一节  明前期宫廷派杂剧作家

一、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的杂剧

1、朱权(1378—1448)

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13岁被封为宁王(今内蒙宁城西),70岁去世后世号献王,世称宁献王。他的《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理论的专著。

朱权杂剧现有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

2、朱有燉(1379—1439)

号诚斋。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的长子,世称周宪王。朱有燉有杂剧31种,合刊为《诚斋乐府》。

《牡丹园》一本五折二楔子,旦、末、外均唱;《仗义疏财》有李逵与燕青的对唱、齐唱;《神仙会》采用南北合套,末唱北曲,旦唱南曲。语言质朴本色,深得后人称赏。

二、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的杂剧

1、贾仲明

山东淄川人,著杂剧16种,今存5种。他的《录鬼簿续编》是继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之后,又一部记载元明之际杂剧作家作品史料的著作。其杂剧代表作是《萧淑女情寄菩萨蛮》。

2、杨讷

字景贤,蒙古族人,长期居住杭州。著杂剧18种,今存《西游记》。

3、刘东生

是宫廷之外的作家。杂剧今存《娇红记》2本8折。

第二节  明中后期杂剧的转型

一、转型期杂剧的特点

1、从发展线索看,前期杂剧主要创作于明初,此后几十年断线,一直沉寂。到弘治、嘉靖年间开始,以王九思、康海创作为代表,显示出新的转机。万历后形成高潮,一批境界不俗的作品脱颖而出,使明中叶后杂剧连贯发展。

2、从创作倾向看,中后期杂剧,打破了前期题材一味团圆喜庆、伦理教化、神仙道化的狭隘局面,思想渐次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都有创作。

3、从艺术体式看,中后期杂剧大都南北合套,或纯是南曲。单用北曲的体式已基本结束。剧作往往称意而写,短小精悍,成为文人逞气使才的工具。

4、从艺术成就看,中后期的一部分作品,可称为传世之作,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二、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

1、王九思

陕西人,文学上与康海齐名,反对台阁体诗文,属于“前七子”。

王九思杂剧有两种:《杜甫游春》和《中山狼》。

2、康海

陕西人,状元出身,常与李梦阳等唱和,也是“前七子”成员。

康海杂剧代表作是《中山狼》,取材于他老师马中锡的《中山狼传》。

除王九思的同名剧之外,杂剧还有陈与郊的《中山狼》、汪廷讷的《中山救狼》,传奇有无名氏的《中山狼白猿》。

第三节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一、徐渭:坎坷潦倒的奇才狂人

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山阴(绍兴)人。是一个奇才,他自称书一、诗二、文三、画四……徐渭的杂剧名作《四声猿》堪称明代第一。

明人梅国桢在给袁宏道的书信中称徐渭是:“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袁宏道则称:“予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畸)也哉,悲夫!”

二、《四声猿》与《歌代啸》

1、《四声猿》:

《四声猿》是一组杂剧短剧,共四本:

《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  

《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  

《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 

《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

“四声猿”作为这组短剧的名称,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

清人顾公燮说:“盖猿丧子,啼四声而断肠。文长有感而发焉,皆不得意于时之所为也。”(《消夏闲记》)

王骥德《曲律》称:“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狂鼓史》是敷衍《三国演义》祢衡(正平)“击鼓骂曹”故事而成。

《狂鼓史》虽敷衍历史故事,但却有明显针对性。他是把祢衡比作忠臣沈炼,用曹操影射奸相严嵩。

此剧尽管才一折,在《四声猿》里最短,但成就却最高,是《四声猿》之冠。

《玉禅师》共二折,故事源于官(府尹柳宣教)、佛(玉通法师)斗法。

《雌木兰》也二折,根据《木兰雌》改编。

《女状元》是一本五折。写五代时一少女黄崇嘏女扮男装、考中状元……作品大声疾呼:“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再男儿在女子。”

《雌木兰》、《女状元》这两部剧,无疑表现了徐渭对封建制度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

《四声猿》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权、虚伪神权、专横的男权,都进行了猛烈抨击和无情嘲弄,表现了徐渭愤世嫉俗、厌恶现实的叛逆精神。

2、《歌代啸》:

杂剧《歌代啸》相传也是徐渭所作。全剧四折,每折既可,又相连贯。有形象单薄,庸俗、油滑的缺陷。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四声猿》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