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不成文法是不经国家机关制定的法。( )
2.法是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习惯等)则不具有这些特征。( )
3.我国同外国缔结或加人的国际条约,属于我国国内法的范畴,也属于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
4.原始社会没有法律,然而却存在着氏族的道德、习俗、禁忌等规范。( )
5.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矛盾和社会。( )
6.从性质上看,法制现代化就是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 )
7.任何法律制度及其赖以建立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
8.按照立法程序的要求,提出立法议案必须同时提出法律草案。( )
9.狭义的法的适用主要是指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 )
10.法的实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法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被执行、适用、遵守的状况,即法的实际有效性。( )
二、单项选择题(将下列备选答案中最恰当的一个答案选出,多选或少选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2.党的对法的制定有指导作用,这说明党( )
A.有权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法议案
B.有权审议法律草案
C.有权提出立法建议
D.有权对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行使批准权
3.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 )
A.法的体系 B.法律制度 C.规范性法律文件 D.法的部门
4.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5.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为( )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
6.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的表述是(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7.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人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四十里外的乡派出所
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8.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其中的“子女”,应作( )
A.扩充解释 B.解释 C.字面解释 D.语释
9.下列有关法律与科技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技术影响法的内容,成为法律规定的重要依据
B.科学技术使法的表现形式更加科学合理、便利、快捷和准确
C.科学技术促进法律调整机制和手段的科学化、合理化
D.法从实质意义上会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10.根据的规定,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
A.民主党派 B.审计机关 C.检察机关 D.人民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法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2.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的有( )
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3.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不确定)的指引,下列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的有( )
A.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4.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是:(1)法律重程序,不讲效率。(2)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3)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4)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
A.(4) B.(1)(2) C.(2) D.(3)
5.下列有关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法系是根据英国普通法(判例法)和欧洲法典法的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分类
B.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行、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C.法系是具有同一历史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
D.法律体系是一国之内的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其他国家的法或完整意义的国际法
6.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下列选项符合该原则要求的有( )
A.法律责任应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B.不允许任何的法的类推适用
C.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D.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都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7.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8.下列有关守法的叙述,正确的表述有( )
A.守法的内容就是严格履行义务
B.守法的主体应当是一切守法行为的实施者,即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武装力量、公民个人和组织等
C.守法的范围决定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
D.不违法犯罪是守法的最高级状态
9.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权限的有( )
A.法律 B.民族自治法规 C.行规 D.特区经济法
10.根据义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
A.积极义务 B.消极义务 C.一般义务 D.特殊义务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分,共 15分)
1.正当程序
2.法的渊源
3.法律移植
4.司法
5.法律行为
五、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法与权利义务的关系。
2.法的作用有哪些?
3.简述两大法系的主要区别。
4.简述立法的基本原则。
5.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六、创新题(本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求言之成理,共15分)
广州市为治理交通秩序,允许市民拍摄交通违章的照片,经警方筛选采用,给予每张20元到200元不等的报酬。此规定实施初期,交通秩序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随之出现利用相片敲诈违章司机,或公布了违章司机的隐私,或司机采用暴力向拍照者索要照片,以及部分出租车司机为避免拍摄,到城郊地区载客等情况不一而足。
结合上述情况,运用法学知识予以评价。
七、论述题(10分)
论法治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