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
2025-10-08 02:18:44 责编:小OO
文档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

  1.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关键原因

  地理必修一是自然地理,涉及许多学科内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等。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教材内容已大大简化,再加上现实的中考制度,河南省对初中地理和生物学科大大淡化——能够通过初二结业考试即可,所以一些初中学校地理教学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上高中后地理学习显得十分被动。同时,与高一地理有关的一些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要在高一下或者高二才能学到,这种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2.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不够,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客观原因

  尽管地理课本开篇《致同学们》很有新意地介绍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教材编写体例、学习方法等内容,但要真正领会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以及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还需一个过程。许多学生心目中的地理还是停留在讲述地名、物产加数字的水平上,认为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很多学生学习地理重记忆、轻理解,忽视理性思考和推理,对地理学科形成了“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理题难做”的感受。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主体原因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思想。由于现实的高考科目设置导向,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在潜意识中产生学地理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这些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4.师资流失,难度提高,缺乏学好地理知识的信心——重要原因

  为了及早与高考接轨,平时训练用题照搬全国历年高考题,拔高了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恐惧。还有一点也是应该正视的现实,20世纪90年代初地理一度中断高考,很多地理老师流失,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萎缩,导致中学地理教育人才青黄不接,现今相当一部分地理老师是没有学过地理专业的,素质不高,遇到教学困难束手无策。

  5.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客体原因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很多老师使用了多年的老教材,对老教材有解不开的情结,习惯了旧的教学方式,现在仍然普遍采用以感知、理解教材为主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严重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感到老师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应对措施

  1.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做到教学的活动化

  地理必修一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应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老师要充分用好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如在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中,每一课都设有“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课堂作业类,以试题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2)课堂讨论类,要求学生以尚无明确意义与答案的开放性热点话题为主题展开讨论与辩论;(3)课外调查类,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

  2.要加强老师自身的专业,强化地理教学能力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则要有“一池活水”。“活水”从何而来?关键是要找到“水源”。笔者认为地理老师除了要具备专任老师的共性素质外,还要在地理学科能力方面加强:一是运用地理图表教学的能力,包括具备速绘、设计地理略图、板画及编绘常见的地理教学挂图的能力;二是运用、制作地理直观教具和课件的能力,即会制作常见地理模型、标本,制作地理幻灯片,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知识,能进行常规操作,并能制作课件;三是关注社会热点,多渠道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四是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老师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到身边的自然界,到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去读“无字书”。

  3.推广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高一学生是智力、能力发展加速的重要时期,学生迫切希望老师能够传给他们一些学习“法宝”,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析事”(分析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地理事物。特别要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知识。

  4.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知识体系的系统化

  针对高一学生害怕学地理的恐惧心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难点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呈螺旋式上升。教学中老师应该把高、初中知识作为一个知识系统来把握,适度补充初中的地球和地图、气候的基本知识,重要的区域等内容,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化解学生学习的障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