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浙江省学军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
2025-10-05 05:21:40 责编:小OO
文档
杭州学军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粗犷(guǎng)     船舶(pō)            卷帙(zhì)       色厉内荏(rěn)

    B.剖析(pōu)       雇佣(yōng)     蓦然(mù)      剜肉补疮(wān)

    C.押解(jiè)       拎起(līn)    投奔(bèn)      三缄其口(jiān)

    D.龋齿(qǔ)    弄堂( lòng )     角逐(jué)       叱咤风云(ch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联合国宪章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各国主权平等原则。所有国际法文件,包括国际法在内,都附丽于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国家主权原则之上。

    B.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学习发扬钉书机精神,认准目标、齐心协力,团结一心,不动摇、不懈怠。

    C.尽管楼市观望、僵持的氛围浓厚,但是还没有一家开发企业敢做出头鸟,名目张胆的大打降价促销牌。

    D.近日,众商家以“健康”为噱头的促销方式各异,其中一款打着“抗静电”口号的女士内衣,价格不斐却引来不少人询问购买,让人咋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清规戒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B.在老子看来,最高明的管理就是看似无为,实则无所不为。什么事情都办成功了,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

    C.国台办10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杨毅强调,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方面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继续全力搜寻失联的20名游客。

    D.他没有过多地安慰,只是对她说,你没事,吉人自有天相。听了他的话,她似乎振作了许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青春宝永真片,益气养阴,安心宁神,有助于改善气短、心慌、胃口差、失眠等,青春宝永真片值得为你所有。

    B.日前,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网站公布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和住房建设局两部门联合制定,将从十三个方面落实的楼市。

    C.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当前中国的政治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盲目求快不行,丢掉了大方向乱改更不行。 

    D.近20年来,中国大学里的学术行为和观念,似乎越演越烈,大有燎原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议论和民众的强烈不满。

5.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文后的横线上写一句结尾句:(3分)

美国密西根大学行为科学家丹尼逊把人才分为七个层次:①第一等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经常想出机智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第二等善于用新的首创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能提出很多好意见; ③第三等比一般人有较多的新意见,并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④第四等能发挥别人的见解,但自己的见解却多是陈旧和众所周知的; ⑤第五等在搞一项新工作时经常向同事讨教,并依靠别人的建议; ⑥第六等无明显的首创性,很少提供新见解,习惯于老一套的工作方法。 ⑦第七等满足于让干啥就干啥,工作方法老一套,不适时宜也不想修改。年轻的朋友,如果你想成为一流的人才,那么请你                                           。

6.常见对成语进行巧妙曲解从而达到某种修辞效果的语言现象,(如:度日如年,形容某些人日子过得很好,每天都像在过年。)请你模仿例子,举出两个典型的成语(包括熟语)曲解:(4分)

                                                                                                                                          

                                                                                                                                          

7.下面是高三(1)班李明同学给在学校电视台担任编辑的同班同学王亮的一张纸条:

“王亮:我昨天傍晚散步时,在学校门口捡到一只黑色钱包,右上角有点破损了,内有银行卡一张、人民币185元(一张100元、一张50元、一张20元、三张5元),还有一张号码不清的饭卡和一本手写的通讯录。到现在没有找到失主,请你在今晚的节目中插播一行字幕,及时为我招领。谢谢!李明  11月1日。”

这个招领启事应该怎样写?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尽管萨依德被认为是美国社会中东利益最主要的、最雄辩的代言人和鼓吹者,但萨依德

绝不是一位藉由鼓吹巴勒斯坦以对抗美国或西方世界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即使在晚年,在贝鲁特美国大学的一场毕业演讲中,萨依德一方面呼吁阿拉伯青年一代,要走出阿拉伯被征服、被殖民的历史阴影,不要成为过去历史的受难者;但一方面也坚决反对美国的决策者基于自身利益,不顾阿拉伯人民不同意见和观点而提出“自以为是”的所谓“中东解决方案”。萨依德指出(就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而言),他的基本主张不是诉诸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对话”,但这种对话是平等对待者之间和平的、批判的对话,而不是强权者与弱势者之间好战式的、叫嚣式的对抗。  

萨依德是一位游离于东西文化边界上的世俗批评家,他通过“反写”策略,在西方文化

强势主导的当代世界中,瓦解并拆穿了西方文明深处那种自我优越的假象。他建立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论述批判”,一种包括民族的、历史的、殖民的、小说的阅读与批评策略。其著名的《东方主义论述批判》,对各种经典文本和小说如何被运用于权力压制与权力合法化的分析与理解,对西方的殖民事业与西方对待巴勒斯坦问题的方案,构成了强烈的质疑与挑战。  

《东方主义》(Orientalism)一书是萨依德的成名代表作。东方主义,扼要来说,是指西

方对东方的一种帝国主义论述形式,是西方知识精英建构东方世界的一种文本书写与修辞策略;它是一种在东方现实上找不到它的对应物但却始终是关于东方的研究与学说;尽管东方主义主要是由虚构和再现构成,但却拥有持续的历史威力,它助长并参与了西方帝国主义的形成,在近代历史上,它与西方对东方的殖民统治相互辉映、相互支持与相互运用。  

萨依德说过,东方自古以来就不是欧洲的对话者,而是其“沉默的他者”。因此,对东

方论述以及其作为殖民时代有机组成部分的挑战,就是对一种把东方作为客体并加诸其上的“缄默性”的挑战。从这意义来说,萨依德写作《东方主义》的目的,是从一个生存事实遭到扭曲和否定的东方人的立场,对帝国主义论述进行一场“书写反击”,打破百年静寂的沉默,摆脱东方被“集体误现”的他者地位。  

8.下列关于萨依德的评价,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萨依德是代表美国的中东利益的最主要的、最雄辩的代言人和鼓吹者,他反对鼓吹巴勒斯坦以对抗美国或西方世界。

    B.关于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萨依德的基本主张不是诉诸平等对待者之间和平的、批判的“文明的对话”。

    C.萨依德在西方文化强势主导的当代世界中,瓦解并拆穿了西方那种自我优越的假象。

    D.萨依德对各种经典文本与小说的分析与理解对西方的殖民事业与西方对待巴勒斯坦问题的方案,构成了强烈的质疑与挑战。     

9.根据文意,下列对“东方主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方主义,是西方知识精英建构的用文本和修辞来美化东方世界的一种论述形式。

        B.东方主义是一种在西方的现实上找不到对应物,始终只是关于东方的研究与学说。

    C.《东方主义》是萨依德的代表作,扼要来说,这是西方对东方的一种帝国主义论述形式。

    D.东方主义助长了帝国主义的形成,与西方对东方的殖民统治相互辉映、支持与运用。

10.联系全文,解释“他者地位”的内涵。(3分)

11.根据全文内容,说说萨依德的主要身份和立场。(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班主任

王厚宏

报到、缴费、注册、编班,然后一个新的集体的成员们整整齐齐坐在初一丙班的教室里。相互之间好奇而又拘谨,个个正襟危坐,等待着班主任的出现。

“我叫杨兆祥,做你们的班主任,也教你们的代数。” 我带着一点紧张,认真地端详了这位班主任。他身材颀长,皮肤黝黑,衣着朴素但很整洁,很认真地表述每一句话,不露一点笑容,好像要把一种固定的表情坚持到底,讲话也没有丝毫的幽默感。我说不清对他是喜欢还是畏怯,一切都平平实实,没有任何鲜亮的特征。

我在班里年纪最小,成绩却名列前茅,所以在别的老师那里往往得宠,忘乎所以。可是,见了这位杨老师,我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不言自威的震慑力。虽说四个月中没挨过他的一句批评,不过也没有得过他的任何表扬和夸奖。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老师?

那年冬天严寒,河面结了冰。不知是谁提议:何不在冰上溜一溜?我只从书上知道溜冰这项活动,怀着好奇心带头向冰上走去,没走几步,一脚踩进冰窟窿,幸好很快起腿上岸,湿淋淋的裤筒和鞋袜,贴在腿脚上,冻得我浑身发抖。我恳求大家别报告杨老师。

谁知下午上课之前,杨老师叫班长通知我去他的房间,我预感大事不好,心想任凭他责骂和处罚,我不吭声就是。我是第一次去他房间。这房间墙壁的石灰斑驳陆离。一张学生使用的木床上,用竹竿撑起有些歪斜的蚊帐,床下放了一口旧木箱。窗户前摆放了一张老式办公桌,桌上堆满了教科书和我们的作业本,还有一盏煤油灯。这是他全部的家当。我不免觉得有些寒酸。

见我进来,杨老师半晌没有说一句话。这可反而把我急了。他终于说话了。语调微微颤抖,轻声问我:“你知道我是你什么人吗?”真没想到他别出心裁地从这儿下手对我开涮。这还用问吗?我一字一字地吐出:“班主任,还教代数。”我一说完,他突然大声嚷了起来:“我是你表哥!”啊!我惊呆了。我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位表哥。我的脑子里翻腾着:表哥?从没听说。但老师不会讲假话吧?父母亲为什么不告诉我?

他渐渐恢复了平静。他可能看出了我心里的疑团。接着,他细细地道破这门亲缘的来龙去脉。然后说:“就是担心你天不怕,地不怕,我同你父母亲才商量,不让你知道我们是表兄弟。你说,今天你要是真的出了事,我怎么交代?”

他告诉我,他家住在霞西乡农村,靠他一个人拿工资,尽量让几个孩子把书念出来,日子过得去就行,人要知足。他还告诉我,他大我二十七岁。临了他叫我不要对别人透露我们是表兄弟。

奇怪的很,自从我知道这层关系后,我不仅没有“天不怕,地不怕”,反而对他更加敬畏。是我犯了错误心亏?还是怕他因有这层关系而更加方便地向我父母告状?好像都不是。我依然感觉他身上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震慑力,而且愈来愈强烈。

我对他的生活细节多了一份注意,他似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每天晚自修的时候 ,常常见他默默地从后门进来,有时轻声地辅导一些学生的作业。三年中,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妻子来学校探亲,也没见过他请假改动课程表。在食堂买饭菜,他比其他老师更节省,而且烟酒不沾。

他好像没有念完大学,所以比别的老师更加认真的备课。课堂教学和批改作业,与他的做人风格很想像,一丝不苟,严谨而没有丝毫张扬。我对数学的爱好,以及日后真的去念数学专业,也许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临毕业时,我曾经打算报考全省有名的芜湖中学和屯溪高中,他又找我谈了一次话,批评我看不起母校,忘了恩。我听了他的话,就地升了高中。至今想来,我也说不清他的意见对不对,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不是就地升学,后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将使我被迫辍学。

1995年春节前夕,我回到家乡,把当年的老师请到住处,感慨万千又饶有兴味地畅叙当年师生情谊。杨老师时已年近八旬,不方便参加聚会。待到夜深人散之后,我打着手电筒,提着礼品,由我的表妹引路,找到杨老师的住处,他还是一个人,还是住着一个小房间,就着昏暗的灯光,我看见依然只有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加上极为简单的炊具和一些杂物。对于我的探望,他有些兴奋,喃喃地说:“这样忙,何必来看我?”我说:“别的人可以见不着,您,我一定要上门看望。”

我再也说不出更多的感激的话。他也没有用任何言语表达他的欣慰。但我注意到他脸上始终露着笑容。

我离开了与他四十一年前的小房间很想像的小房间,走在夜深人静的小道上,心里被塞得沉甸甸的。表妹一直在唠叨,但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心里却想着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次拜访成了我与班主任杨老师的诀别。三年前,他在乡下的家中宁静地离开了人间,一切礼数都是最简朴的方式。

(选自《天涯》,有删改)                                                        

12.分析第二段划线句“我说不清对他是喜欢还是畏怯,一切都平平实实,没有任何鲜亮的特征。”的作用。(3分)

13.品味文中加点的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杨老师怎样的心理。(4分)

轻声问:                                                                            

大声嚷:                                                                             

14.“走在夜深人静的小道上,心里被塞得沉甸甸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心里被塞得沉甸甸的”是哪些感情?(5分) 

1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杨老师的形象,请分条回答。(4分)

16.赏析本文的内容、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请谈谈你最欣赏它的哪一方面,并说说理由。(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昌义之,历阳乌江人也。少有武干。随曹虎征伐,累有战功。虎为雍州,以义之补防阁,出为冯翊戍主。及虎代还,义之留事高祖。时天下方乱,高祖亦厚遇之。义师起,板为辅国将军、军主,除建安王中兵参军。时竟陵芊口有邸阁,高祖遣驱,每战必捷。大军次新林,随王茂于新亭,并硃雀航力战,斩获尤多。建康城平,以为直阁将军、马右夹毂主。天监元年,封永豊县侯,邑五百户。除骁骑将军。出为盱眙太守。二年,迁假节、督北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镇钟离。魏寇州境,义之击破之。三年,进号冠军将军,增封二百户。

四年,大举北伐,扬州刺史临川王督众军军洛口,义之以州兵受节度,为前军,攻魏梁城戍,克之。五年,高祖以征役久,有诏班师,众军各退散,魏中山王元英乘势追蹑,攻没马头,城内粮储,魏悉移之归北。议者咸曰:“魏运米北归,当无复南向。”高祖曰:“不然,此必进兵,非其实也。”乃遣土匠修堑营钟离城,敕义之为战守之备。是冬,英果率其安乐王元道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众数十万,来寇钟离。钟离城北阻淮水,魏人于邵阳洲西岸作浮桥,跨淮通道。英据东岸,大眼据西岸,以攻城。时城中众才三千人,义之督帅,随方抗御。魏军乃以车载土填堑使其众负土随之严骑自后蹙焉人有未及回者因以土迮之俄而堑满。英与大眼躬自督战,昼夜苦攻,分番相代,坠而复升,莫有退者。又设飞楼及冲车撞之,所值城土辄颓落。义之乃以泥补缺,冲车虽入而不能坏。义之善射,其被攻危急之处,辄驰往救之,每弯弓所向,莫不应弦而倒。一日战数十合,前后杀伤者万计,魏军死者与城平。

义之性宽厚,为将能抚御,得人死力,及居籓任,吏民安之。俄给鼓吹一部,改封营道县侯,邑户如先。普通三年,征为护军将军,鼓吹如故。四年十月,卒。高祖深痛惜之,诏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并鼓吹一部。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赙钱二万,布二百匹,蜡二百斤。谥曰烈。子宝业嗣,官至直阁将军、谯州刺史。  (选自《梁书  昌义之传》)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昌义之,历阳乌江人也。少有武干。                     干:才能

    B.魏寇州境,义之击破之                                 寇:敌人

    C.义师起,板为辅国将军、军主,除建安王中兵参军         除:授职

    D.义之乃以泥补缺,冲车虽入而不能坏。                   坏:使……倒塌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五年,高祖以征役久,有诏班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其被攻危急之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魏人于邵阳洲西岸作浮桥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D.城内粮储,魏悉移之归北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时竟陵芊口有屯积军粮的邸阁,高祖派遣昌义之驱散它们,昌义之每次作战一定取胜。

    B.昌义之守军与魏军一天激战数十回合,双方死伤众多,魏军死者与城内守军死者大致相平。

    C.魏军将士攻城时作战勇敢,昼夜苦攻,轮番冲击,坠落了而又再上去,没有一个后退的人。

    D.昌义之死于普通四年十月,高祖十分痛惜,下诏追赐许多职封与器物,并赠谥号为“烈”。

20.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魏军乃以车载土填堑使其众负土随之严骑自后蹙焉人有未及回者因以土迮之俄而堑满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高祖曰:“不然,此必进兵,非其实也。”

译文:                                                                     

   (2)义之性宽厚,为将能抚御,得人死力,及居籓任,吏民安之。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2—23题。(6分) 

秋夕清泛     

[宋]武 衍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

    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注] ①芙蕖:荷花。②鸥边:指隐居。

22.联系全诗,说说诗中“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3.说说诗的一、二句所写秋夜“清泛”的情景是怎样的?并请赏析“摇荡”一词。(4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4.(1)孔子对两人评价的依据是什么?(不超过4个字)(1分)

   (2)请你对这一依据作简要评价。(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俨骖騑于上路,           。临帝子之长洲,           (王勃《滕王阁序》)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庄子《逍遥游》)

    (3)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4)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映阶碧草自春色,           。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如果你去印度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公路特别的破旧,最好的路都赶不上我们中国的二级公路,但只要你沿着公路走,每隔数公里你就会发现一座华丽的教堂,其华丽的程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一位旅行者问当地的居民:“你们这里建如此华丽的教堂,公路却如此的破旧,你们不能把那些建教堂的钱用来修公路吗?”居民答道:“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A船舶bó;B蓦然mò;D叱咤风云zhà;)

2、A(B订书机;C明目张胆;D价格不菲)

3、D(“清规戒律”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含贬义,不合语境;“无所不为”指坏事做尽,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当务之急”与“目前的”部分语义重复。)

4、C(A“改善气短、心慌、胃口差、失眠”答配不当,“值得为你所有”应为“值得你拥有”;B后两分句缺少主语,应在“由深圳市”前加“该通知”;D“行为和观念,似乎越演越烈,大有燎原之势”答配不当。)

5、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或:把发展创新和思考能力放在首位。(考概括,答出“创造、想象、创新”即可,要注意表达的连贯。)

6.示例:1、一不做二不休:形容某些人出工不出力,既不干活也不休假。2、得寸进尺:形容跳高运动员努力进取,跳过了一寸还想进一尺。3、杯水车薪:每天办公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可以买一辆车的工资;

7、答:招领启事:10月31日(“昨天”也可)傍晚有人在校门口捡到一只黑色钱包,内有人民币若干和银行卡等其它物品,请失主尽快到高三(1)班李明同学处去认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1分,钱包特点说明适当2分,认领方式说明清楚2分。署名等格式要求从略)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C(A“代表美国的中东利益”错。原文是“被认为是美国社会中东利益最主要的、最雄辩的代言人和鼓吹者”。B“不是诉诸。。。“文明的对话”与原文意思相反。D“对各种经典文本与小说的分析与理解”错,少了“如何被运用于权力压制与权力合法化”的意思。)

9、D(A“用文本和修辞来美化东方世界”错。B“在西方的现实上找不到对应物”错,原文是“在东方现实上找不到它的对应物”。C“这是西方对东方的一种帝国主义论述形式”错,“这”应该指“东方主义”)

10.答:指东方自古以来就不是欧洲的平等对话者,在对话中一直没有发言权,似乎是个第三者,处于沉默的不平等的地位。

11. 答:萨依德是一位游离于东西文化边界上的世俗批评家。他是从一个东方人的立场,对帝国主义论述进行一场“书写反击”,打破了东方人百年静寂的沉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12.答:此句交代了作者对杨老师的第一印象:平实普通;为下文刻画杨老师的感人形象作铺垫;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13.答:轻声问:杨老师内心已很生气,但控制着火气,好像暴雨前的隐隐雷声;大声嚷:写出杨老师内心爆发的强烈怒火,如狂风暴雨一泻而出。(意思对即可)

14.答:有见到老师后的感激之情;有与老师难以割舍的师生感情;有对他关照不周的歉疚之情;有目睹他晚年处境的苍凉之感;有可能永别的不祥预感。(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答:1、为人朴实,他少有笑容、严谨而没有丝毫张扬;2、工作认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3、生活清贫,几十年住在简陋的房间里,烟酒不沾;4、对学生影响深远,对作者的择校与专业选择都有影响。

16.答:示例:我最欣赏本文的情感抒发。本文写对恩师的回忆,内容虽然平常,但所抒发的感情是真实感人的。具体生动的叙事和描写,饱含作者对老师的真挚感情。师生之间的感情像涌泉一般流淌出来,自然而感人。(观点明确1分,理由阐述充分3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7、B(寇:进犯)

18、C(C均为“在”,介词;A因为,连词/凭借,介词;B那些,代词/真是,表感叹语气副词;D它,代词,代粮食/这,指示代词,代二策。)

19、B(“魏军死者与城内守军死者大致相平”错,原文是“魏军死者与城平”。)

20、答:魏军乃以车载土填堑/使其众负土随之/严骑自后蹙焉/人有未及回者/因以土迮之/俄而堑满(错1、2处扣一分,3、4处扣二分,5处扣三分。)

21.答:(1)梁武帝说:“不对,这是一定会进兵的,(北撤)不是他们的真实意图。”

(2)昌义之为人宽厚,善抚士卒,部下也愿为其效死力。等到担任藩职,官吏百姓都很安心。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2—23题。(6分) 

22答:联系全诗看,“贪”字写出了诗人寻访旧日栖隐之所的非常迫切的心情。(1分),表现了作者对精神超脱的一种追求。(1分) 

23答:冷月玲珑,湖光潋滟,小舟在碧荷丛中穿行,诗人吹着箫观赏湖上的明月,品尝着秋风送来的缕缕荷香。这两句融情于景,诗人与明月、湖光、小舟、碧荷交融在一起。(2分)“摇荡”一词不仅写出“碧芙蕖”在清波中摇曳的倩影,也把小舟的荡漾、月光的沉浮、箫声的起伏以及诗人心情的激荡一齐表现出来。(2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24.答:(1)中庸之道。(1分)

(2)中庸是指认识、看待事物时,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1分)它不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1分)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品德,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但不能清高,要正道直行,严于律己,忠于职守。(1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答:(1)访风景于崇阿;得天人之旧馆

   (2)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则芥为之舟

   (3)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4)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

   (5)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四、作文(60分)按高考阅卷标准。

附:文言译文:

昌义之,是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年轻时就有军事的才干,随曹虎征战,多有战功。曹虎为雍州刺史后,以昌义之补防阁,担任冯翊戍主。等到曹虎还朝,昌义之留雍州事奉梁武帝萧衍,当时天下战乱不断,萧衍待其甚厚。中兴元年(501年),萧衍起兵,昌义之出任辅国将军、军主,担任建安王中兵参军。当时竟陵芊口有邸阁,萧衍派昌义之前去驱逐,昌义之每战必捷。萧衍军驻扎新林,昌义之随王茂到新亭,共同在硃雀航地区力战,斩获很多。攻克建康后,萧衍以昌义之为直阁将军、马右夹毂主。天监元年(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封昌义之为永豊县侯,邑五百户。又授予骁骑将军,出为盱眙太守。天监二年(503年),提拔为假节、督北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镇守钟离。魏军进犯州境,义之击退魏军的进攻。天监三年(504年),进号冠军将军,增封二百户。

天监四年(505年)十月,梁武帝萧衍兴师进攻北魏,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内)。昌义之率领州兵接受节度,作为前军,攻打魏梁城守军,克之。天监五年,高祖因为征役太久,下诏班师,众军退散,魏中山王元英乘势追蹑,攻克了马头地区,城内粮食储备,魏全都转移它们回北方。议论的人都说:“魏运米北归,大概不会再向南进攻。” 梁武帝说“不对,这是一定会进兵的,(北撤)不是他们的真实意图。”于是命令昌义之完善钟离城的工事,以待魏军。是年冬天,元英果然率安乐王元道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数十万大军攻钟离。钟离城北阻淮水,魏军在邵阳洲(位于道人洲西)两岸架桥,树栅数百步作为跨淮通道。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道。时钟离城中仅3000人,昌义之督率梁军将士奋力抗击。魏军用车载土填入城壕之中,让大伙背着土跟随车后,又派骑兵紧跟在后面,那些来不及返回来的人,就被土埋进去了,不一会儿城壕就被填满了。 魏军又设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昌义之率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冲车虽入,但城墙未倒塌。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坠而复上,莫有退者。昌义之善射,每当有危难之处,便亲去救援,箭到之处,(敌人)无不应弦而倒。双方一日之内战数十合,魏军死者以万计,死尸堆积与城墙相高。   

昌义之为人宽厚,善抚士卒,部下也愿为其效死力。等到担任藩职,官吏百姓都很安心。不久,给鼓吹一部,改封营道县侯,邑户如原先。普通三年(522年),征为护军将军,鼓吹如故。普通四年十月,昌义之去世。梁武帝深为痛惜,下诏书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并鼓吹一部。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赙钱二万,布二百匹,蜡二百斤。谥号为“烈”。其子昌宝业嗣位,后官至直阁将军、谯州刺史。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