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医院常用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最新表格
2025-10-08 02:20:14 责编:小OO
文档

常用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制订日期:2022年9月
化验项目英文缩写参考值临床意义
血常规白细胞WBC3.5-10*10^9/L增高:细菌性炎症、尿毒症、烧伤、急性出血、大手术后等,>30*109/L有白血病可能。降低:病毒感染、正副伤寒、疟疾、再障、极严重感染、放化疗后等。
红细胞RBC3.5-5.5*10^12/L增高:见于肺心病、肺气肿等慢性缺氧疾病。

降低:见于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

血红蛋白Hb110-160g/L增高:先天及后天性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所致代偿性增多,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发性增多。                             降低:各种贫血、白血病、脾亢、失血过多、肾性贫血等。
血小板PLT100-300*10^9/L增高:见于脾切除、急性失血、慢粒、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降低:见于:再障、白血病、DI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凝血常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3.3-32.5秒超过正常10s以上即为延长,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凝血酶原时间PT10-14秒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为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I、V、VII、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晚期、口服抗凝剂及异常凝血酶原增加;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FDP等。                                                                                       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纤维蛋白原FiB1.8-4g/L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多发性骨髓溜及血栓前状态。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及风湿性关节炎。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另外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可见轻度增高。

降低:见于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性疾病、DIC晚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等。

凝血酶时间TT14-21秒延长:主要用于循环抗凝物质的检查;低(无)纤维蛋白原症,异常纤维蛋白原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

缩短:见于血样本中有微小凝块或Ca2+存在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可用于监护指标。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用于抗凝血治疗的指导,服用华法林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2左右。
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3.4-23.0μmol/L              主要了解黄疸的有无、程度及变化动态。一般认为,黄疸指数、总胆红素越高,则肝细胞受损害的程度越重,直接胆红素可帮助确定是否是溶血性黄疸。                                                                                                          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 、癌症 或慢性肾炎所致的继发性贫血时胆红素可降低。  
直接胆红素DBIL0-6.8μmol/L                  
总蛋白TP65-85g/L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白蛋白ALB35—55 g/L
球蛋白IG20-35g/L
谷丙转氨酶ALT7.0-50.0U/L活性增高:见于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 肝癌 肝硬化活动期 中毒性肝炎 脂肪肝 胆管炎和胆囊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 心肌炎 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 脑出血)。骨骼肌疾病 (多发性肌炎 肌营养不良)。 

药物和毒物的影响(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可引起ALT活性升高等)。

谷草转氨酶AST13-40U/L增高:见于心肌梗塞、各种肝病。
淀粉酶AMY35-135U/L     (急诊)明显增高: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等。                                                                                               降低: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肾功能葡萄糖GLU3.9-6.1mmol/L诊断糖尿病和低血糖。
肌酐CRE41-111μmol/L直至肾脏实质损害,CR才增高。
尿酸UA155-428μmol/L增高:见于痛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红细胞增多症、摄入过多含核蛋白食物、尿毒症等。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Fanconi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等。

电解质K3.5-5.3mmol/L增高:肾功能衰竭、尿排泄障碍、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经口及静脉摄人增加。

降低:经口摄入减少、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库欣综合征、频繁呕吐、腹泻、尿钾丢失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NA137-147mmol/L增高:严重脱水、高热、烧伤、糖尿病性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脑性高血钠症、饮食或治疗不当导致钠盐摄入过多。

降低:肾脏失钠,尿钠排出增多、胃肠失钠、应用抗利尿激素过多、心力衰竭、肾衰、补充水分过多等。

CA2.15-2.52mmol/L增高:摄入过多、原发性甲亢、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转移性骨癌、多发性骨髓瘤、肾上腺功能不全、急性肾性肾功能不全等。

降低:摄入和吸收不足、甲减、甲亢术后、恶性肿瘤骨转移、佝偻病、软骨病、急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血脂总胆固醇TC<5.20mmol/L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

降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贫血、败血症、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TG0-1.7mmol/L增高:见于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的人,其甘油三酯往往偏高。

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恶病质、消化不良。

高密度脂蛋白HDL-C0.93-1.55mmol/L低于0.9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下降多见于脑血管病、糖尿病、 肝炎、肝硬化、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饮酒及长期体力活动会使其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其他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0-30mm/H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活动性结核、风湿热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重金属中毒等。
B型钠尿肽BNP<100pg/mL        <150pg/mL(急诊)                    反应心脏衰竭情况

心衰分级标准:一级100-220 ; 二级221-459 ; 三级460-1006 ;  四级大于1006。

B型钠尿肽前体NT-BNP<125pg/mL
肌钙蛋白ITropI<0.03ng/ml主要反应心肌损伤,心肌坏死,尤其是急性心梗。
D-二聚体D-Dimer0-1.35mg/L            <0.55mg/L(急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的关键指标。
降钙素原PCT<0.5ng/mL与血常规,构成感染三项。
C反应蛋白CRP<10mg/L
尿常规酸碱度PH5-7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感染、碱中毒。                                                                                                                                                                                                                                              降低: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酸中毒、尿路结核、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应用酸性药物 ,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
尿糖GLU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亢进、妊娠后期等,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紧张等也可致阳性反应。
酮体KET阴性阳性:见于严重未治疗的糖尿病酸中毒。 妊娠呕吐、 长期饥饿 、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全麻术后、以及摄入苯乙双胍等药物可呈阳性反应。
尿比重SG1.003-1.030增高:尿少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脱水等;尿多比重增高,常见于糖尿病、使用放射造影剂。

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等。

尿蛋白PRO阴性阳性:见于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兵变,以及肾外性的高血压、糖尿病、SLE等疾病。
红细胞RBC0-17/ul阳性:提示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应做尿沉渣化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