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总述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名题目。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明确:奇巧
(2)王叔远的雕刻方法是什么?明确: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明确:大苏泛赤壁
2第二部分:详细具体地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第一层: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1)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明确:先总写,再分写
总体介绍核舟的概貌——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分类统计核舟上的雕刻内容
(2)第几段是总写?都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2段。指出了核舟的大小,船舱的位置、结构和装饰。先总写核舟的整体:多长多高。然后写核舟的船舱:先外而内,后内而外。眉目清晰,层次井然。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紧扣“奇巧”二字的?
明确:从船舱内“相望”的雕栏,从可启可闭并刻有东坡名句的八扇小窗来紧扣“奇巧”二字。
(4)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明确: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
(5)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三个人物的?
明确: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
(6)这三个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
明确:苏东坡:居中;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东坡:峨冠而多髯。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7)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
明确: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居左者:仰面啸呼(动)居右者:视端容寂(静)
第二层(第5段):介绍舟的背面。
(1)作者是如何介绍背船面的?
明确: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
(2)哪些方面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明确:“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用比喻的手法再次表现了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3第三部分(第6段):对“核舟”总结、评价。
(1)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明确:从统计入手,进行总结。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小,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噫,技亦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