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生态农业的产业经营模式有哪些?
2025-10-08 00:21:20 责编:小OO
文档
生态农业的产业经营模式有哪些?

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从心底渴望回归大自然,享受那种“小桥流水人家”、“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美景,以及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式农家生活,以排解人们紧张压抑的心情,远离人间尔虞我诈的纷争,从而实现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愿望。

文创农业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文化也是生态农业的灵魂,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

生态农业的发展应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基本点,将和谐发展作为首要的价值选择,将生态文化的培育与发展贯穿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之中。

“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演化出一种发展模式就是文创农业,它将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该产业目前在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荷兰以及我国地区发展较好。

举个例子:主题农庄模式,它是以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贯穿,以农业要素为主体和题材,辅以花园、果园、田园、菜园、树园、牧园等农业生态环境,主要以为游客提供农事活动体验、农业文化欣赏、居住、游乐、休闲、养生、养老等功能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在农庄里,可以增加文创农业景观,品尝、购买文创农产品、文创工艺品,体验文创节目活动等文创农业项目。

再举个例子:文创农艺工坊,它是以文创农产品包装、文创农业工艺品、文创农业装饰品等设计、创作与生产为主要服务职能,以销售此类商品为主要盈利途径的一种文创农业项目开发模式。

文创农业项目的规模可大可小,主要还是要看当地的资源环境,但是项目的主题性较强,因此要在细节上深挖,尤其是要做好农业与文化创意的结合。

农场的养生养老

1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场、乡村旅游、扶贫攻坚工程等都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得以统筹发展。特别是农场养生养老模式很火热,在全国范围的热度持续升温,“农场田园+养生养老”模式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机遇,前景广阔。

这里的农场田园包括整个农村地区,不但包括农业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田园、水域的环境,而且包括农村地区的道路、城镇、集市、村庄、厂矿和自然环境,当然,已经用来生产、准备用来生产、可以用来生产、提供能够满足人们营养需求、品尝需求和原料需求的产品的农业用地是主要的。

这种模式具体指的是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牵扯到养生养老,就不只是简单开发的一种旅游度假区,而是要塑造一种生活方式,田园养生从事的农作、农事、农活,特别是农活,完全就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所指的是农村中的日常生活,是食、穿、住、行等。农事包括乡风文明和宗教信仰等,虽不是日常生活,但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是日常生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充,因此,农事也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

举个例子:都市休闲农庄,以“都市农家”为主题,以农耕文化为底蕴,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设施农业,重点突破优质高产农产品,实现农业、科教、旅游观光等多重效益。采取小户型农庄、高度私密农庄、共享型农庄等多种形式,设置市民农园、亲子菜园、果蔬采摘等休闲体验项目,打造都市休闲养生养老园。

再举个例子:老年人田园养生社区,借助良好的田园风光,针对广阔的老年疗养市场,打造“绿色产业’,形成一个老年疗养社区,包括食疗等多种方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吸引老年人到此观光、体验、交流。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提供各种自然的医疗、预防和健身等服务。形成健康体验中心、康复疗养中心,并配置植物疗养特色园、老年人俱乐部等特色区块,为“银发族”群体打造一站式的“共享农场+抱团养老”的基地。

世界生态农业模式典范

(一)菲律宾玛雅农场

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其中以玛雅农场最具有代表性。玛雅农场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10年建设,农场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粉厂,经营者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麸皮,建立了养畜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随着农场的发展,经营主开拓了一块24公顷的丘陵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取名为玛雅农场。

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玛雅农场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另外,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

像这样一个大规模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这样的生产过程由于符合生态学原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

(二)日本友邦农庄

日本本国农业资源有限,因此日本的生态农业的形式往往因地制宜、多种多样。

第一,再生利用型。即通过充分利用土地的有机资源,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减轻环境负荷。如,将家畜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将污水经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等,这都是充分利用农业再生资源的措施;

第二,有机农业型。即在生产中不采用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农业生产过程的持续稳定。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采取物理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基因多样性;

第三,稻作——畜产——水产三位一体型。即在水田种植稻米、养鸭、养鱼和繁殖固氮蓝藻的同时,形成稻作、畜产和水产的水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做法是在种植水稻的早期开始养鸭,禾苗长大后,田中出现的昆虫、杂草等为鸭提供饲料,鸭的粪便作禾苗的肥料,又可为水田中的红线虫、蚯蚓、水蚤及浮游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又给鱼等提供饵料,从而实现生态循环。这种生态农业技术已在日本农村推广和普及,该技术所产生的综合效益亦被众多水稻种植农户所认可;

第四,畜禽——稻作——沼气型。即农民在养鸭、牛等家畜过程中,将动物的粪便作为供制造沼气的原料。同时,农作物的秸秆经过加工用来作家养畜禽的饲料,或作为沼气的原料,沼气又可为大棚作物提供热源等。这样,经过能量转换实现生态的均衡,并且生产的农作物比较环保,又能实现经济效益。

总结:生态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逐渐与休闲养生的第三产业相结合,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必将更为成熟稳定,并且促进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善,使人们能够真正地回归自然,进而使城市和乡村连为一体,形成生态农业的社会化。

无论是文创农业,还是养生养老的田园农庄,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其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刘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