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陈涉世家》复习资料汇总
2025-10-05 05:23:28 责编:小OO
文档
一、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 ”通“谪”,发配,流放充军。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

动用法,使……恼怒。

【失期,法皆斩】

法:名词作“斩”的状语,依法 ,按照法律。

四、一字多义

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义)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在途中停留) 

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

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书: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

数:

广故数言欲亡(多次,屡次)

数有功(多次,屡次)

以数谏故(多次,屡次)

卒数万人(几,概数词)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传令)

号为张楚(本意是称号,这里翻译成定国号)

以: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上:

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圣上)

道: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应:

拥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吴广以为然(是这样,对,正确)

五、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军”。

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

六、理解性默写句

1、的直接原因(导火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的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3、为所作准备: 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的策略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6、文中写陈涉发动"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陈涉揭竿,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诸郡县)苦秦吏

9、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

第一是“天下苦秦久矣”;第二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七、课文理解

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①发动领导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语言、动作、神态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

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陈涉分析形势时透露出的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④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

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策略?

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做了什么样的准备,效果怎样?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信心。

9、发动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的?

①坚定众人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的队伍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 ②对激励士卒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③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12、陈胜、吴广的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

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

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

表明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③深受秦朝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

15.“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什么态度?

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

16.为而做的威众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17、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⑴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首先发动的历史功绩);⑵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历史地位。可见司马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

八、经典例题

1、阅读第二自然段。

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①号召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的影响和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

2、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将尉醉)2、多次说要逃跑来激怒将尉(激将法)3、故意使自己受辱,以激怒众人(苦肉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