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收集材料的途径主要有:第一,图书馆是新闻背景材料的重要来源,记者接受一项具体采访任务后,先跑图书馆是很有必要的。在那里,各种版本,种类专业的百科全书、名人录、地理志等可以为记者提供一般背景材料。各种各样的年鉴则可以为记者提供必要的数据。第二,充分利用资料库,包括新闻机构的大资料库和记者本人的小资料库,汇集、整理有关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材料、剪报、录音带、录像带、笔记本、卡片等等。第三,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文件、报表、简报等,也可能成为重要的背景材料,也在记者收集之列。第四,向报道对象索要有关资料,包括他们的总结材料、情况简报、书籍、著述、剪报、照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4.怎样正确理解报道思想的作用及它的可变动性?
答:报道思想的作用在于为新闻采访指明方向,解决应该报道什么和不应该报道什么,应该怎样报道和不应该怎么报道的问题,从而避免采访的盲目性,提高采访的成功率,而且有利于提炼新闻写作主题。
采访活动受报道思想支配,并不等于采访活动总是处于被动状态。采访前所形成的报道思想,一般来说只是初步的、粗浅的,并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记者和通讯员在采访中,应当根据现实情况来检验报道思想,随时对它进行补充和修正。一旦发现原来的报道思想脱离实际,就要毅然地从实际出发,确定新的报道思想。绝对不能被原有的报道思想捆住手脚,背离客观实际,搞图解式新闻。
1.试述访问进一步深化阶段“激发”的意义何在?
答:随着采访的深入,采访对象积极性被激发,记者和采访对象会相互影响、互相感染,这就是激发阶段,也是访问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沟通阶段,记者已收集到有关新闻事实的多方面材料,必然会对新闻事实产生的条件、原因和发展趋势等问题作较深的探讨,由于朴素认识越来越深刻,双方配合也愈来愈密切,就容易产生“互激”关系,互激,实际是对新闻事实内部和外部联系双方共同进行探讨的过程,它可以深入讨论问题,也可进一步获得更精彩的事例和细节。
记者的访问进入激发阶段,往往是记者对所获情况进行提炼的阶段。有时采访对象处于不自觉状态,记者如果先谈自己的看法,请教对方,一起讨论,有利于调动被访问者的思维激情,深化对问题的共识,进而获得更能说明和表现主题的材料。
新闻采访的难点,是对客观事实的提炼并形成观点,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记者对新闻事实内部联系洞悉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最后激发阶段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访问,这时,记者更要自觉进入角色,对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升华,同采访对象讨论、研究正是深化认识的重要一环。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