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诗句赏析
2025-10-05 05:21:45 责编:小OO
文档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思想内容】表现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名句赏析】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思想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也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名句赏析】

   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一套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远方,远处花木扶疏,一座禅房在花木丛中若隐若现。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出大自然万物和谐的景象,一个“悦”字,“使……欢悦”,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潭影空人心”更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以动显静,以钟馨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而耳中只有钟磬音,也表现了一心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4、《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想内容】这篇悲愤的七绝,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名句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炼字炼词】“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想内容】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事物在发展变化。“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名句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看到路畔野花似开未开,但看势头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草如茵,但草地还不够深,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西湖之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艺术手法】①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②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③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想内容】描画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傍惶悲苦的情怀。

【名句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组自然景物意象中,一共列出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色彩灰暗、气氛苍凉的,它们对游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而 “小桥流水人家”,印画出宁静幽美、安逸舒适的村落人家风光,它们从反面衬出游子思乡的愁绪。这句话渲染了悲凉气氛,烘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7、《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想内容】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语言中。

【炼字炼词】“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8、《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思想内容】

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在的感伤之情。

【名句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晏殊颇为自得的佳句。首先该句对仗工巧自然,浑然天成,仿佛是信手拈来,丝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其次在于对春末这一季节性特征的典型性描述,表达了盛情难再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 

【艺术特色】在情感上跌宕起伏,相互生发;在技巧上化虚为实、一唱三叹,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深受人们喜爱。

9、《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人不应该幻想长生不死,而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

【名句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成语“老骥伏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10、《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艺术手法】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11、《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思想内容】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悠然闲适的诗风。

【名句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①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②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③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12、《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思想内容】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名句赏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一齐飞起来,一时间,在美丽的荷塘里,人声鸟声交响起来,小船鸥鹭纷乱起来,构成一个很有点儿吃惊却情趣横生的意境。

13、《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名句赏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也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从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6、“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8、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9、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①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6、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示例: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示例: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

9、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①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  新燕   浅草  等②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③“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2.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分)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4.“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5.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暖树”、 “ 新燕”、 “乱花 ”、 “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回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8、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9、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10、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11、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4、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8226;秋思》并答题①“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②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③.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④.“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明确: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⑤.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明确:“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6.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9、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