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下学期初中九年级一模考试物理试卷 有答案
2025-10-05 05:21:42 责编:小OO
文档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下学期初中九年级一模考试

物理试卷 有答案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8分,每小题2分)

题 号

1234567891011121314
答 案

CABADAADBCCABD
二、多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题 号

15161718
答 案

ABABDCD

AB
三、填空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题号答案题号答案
19排斥20
21机械22运动
238×103

241.25×103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5分,其中25-30、33、35题各2分, 32、34、36题各3分,31、37题各5分)

25.12  ……………………(2分)

26.2.5(2.49~2.51)…… (2分)

27.2014 ……………………(2分)

28.如答图1 ………………(2分)

29.(1)冰 …………(1分)    (2)0 ……………… (1分)

30.(1)蜡烛B ……(1分)    (2)像与物体大小…(1分) 

31.(1)见答图2……(1分)    

(2)断开……………(1分)

   (3)A……………(1分)    (4)0.3;0.75………(2分)  

32.(1)放大……(1分)       (2)正立 ………(1分)   (3)65~80 ……(1分)

33.0.9~1.1 ……(1分)        1.9~2.1…………(1分)

34.(1)R0处发生断路(或L短路)…………………(1分)    

(2)左;  R0U1/U2(或2.5VR0/U2)………………(2分)

35.104·h+1.01×105Pa…………………(2分)

36.实验电路图:(见答图3)………………(1分)

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1)按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此时通过较大电阻R1之前的电流并记录为I1;断开开关S,将电流表A连接到电阻R1和R2之间,闭合开关S,测量此时通过较大电阻R1之后的电流并记录为I2;断开开关S,将电流表A连接到电阻R2的右侧,闭合开关S,测量此时通过较小电阻R2之后的电流并记录为I3。………………………………………(1分)

(2)比较I1-I2与I2-I3,发现I1-I2=I2-I3=0,说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通过阻值较大和较小的电阻之后,其大小均不发生改变,因此小华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其他解法正确均得分)

37.实验步骤:

(1)用细线做两个绳套,分别固定在杠杆转轴两侧的A点和B点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调平衡螺母使其水平平衡。把橡皮筋的一端用A点绳套固定,B点绳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2)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同时用力竖直向上将橡皮筋的另一端C拉到D点,使杠杆水平平衡,标记D点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橡皮筋的长度L,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记录在表格中。 ………………………………………………………………………(1分)

(3)将橡皮筋的C端直接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橡皮筋的长度仍为L,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根据等效替代的思想,步骤(2)中橡皮筋C端拉到D点时对杠杆的拉力F2=T,将T和F2记录在表格中。………………………(1分)

(4)仿照步骤(2)(3),不改变橡皮筋和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所施拉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改变5次橡皮筋C端所拉到的位置点,同时改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并记录相应的F1、T和F2 。…………………………………………………(2分)

说明:“不改变橡皮筋和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所施拉力的位置和方向”1分;再测5次1分

实验数据记录表:………………………………………………………………………(1分)

T/N

F2/N

F1/N

(其他解法正确均得分)

五、计算题(共13分,38题6分,39题7分)

38.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滑片P在变阻器的最右端,等效电路如答图4甲所示;

   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滑片P在变阻器的最左端,等效电路如答图4乙所示;

闭合开关S、S1和S2,滑片P在变阻器的最左端,等效电路如答图4丙所示。

(1)由图甲、图乙有:,    解得:  ………………………(2分)

(2)因PL=P额,由图甲、图乙可知:UL= U…………………………………(1分)

所以在图乙中:  U2= U 

在图乙、图丙中,,, 

又因, 代入数据解得:……………………………………(1分)

(3)在图丙中,因并联电路R1和R2两端的电压相同,因此各电阻的电功率与其阻值成反比,设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P2,则有  =4,

所以   P2=4P1=4W ………………………………………………………………(1分)

因此   …………………………………………(1分)

          (其他解法正确均得分)

39.解:(1)由题中W-t图像解得P==480W  …………………(2分)

(2)根据η =………………………(1分)

解得:v1 =0.6m/s

已知:3v1=5v2

解得:v2=0.36m/s……………………………………………………………(1分)

(3)设动滑轮C所受重力为G0,卷扬机提升60kg玻璃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75%

所以有   η =,代入数据解得G0=80 N ………(1分)

第一次提升60kg玻璃的过程中,玻璃、动滑轮C受力分析如答图5(1)所示,动滑轮B受力分析如答图5(2)所示,卷扬机受力分析如答图5(3)所示。

第二次提升80kg玻璃的过程中,玻璃、动滑轮C受力分析如答图5(4)所示,动滑轮B受力分析如答图5(5)所示,卷扬机受力分析如答图5(6)所示。

由答图5(1)的受力分析可知T1=(m1g+G0)=(600N+80N)=N,

因T′1= T1,由答图5(2)可得F1=(T′1+mBg)=(N +40N)=N, 

因F′1= F1,由答图5(3)可得N1=F′1+mg=N+1200N=N………………(1分)

同理,由答图5(4)可得T2=(m2g +G0)=(800N+80N)=N,

因T′2= T2,由答图5(5)可得F2=(T′2+mBg)=(N +40N)=N,

因F′2= F2,由答图5(6)可得N2=F′2+ mg =N+1200N=N  

所以   =……………………………………………………………(1分)    (其他解法正确均得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