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1、于吾言无所不说 “说”通“悦”,高兴/心悦诚服
2、其斯之谓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二、词类活用
1、求也退,故进之 进:使……进
2、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使……退
三、古今异义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四、一词多义
1、已 始可与言《诗》已矣语气词
学不可以已 停止
2、殆 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几乎,将要
3、诸 闻斯行诸 相当于“之乎”
告诸往而知来者 相当于“之于”
4、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连词,表转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连词,表转折
告诸往而知来者 连词,表顺承,就
5、斯 闻斯行诸 连词,则,就
其斯之谓与 指示代词,这,这种道理
5、特殊句式
1、回也非助我者也 (判断句)
2、其斯之谓与 (宾语前置)
3、始可与(汝)言《诗》已矣 (省略句)
4、何谓也?(宾语前置)
5、绘事后(于)素(省略句)
6、起予者商也(判断句)
7、礼后(于仁)乎?(省略句)
六、重点词语
1、有教无类 类别,分别
2、赤也惑,敢问 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郁结,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 启:开导,启发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4、学而不思则罔 欺骗、蒙蔽。一说通“惘”,迷惑
5、起予者商也! 指启发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