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5-10-08 02:20:05 责编:小OO
文档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________变化极多,却不用一个“变”字,而是用了四一会儿”,这样不仅突出了火烧云的________,而且强调了________。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以上词语写出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吗?    

【答案】 (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

(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3)鹅黄

(4)绚丽多彩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寻找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选择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鹅黄;(4)绚丽多彩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课内经典)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1)把语段中描写雨的句子画上横线,把描写风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2)语段中“赶集”是指______            

A. 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B. 人们到集市上买卖货物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当作人来写,显得多么生动呀!    

【答案】 (1)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轻风轻轻地吹拂着

(2)A

(3)花;叶;草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故答案为:(1)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轻风轻轻地吹拂着(2)A;(3)花、叶、草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

    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长在下巴的右边,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啊!

    于是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这根胡子就在一点一点地变长。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绳子够牢固了,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经常一一________        坚固一一________    飘荡一一________

反义词:慢条斯理一一________    稀疏一一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变长了,是因为________。

②“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这句话中的“绳子”指的是________。小男孩用它来________。

③鸟太太可能会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来________。

(3)猜一猜,把故事编下去。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

【答案】 (1)常常 ;牢固 ;飘动 ;匆匆忙忙;浓密

(2)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啊!;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风筝线;晾小鸟的尿布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让学生仿照着编讲故事,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在学生会说的基础上鼓励想象,自由表达,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故答案为:(1)常常;牢固;飘动;匆匆忙忙;浓密;(2)①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啊!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风筝线; ③晾小鸟的尿布;(3)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这段话描写的是火烧云的另一个特点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描写。(静态动态)    

(2)这段话中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展开想象,仿照语段写一段话。  

这时,天空出现了________,过了一会儿,________。

【答案】 (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

(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

(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   

【解析】【分析】(1)考查按课文内容的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寻找文句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相对简单,细读语段从文句中挑出来即可。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模仿题中所给的语段,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 (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5.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两只蚂蚁

    ①雷阵雨过后,两只蚂蚁从树缝中爬了出来,它们呼吸着     的空气,沐浴着     的阳光,欣赏着雨后     的景色。它们觉得山更青了,草更绿了,花更艳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蚂蚁被风吹了下来,正好掉到树下的大水坑里。

    ②一只蚂蚁吓得动也不敢动,僵直地伸着它的足和触角,连呼救的勇气也没有。它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往下沉,它想“我不行了,我完了……”

    ③另一只蚂蚁虽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它想:“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生存弟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势力!如果不与逆______(nì ní)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它拼命地挣扎______(zhá zá)着,用尽______(jǐn jìn)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

    ④第二天清晨只有一只蚂蚁从树缝里钻______(zhuàn zuàn)出来晒太阳仔细一看正是昨天在大水坑里挣扎的那只。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在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仔细阅读短文,用横线画出两只蚂蚁掉到大水坑时想到了什么?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照亮别人

    ①“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

    ②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的诠(quán)释。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育人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③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伟,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zuo)证,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suì)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车灯是开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一时调整不过来,如果对面的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④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 自己一个人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根据下列意思找出文中对应的四字词语。  

①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②形容心里十分高兴。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文中第③自然段说“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这里的“实际经验”指的是什么?    

(4)写出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借花献佛:“花”指________     “佛”指________

为善至乐:“善”指________    “乐”指________

(5)《照亮别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7.【答案】 (1)循循善诱;抑扬顿挫

(2)C;AD;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丢三落四有特点就行)啊?(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②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由“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小树苗。”可知把老师比作园丁,把自己比作小树苗。③文中最后一句连用三个(时而……)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①从给出的词语“循循善诱”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②从给出的词语“淅淅沥沥”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判断。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6)寻物启事的格式:1、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写为“寻物”二字,二是写为“寻物启事”四字。2、正文:正文十分简单,无非是某人在某时某处丢失什么东西,如有拾到者,请与xx联系。3、联系方式,注明联系电话等。最后标明发文日期。

 故答案为:(1)①循循善诱;②抑扬顿挫

 (2)①C;②AD;③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丢三落四有特点就行)啊?(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③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写寻物启事的能力。掌握寻物启事的格式。

8.【答案】 (1)有条不紊;安安稳稳

(2)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3)汤姆独自帮爸爸把马车赶到树林里。

(4)C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丝毫不乱。平平安安——没有事故;平稳安全。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有条不紊、安安稳稳 (2)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3)汤姆独自帮爸爸把马车赶到树林里。(4)C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性格。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枚金币

    一位有钱人出门,从他的衣袋里掉下一枚金币。

    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它决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找一个称心的新主人。

    前方走来一个牧童。金币想,牧童固然天真,但他什么都不知道,要把我当成瓦片随手扔进池塘,那我不就惨了。所以,它赶紧滚进草丛中。迎面又走来一个学者。金币想,如果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会长很多见识。但这种人自视清高,甚至会傻得“视金钱如粪土”,如果他把我扔了,岂不是自讨苦吃?所以,他第二次躲进了草丛中。

    这时,富翁匆匆赶回来,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噢,主人在找我!”于是,金币不假思索地又回到了富翁的衣袋里。

    富翁把金币带到一个奴隶市场,放在一个孩子手上。金币一看,这孩子不是那个牧童吗?牧童接过金币,递给了学者,然后牵着水牛给了富翁。学者接过金币,走到一个贫苦老婆婆面前,把钱给她了。老婆婆看着金币,泪水流了下来。

    金币终于明白:富翁把它给别人是为了自己,他买下了牧童的水牛;牧童和学者把它给别人,则是为了救人。

(1)金币从主人的衣袋里掉出来后心情怎样?为什么?请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刚掉出来的金币看见了________,但它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________。金币又看见________,它又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________。金币接着看见了________,这一次它选择________。

(3)短文中的金币最后明白了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了吗?请你用金币的口吻来回答。    

【答案】 (1)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2)牧童;牧童太天真;学者;学者太清高;富翁(主人);回到富翁的衣袋

(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2)1、牧童2、牧童太天真3、学者4、学者太清高5、富翁(主人)6、回到富翁的衣袋(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大海“呼吸”的特点是________。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的?    

【答案】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D

(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解析】【分析】(1)“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这是下定义。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这是列数字。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2)B D(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点评】(1)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