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考: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试题解析(浙江) 全word版
2025-10-07 23:33:02 责编:小OO
文档
绝密★启封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浙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16年3月,“蒜你狠”、“猪周期”卷土重来,本蒜、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    )

此前相当部分种养殖户退出生产

背后存在着炒作行为

种养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大蒜、猪肉的需求急剧增加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做本题最好选择排除法,大蒜和猪肉属于食品,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小,其需求不会因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急剧增加,所以④的说法错误,不选,则排除BC,则②为必选,③的说法与实际不符合,不选。故正确答案是A。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25.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某村将闲置多年的20亩村办企业用地的使用权入市交易,并从交易收益拿出615万入股某商旅综合公司,使村民每年获得了分红。这告诉我们(    )

A.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形式

B.深化改革能够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C.只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才能实现

D.按土地要素贡献分配成为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以劳动合作为基础,使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而材料中是将615万元入股某商综合公司,使村民获得分红,村民并不一定是这个公司的劳动者,所以不是股份合作制,A不选;C的说法过于绝对,D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正确答案是B。

考点: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某市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推动“僵尸企业”问题的解决。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及时引入破产程序,对兼并重组后可以重生的企业促其兼并重组,对无意愿力继续生产的企业依法收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从而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回答第26~27题。

26.上述材料表明   (    )

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处置僵尸企业

破产有利于淘汰落后企业

破产和兼并有助于压缩企业规模

兼并可以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破产和兼并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行政手段①不选,排除AB,④一定正确,破产和兼并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并不是为了压缩企业规模,兼并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所以③不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企业的破产和兼并

27.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材料和选项后,发现④的说法错误,应该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优化,排除BD,则②必然正确,材料采取的是“一企一策”,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这是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①不选。故正确答案是C。 

考点: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系统优化

28.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答案】B

【解析】从画面上看到,这是用一条一边非常深,而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多变,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这说明事物是十分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A和漫画没有关系。此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不选;D的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29.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为力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

A.             B.            C.            D. 

【答案】D

【解析】通读材料和选项后,发现③的说法错误,因为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模面前并不是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排除BC,则②为必选。材料指出二氧化碳的暴增,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持续排放导致,这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④符合材料。而材料并没有体现①,故正确答案是D。

考点:事物的发展方向、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

30.2016年年初,国家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查处了一批传播淫秽色情、谣言、暴恐、、诈骗等违法信息的网站,这一净网行动的哲学依据有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人的各种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和选项后,确定④的说法错误,因为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排除BD,③必选;材料并没有涉及生产方式,所队①和材料无关,不选,正确答案是C。

考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意识的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31.省参事一般由专家、知名企业家和退休但经验丰富的学者型领导等担任,他们可以以个人身份向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可以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快速传至省,乃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每一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同的

公民对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

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的说法错误,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我国14亿人口,那岂不是要有14亿种政治权利了吗?  的说法也明显错误,因为公民的责任心、知识、经验、影响力等不同,对的决策和影响作用会有所不同。①④符合材料,故正确答案是D。

考点:量变质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进性和曲折性

32.2015年5月,我省某市市场监督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企业登记模式进行创新,推行“五证合一”,将审批时限由原来法定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这一举措表明

的基本职能在缩小               的简政放权落到实处

的服务意识在增强               对市场的监督力度在降低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推行“五证合一”,将审批时限由原来法定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这体现了的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和的服务意识在增强。①④的说法与材料和事实均不符合,正确答案是C。

考点:的职能

33.中国曾创建了旨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机制,促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终达成,现在又积极推动叙利亚、乌克兰、中东等热点问题的政治对话进程,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表明

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维护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制定了六方会谈机制,促成一系列国际问题的解决,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以及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选A。

考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4.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和企业建设“文化车间”这样做的理由。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这说明“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不选;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的说法错误。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35.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 慈善财产 慈善服务等 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         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弘扬乐善好施的传境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德治国,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所以①②可选,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的说法错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需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而不是依靠法律。

考点: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途径

第Ⅱ卷

40.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 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0分)

【答案】

(1)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语”或“失语”,就会被动挨骂,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国家形象将得到提升。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启示类问答题,“启示”一般指的是怎么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有哪些经验值得惜鉴,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材料已经给出知识点的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那答案要点就是围绕“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实践对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以后应该怎么做来写。英国BBC2电视频道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台撮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引发了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文化创新方面的启示就是:要坚持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纪录片的播放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这给我们文化自信方面的启示是: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2)本题是哲学题,已经给出了知识点的是“对立面相互转化”,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用这个知识点来分析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分析讲好中国故事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很明显,讲好中国故事,能让世界人民正确认识中国,而如果面对抹黑我们的论调不作出回应,则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所以,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向有利我们的方面转化。

考点: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对立面相互转化

41.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总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H市各级和勇敢承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H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12分)

(3)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H市的扶贫工作如何提现中国党的宗旨。(10分)

【答案】

(1)1978年到2014年,我国的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2014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说明我国扶贫工作成效卓著。但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仍然巨大,扶贫任务艰巨。我国的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为扶贫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H市各级和运用财政资金,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实施兜底性保障,发挥了财政在建立社保体系、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H市运用财政资金支持贫困群体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实施扶贫搬迁,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3)中国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要求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H市各级和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为他们开拓收入来源,增加经济收入,做到了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实施扶贫搬迁和兜底性保障,帮助贫困群体走上致富道路,保障了他们应有的权益,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H市各级和勇担责任、精准扶贫体现了党的宗旨。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图表类问管题。做此类题,需要对数字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还要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的联系。从41题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的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而纵向比较41题表中文字即可看出2014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说明我国扶贫工作成效卓著。注中告诉我们“贫困发生率是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由此看来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很大,扶贫任务艰巨。

(2)本题因为已经给出了知识点一一财政的作用,考生只需要用财政的三个作用分析材料即可。材料中的关键词也十分明显,比如“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对应的是财政的第一个作用;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应的是财政的第二作用。

(3)本题是体现类问答题,这类题的答题要点就是教材原理+材料的做法,最好对材料划分层次,防止出现遗漏。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H市各级和勇敢承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这体现了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体现了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考点: 财政的作用,党的宗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