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背景对小说内容的影响
2025-10-05 05:21:50 责编:小OO
文档
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背景对小说内容的影响

 摘 要: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对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内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灾祸不断,人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作为对残酷现实的心理补偿,古己有之的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之说在这样的土壤下迅速滋长,大量出现在了志怪小说中。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怪异特色

  

  魏晋南北朝是个的年代。汉末的战乱、西晋统一后不久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晋室的东迁,紧接着的王敦之乱,桓玄之乱还有伴随宋、齐、梁、陈的更替而来的战争,都对当时的社会破坏力极大。接二连三的战争,使得社会破败,人口锐减。除此之外,还有随战争而来的饥饿和疾疫,以及由集团内部的斗争和猜忌而引发的杀戮之风,凡此种种都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1、仙道类小说的出现

  人们的生命旦夕不保,大量的人不以寿终。成仙长生不死,对人们来说,就具有了非凡的诱惑力,仙道类小说应运而生。《列仙传》、《神仙传》记载了大量人们得道成仙的故事。在那个终年、疾疫流行,人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年代,人们普遍盼望不饥寒,温饱有保障;希企百七十余年式的长寿,无死亡病痛之虞。得道成仙,无死亡之虞,固然很好。可是生命没有终点以后,会怎么样?以长寿著称的彭祖如此自白:丧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数遭忧患。看来即使是得道成仙也有其缺点,何况得道成仙还需要机缘,一般人的几率很小,因此人们对期望值做了调整:不希冀长生,只求在乱世中能拥有一份相对安静的生活空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道出了人们的心声。《桃花源记》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叶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中的人们桑竹垂余荫,款翟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怡然有余乐、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是多么平凡的描述,然而却是当时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因为当时的实况是: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白骨露朴野,千里无鸡鸣。饱受战火和饥饿折磨的人们在无法得到现实补偿的情况下,在心中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美好而平凡的理想世界。他们的理想世界非处在渺渺茫茫的绝域外荒,而在人世,是人世间的一块封闭地。理想世界就在人们的身边,只需不经意的穿过某个山洞,就可以到达。那里没有金台银网,没有高阁飞檐,有的只是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不异世间的土地。

  2、人物品评之风

  人物品评之风对小说影响甚大。从汉代的察举征辟制度开始,社会上就普遍形成了人物品评的风气。魏文帝实行九品中正制,此风更甚,以至于产生了像《世说新语》这样专门记录品评人物及其言行的作品。当时形成的理想人格风范是从容大度、临危不乱。这一点影响了志怪小说的创作。在相当一部分出现鬼怪妖魅等的志怪小说中,作者没有描写鬼怪的凶残、妖魅的恐怖,而是突出描绘了人面对鬼怪等时雍容的气度、娴雅的神态、从容的言辞,还有人们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自信。阮德如、稽康临危不乱、气定神闲,言辞精炼,尤其稽康吾耻与魅魅争光,寥寥数字,掷地有声。人们这种见怪不怪、毫不畏惧的气概有时甚至可以令鬼怪心悦诚服,折节相事。 更有甚者,还有对鬼怪进行利用愚弄者。《郭季产集异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鬼故事,一个细长黑鬼,似乎比较调皮,经常把一些脏东西扔到一户姓王的人家的食物中,后来在另一户姓庚的人家又故技重施,结果反为人所利用。说起捉鬼,《宋定伯捉鬼》更为著名。宋定伯佯装新鬼,得知鬼的禁忌,最后还把化为羊的鬼卖掉,得钱千五百文,一时传为美谈。因这篇文章较为常见,这里就不再引述了。从人面对鬼时的镇定自若,到对鬼进行利用,和鬼斗争,再到捉鬼,人的主体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这是是魏晋南北朝鬼怪小说区别于后世此类小说的一大特点。

  3、清谈之风

  魏晋士人尚清谈。清谈是当时的时尚,世族名流皆善清谈。一部《世说新语》记录了多少当时人的隽言妙语。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也受到影响,出现了一大批善言谈、颇具才情的鬼怪妖魅。《幽明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客人拜访董仲舒,风姿音气,殊为不凡,与论五经,究其微奥,结果是一只狐狸。《搜神记》卷十八记载有一只狐狸化成书生模样,拜访张华,这只狐狸与张华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