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教者 | 王老师 | 学校 | 班级 | 六年级 | 日期 | 11.11 | ||||||
| 科目 | 体育 | 课题 | 双手投掷实心球 | 课型 | 实践 | |||||||
| 一、教学过程记录 | 问题分析 | |||||||||||
|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本课教材内容特点,贯彻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原则。 1.激发兴趣阶段 (1)教学常规 (2)图形跑:在跑的过程中变换两个图形,十字形、两个三角形、圆形; (3)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并做徒手操,达到活动各关节的热身、预防损伤的目的。 这一环节,把以往枯燥的慢跑、做操形式的准备活动以跑图形和游戏来代替,这样在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逐渐使学生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为掌握技能奠定基础。 2.持兴趣,掌握技能阶段: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有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双手正面投掷排球 本阶段的练习形式是把排投掷到篮球板的形式进行练习。让学生自己发挥,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目的是掌握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蹬地有力、协调;发展学生上、下肢和腰腹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力,并解决出手速度、角度及屈臂动作以及双手的协调及平衡用力,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练习方法: 老师先做示范动作,让学生观察,然后把学生分成8组,每组6-7人,循环进行练习;学生可根据自身不同的差异性,适当的缩短与篮板的距离; 第二个内容: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 本阶段以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形式进行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蹬地有力、协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方法: (1)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在场地进行比赛。 (2)每组成员把用矿泉水瓶做的保龄球打完一次加一分,分数多的队为胜队,分数少的队为负队。 3.器材 篮球场、实心球25个、排球若干个、矿泉水空瓶若干个。 |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水平三阶段,他们在心理上更加注意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团队意识逐渐加强,对集体性的游戏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向木箱里投实心球比赛”和“打保龄球”的集体游戏项目的练习增强学生自信,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但是有些同学会表现出在学习中怕苦怕脏偷懒的迹象,所以在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诱导教学中逐渐克服困难,掌握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 |||||||||||
| 二、教学评议 | ||||||||||||
| 维度 | 评价项目 | 观察要素 | 评价结果(打√) | |||||||||
| A | B | C | D | |||||||||
| 教师 教学 | 目标内容 | 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安排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和智能、情感发展规律。 | √ | |||||||||
| 2.教材处理符合科学性和合理化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容量适当,注重教学资源拓展,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 √ | |||||||||||
| 过程方法 |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有效组织活动与互动,接受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交融相长。 | √ | ||||||||||
| 4.教学环节有序、紧凑,过渡自然。教学方式合理、有效。多媒体和教具使用恰当。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融洽。 | √ | |||||||||||
| 5.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分层实施,渗透学习方法指导。教与学的过程与学生练习构成有机整体,作业设计科学,布置适量。 | √ | |||||||||||
| 教师素养 | 6.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正确把握知识、思想和方法。教学作风民主,语言规范生动、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应变能力强。 | √ | ||||||||||
| 7.有个性特点、创新意识和独特的思考。 | √ | |||||||||||
| 学生 学习 | 学习状态 | 8.课堂秩序良好,绝大多数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保持浓厚的学习与探究欲望。 | √ | |||||||||
| 9.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习面广、程度深入,提问、质疑、表达个人见解能力强。 | √ | |||||||||||
| 学习效果 | 10.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生课堂答问、书面检测正确率高。 | √ | ||||||||||
| 总体评价等第 | 优秀 | |||||||||||
| 三、 观课报告 | 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大量的灵活多变、紧张有趣的操练,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但有些需要改进: 1.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没有完全自主的活动起来,课堂缺少活力。 2.活动较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的时间。 3.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还不够深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