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2025-10-08 02:17:49 责编:小OO
文档
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中国是礼仪之邦,特别表现在对老师的尊敬上:神龛上供的是“天、地、君、亲、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老师的我,时刻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要怎么做才能对得起“老师”两个字。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迈向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课改所带来的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转变,教学观念的变化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

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圣人”,动不动就是“师道、尊严”,学生一听到或者见到老师,能躲尽量躲,就像是见到了鬼一样。而新时代老师是主动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的老师,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老师,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参与者、引导者。我们既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正确的做法是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还要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观的更新

教学的观念首先要由以往的“以学科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最根本的要求,体现了教育工作最根本的要求,体现了教育工作最重要的规律,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征。在教学中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其次,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将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理论与建构主义。学生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成功。为此,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同时还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

三、不断地完成自我是教师发展所需

新时期的教师要以全新的视野看教育,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己,执著追求,精益求精。要讲奉献,不求索取,甘当人梯,才能真正实现属于教师自己的主体价值。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那样灿烂,通过寻找教育的不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过程作一次全面地回顾和反思,在反思中得到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昔日的“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有一桶水”,显然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现代教师应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当今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逐渐被多元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仅有“一桶水”的教师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们必须拥有“一口活水”——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实践经验的学者。

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评价一堂课的成功,除了要求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外,还要看教师是否运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是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否愿学、乐学,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服务者”对学生和家长的最好的回报。另外,教师能否提供优质“服务”,还要看教师是否与时俱进。平时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一桶水也是远远不够的,做教师的还应该有“活水”,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知识,教师的“一桶水”才不至于枯竭,不至于变为“死水”、“臭水”。据调查,学生更欢迎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感的老师。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

对于以往的传统教育,因为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教师不需要搜集和处理过多的信息来组织教学内容,不需要过多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发展,仅仅使用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就可以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而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课程改革,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共享化、教学个性化、学生需求多样化的特征,教师必须具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再现信息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传授知识的能力,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中顺利完成与学生、同事之间的合作交互能力。

这意味着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并且熟练掌握,才能在新课程实施和应用过程中游刃有余。

总之,在新的时代我们教师面临的是一群拥有着新思维的学生,面对的是新的教材及不利的教学环境,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突破,我们既要更新观念,树立新课改理念,又要去实践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还要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措施,更要让学生无论是应付考试还是对自身技能都要得到全面提高。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乐趣的体验,深化其志趣,使其受益终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