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组织设计
2025-10-08 02:20:13 责编:小OO
文档
正大桐山国际广场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2月2日工程名称:正大桐山国际广场项目施工

总承包工程

方案名称:支撑梁破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日期:

目录

第一节、编制依据 (4)

第二节、工程概况 (4)

第三节、施工准备 (5)

第四节、施工安排 (6)

第五节、主要施工方法 (7)

第六节、质量要求 (8)

第七节、安全施工措施 (9)

第八节、文明施工措施 (10)

第九节、应急措施 (10)正大桐山国际广场1#商业及主题酒店工程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2011);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二、工程概况

正大桐山国际广场1#商业及主题酒店工程包括地下3层(-3层为人防工程)、地上20层,其中-3层~8层为大型商业、9层以上为商业办公及酒店,建筑面积约114961.082

M,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建筑面积32817.662

M(其中地下人防建筑面积11748 2

M),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混凝土支撑及腰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紧采用HPB300级钢筋,锚固长度为26.5d(用于HPB300级钢)和35d(用于HRB400级钢); 混凝土腰梁与桩之间的间隙用C30细石混凝土填嵌;未特别标注的焊缝高度均为8mm,焊缝等级为三级;立柱桩基加强筋与主筋焊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绑扎;临时立柱下部桩采用[800钻孔桩,主筋净保护层厚50mm;临时立柱下部的桩砼浇注顶标高为基坑底以下300mm,上部为填砂,钢格构柱应与桩钢筋笼焊接;钢格构立柱穿过主体结构底板的部位,可在底板内设置一道或多道止水板,止水板道数根据基础底板防水要求确定。钢格构穿底板的具体做法详止水板做法.

支撑梁结构特征

1、第一道支撑梁截面尺寸宽*高(mm)

2、第二支撑截面尺寸宽*高(mm)

3、第一、二道支撑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第一、第二道支撑底离地下室-1、-2层面净距为0.6米。

附图:

西北角支撑梁布置图西南角支撑梁布置图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工艺规程。

2)按设计及施工规范,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对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培训,加强作业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4)拆除混凝土支撑前,应将支撑梁附着物体清理干净,对上一层支撑梁上残留的混凝土垫层、模板、油毡亦认真清理,防止落物造成二次伤害。

2、施工机械准备

1)配备三台空压机、一台炮头机用于凿碎混凝土支撑梁。

2)配备一台装载机专门装运破碎混凝土块。

3、劳动力准备

配备15名工人进行支撑拆除工作。

4、施工现场要求

1)做好塔吊的维修工作,保证能连续吊运拆除的混凝土碎块。

2)由电工在支撑梁拆除区域,设置专用配电箱,并对电箱设置防雨防潮设施。

3)基坑降水管线、电缆线均应布排整齐、固定牢固,并由专人检查,拥有良好的作业状况。

四、施工安排支撑梁拆除的技术条件

根据“先撑后拆”的设计院要求,要拆除第一、第二道内支撑梁前,必须满足下述技术要求,放可开始拆除工作。

1、负二层底板完成后,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0%;

2、负二层楼板与围护桩之间设置传力梁,传力梁截面中心与围

护桩截面中心重合,传力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5,截面尺寸为600*300mm,主筋及加强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RB335钢筋。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3、主楼板面与换撑板式梁对应的传力钢管已设置完成;

五、施工方法

本工程支撑梁拆除顺序与混凝土浇捣区块顺序相同,即从南→西南→西→西北的次序进行。

施工工艺:支撑设临时观测点→人员机械就位→先凿开斜向主撑梁两端与冠梁(腰梁)交接处→观察基坑变形情况→拆混凝土支撑作业→清运破碎混凝土块。

1、内支撑的拆除与地下室顶板施工交叉进行,在支撑的拆除区内必须严格按支撑设计时已考虑的各种工况逐步进行,必须严格执行“先撑后拆”的原则。

2、第二道支撑拆除时,观察位移情况。开始不易开口太大,控制在5cm以内作业,然后按先拆连系梁,后拆主撑梁的方法,分段凿除,利用塔吊吊运等方法拆除水平内支撑。

3、混凝土支撑拆除时,进行分段拆除,每段不等大于1.5m,应按照设定计划开始由外向内逐步分条分段进行,不得从中间多处同时拆除作业。拆除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支护结构因拆撑过快造成内力突变产生过大位移(此原则亦适用其他作业区)。

4、第一道支撑梁拆除时,一定要保证楼板与围护桩之间设置的600*300mm的钢筋混凝土传力梁与地下负二层楼板强度达到设计的80%后,方可进行拆除工作。

5、传力梁主筋按设计要求锚固在地下室外侧边梁上,另一端按要求与围护桩进行连接。

6、一、二道支撑拆除时的注意事项

1)拆撑期间,项目部应提请基坑监测单位加强对围护体和周围建筑物的监测。

2)支撑拆除采用机械结合人工破障,钢筋、混凝土等碎块由塔吊吊至地面装车外运。

3)沿纵向主撑梁、联系梁每段对称拆除,对梁长中部及立柱两端1米处必要时可设型钢临时支顶,防止支撑梁下落造成基础柱插筋变形。

4)对第二道支撑的格构立柱节点,不得全部凿完,外围保留30cm。支撑梁内钢筋采用氧气焰进行切割,严禁用炮头机强行打断,防止节点破坏。

5)为保护已浇基础面和负二层板面混凝土质量,在拆除支撑梁时,可由专人采用旧模板在梁的投影下衬垫,防止砸坏面层。

六、施工质量要求及进度要求

计划在地下室负二和负一层按板面施工顺序浇筑混凝土完成一周后(以砼试块报告为准)进行混凝土内撑拆除作业,每作业段计划用时5天,要求工完场清,破除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机械设备及劳动力

1、施工机械及工具

空压机3台、炮头机1台、氧焊切割器4把、装载机1台

钢丝网兜2付、手工凿2把、大榔头10个、小榔头20个

2、劳动力投入

拆除操作有员:15人管理人员:3人

七、安全施工措施

1、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范、操作规程和本专项施工方案。

2、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上岗,爬高必须系安全带。拆除作业时严禁人员位于支撑梁下。

3、接受建设、监理及治安部门对现场质量、治安、环保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4、保障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主电线路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移运性用电设备必须用电缆供电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其他任何人不得随意推拉闸刀。

5、现场照明灯具的架设高度要符合有关安全规程的要求,不低于2.5米。

6、在拆除区域设置临时警戒线,并由专人负责看护,闲人不得进入。

7、经常与监测单位联系,了解拆除内撑作业期间围护桩后土体水平位移及竖向立柱的竖向位移,基坑周边道路的沉降位移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八、文明施工措施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胸卡和安全帽,严禁酒后进入现场。

2、所有机械必须根据性能,分期分阶段定期检修、保养,并记录备案。机械运行设路基箱,保护好混凝土面层,运行过程防止压坏柱、墙、板插筋。

3、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定机、定人、定岗位的“三定”制度,严格实行操作证制度,交制和奖罚制度。

4、拆除的混凝土碎块及钢筋及时清运,确保拆撑现场工完场清,便于后续工序的开展。

九、应急措施

1、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为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安全,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监控小组,支撑拆除过程中进行24h 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周边土体、道路变化,立柱桩沉降观测。现场若发现突变沉降应停止作业,有组织撤离人员及机械,防止事故的发生。拆离疏散应从安全梯走至地面,严禁往基坑支撑梁下逃生。

2)当围护桩位移超过预警值时,使用现场准备的砂袋压载,防止支护结构位移的发展。

3)当支护结构的位移增大时,必要时可使用挖土机迅速回填反压,以阻止位移的进一步发展,并在位移较大处设置超前支护,待稳定后方可继续进行拆除施工。

2、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针对假设出现的几种险情,制订如下应急措施:

1)、围护桩滑移的应急措施

根据监测信息,若发现围护桩位移超过警值勤,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停止拆撑作业

(2)、位移较大并有发展趋势时,可在坑内增设内撑。内撑为水平撑或斜撑,可用型钢或坚固的木料支撑。

(3)、桩间土防护采用钢丝网混凝土土护面。

(4)、在坑内紧急垒堆砂袋或回填压载。

2)、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应急措施

造成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直接原因就是围护结构位移或坑底土体隆起,因此其预防措施是:

(1)、加强施工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

(2)、对围护桩位移或土体隆起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方案。

3)、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

(1)、及时查明地表裂缝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裂缝的发展。(2)、及时用浓水泥浆灌缝。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