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
2025-10-08 02:19:02 责编:小OO
文档
《长度单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201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例1、例2、例3的教学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统一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观念,会用厘米测量。

2、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测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教学难点:会用厘米测量    

四、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动手、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充分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

五、说学法  

1、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2、教学准备:直尺、不同长度的小纸条、10厘米长的小纸条、图钉数个、一角硬币数个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的桌子有多长吗?同桌相互合作,然后教师请同学说出答案。(提示: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和测量)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课桌有7拃那么长,有的同学说课桌有4本英语书那么长,又有的同学说课桌有9支笔那么长。

质疑:为什么我们测量同一物体,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师: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1)教师开门见山说: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统一用尺子来量。(板书:用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教师一一介绍尺子上的大小刻度、数字、cm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2)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3)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量比较短的物体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长的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下面请你们拿出直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么在生活中1厘米的实际长度到底有多长呢?

(1)教师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这就是1厘米 

(2)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3)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首先,是小组合组,教师发给小组每组一张提前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小纸条,然后问:你们知道它有多长吗?并要求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注重个别指导。)  

然后,等学生完成后,由小组汇报他们是怎么测量的。 

最后,由教师总结用厘米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教具--10厘米长的小纸条,说“同学们,量物体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10”,说明纸条长10厘米。”接着,教师再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小纸条的宽度。  

4、巩固练习:测量实际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测量你的数学书的长和宽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 

(2)量一量自己的水杯高多少厘米。  

把测量的结果写下来,同桌之间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1角硬币的长度。

(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寻找办法,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打破常规思维,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非常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由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再小结:这节课,首先我们统一了长度单位,短的物体我们用厘米来测量,然后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还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作业

课后调查,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并量出他们的长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的自我实践及探索,培养学生自我探究意识,从而为今后打下基础]  

七、说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用尺子

认识厘米:测量短的物体 用厘米测量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八、课堂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