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同步检测
2025-10-07 23:32:57 责编:小OO
文档
同步检测

一、基础题。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6)夕日欲颓(     )

2. 下列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3. 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4.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          ,字子瞻,号       ,是 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                 ”之中。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阅读理解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2. 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3.选出下列对《答谢中书书》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               ”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

一、基础题。

1.(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5)于是      (6)坠落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实词意思的把握,我们结合语句意思进行分析。

2. B

解析:本题是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A项中“之”的意思分别是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B项中“是”都是判断动词。C项中与的意思分别是和,欣赏。D项中“寻”意思是不久。

3.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解析: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的理解,我们一般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划分,哪几个词语构成一个语意,就连贯一起,不停顿。另外“者”一般在句末,“遂”一般在句首。

4.(1)陶弘景   信

(2)东坡志林   苏轼    东坡居士    唐宋家

解析:根据自己的文学积累填写即可。

5.(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3)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我们结合积累的词语意思进行翻译即可。重点词语的意思包括:颓,降落。沉鳞,指鱼儿。想与,一起。于,在的意思。自,从的意思。与,欣赏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题。

1. 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我们结合语句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A项中“户”的意思是门。

2.(1)对偶     (2)拟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修辞手法的辨析。(1)前后都是四字短语,并且词性相对,所以是对偶。(2)将太阳、鱼儿当作人来写,所以是拟人。

3.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结合语句进行分析。C项的说法不正确,应该是以四字的骈句为主。

4.(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水    月色    倾心于自然山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首先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回答问题。

(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的意思是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乙文写景的名句是描写月景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通过语句可以看出,甲文描写的内容是自然山水,乙文描写的是庭院中的月色。通过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看出作者倾心于自然山水的感情,通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看出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