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
2025-10-08 02:20:25 责编:小OO
文档
《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

作者:徐诗婕

来源:《参花》2016年第08期

        摘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者由景入情,并进一步地抒发情感,使得小小的荷塘带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进行景物描摹,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也发生着改变,所以无论是从全文来看,还是从部分段落来看,浓郁的情感充斥其中,让人深深陶醉。本文对《荷塘夜色》的重点段落进行赏析,主要进行情感的细腻分析,从而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荷塘月色》 段落 赏析

        《荷塘月色》是抒情散文的代表,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所以这篇文章往往是情感赏析的代表。通过赏析,不仅能够理解充斥文中的浓郁情感,更能够体会对景物的细腻描摹。[1]可以说,《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写景细腻流畅,传情委婉动人,情景交融中,读者无不动容。

        一、整体赏析

        从作者对景物的描摹来看,采用了由下自上、由远及近的方法。这种空间上的有序布局,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而作者本身的情感也在这种层次描摹中一步步地深化。比如作者在进入荷塘后,先对荷叶进行了描写,之后,顺着荷叶向上,将荷花和花苞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描写的过程中,为了突显荷塘的可爱,也为了体现夜的静谧,更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最为直观的视觉享受,作者利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恬静的荷塘和微风过后摇曳的荷塘进行了对比,这种对比,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真实、有趣。

        从景物描写上来看,作者有其独到的技巧。以月色为例,[2]月色本就是一种难以描摹的景色,其本身的特点单一,直接对其描写,一方面显得突兀,另一方面凸显不了月色的灵动。而作者巧妙地利用虚实对应的手法,既将月色的特点突显了出来,又使得整个描写充满了意境,具有了朦胧的别致美感。另外,在月色的描写上,作者为了不使月色显得单调,特意将荷塘远处的树木阴影进行了勾勒,这种远景的融入,使得原本的画面更加丰富。有光有影,月色的皎洁在旁物的衬托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作者的画面构图来看,其本质在写月色,但是对于月色的直接描写却较少,而是将月色作为连接荷塘、远景阴影的纽带,通过月色,画面的整体感突显出来了,而整个画面,因为有了月色显得更加风情绰约。

        利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成功地将景物描写的焦点向远处拓展,开始为塘边的柳树着色。在柳树的描写上,作者采用了广域视角,扩大了画面范围,使得景物的空间感更加强烈。另外,在广阔的空间内,作者利用寥寥几笔将月光又引入进来,随之加入的,还有掩映的灯光以及蝉声。作者通过这样随意点染的手法,对空旷的画面进行了补充,使得整体画面更加丰满。

        二、重点段落赏析

        以第五段为例,作者着重描写的是月色。在描写过程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3]比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是虚写,虚实结合在描写中为了使月光不显得单调,作者对于月色下的投影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在刻画中,作者利用“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和“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使得“影”和“荷叶”实现了整体性连接。而这种光影的交错构成的图案,虽然复杂,却也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从《荷塘月色》这个题目来看,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是月色,但是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写月色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荷塘,从而使得月色和荷塘实现了交融的统一。在文中,作者描写月光的静谧和灵动用了一个“泻”字,说月光像流水一样泻在了花叶上。这一个“泻”字,使得月光充满了动感,整个描写也具有了别样的生机。有人说,这个“泻”字可以换做“铺”或者是“照”,但是个人觉得,“铺”字过于厚重,体现不出月光的轻灵,而“照”字俗气太重,用在此处也大有不当。反而这个“泻”字,具有了更强的艺术表现力。[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另外用到的“浮”字和“洗”字同样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一个“浮”字,将月光的缥缈姿容完美诠释,而一个“洗”字,则表现出了月光的纯净和无瑕。

        三、结语

        朱自清笔下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在描写的过程中,动静结合,虚实错落,使得层次里复有层次,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作者通过这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的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关于《荷塘月色》四种英译本遵循的“三美原则”之解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蒋文学,李树棣.《荷塘风起》教学实录及点评[J].语文知识,2015(07).

        [3]徐芹霞.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荷塘月色》的导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3(27).

        [4]马晓峰.目的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兼评《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简介:徐诗婕,湖南沙郡中学)(责任编辑 宋倩)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