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煨制法相关资料整理
2025-10-07 23:33:07 责编:小OO
文档
煨

释义:古作埋入炭灰至熟方法,现在于湖南、江西等地方使用,如湖南资兴话,江西南昌话。今指利用姜葱和汤水使食物入味及辟去食物本身的异味的加工方法。北方菜系又指食物连同汤水放入密封的瓦坛中,在文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中是将药物裹上湿纸或面糊,埋于灰内或置于文火上烘烤,以纸或面糊表面焦黑为度,冷却后剥除纸或面糊使用。目的是利用纸或面糊吸收药物中的部分油质,以减低药物的刺激性,并增强药物疗效。

一、面粉煨法

将药物以湿面片包裹,埋入热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黄色的方法称为面粉煨法,如面粉煨肉豆蔻,将适量面粉打湿压成薄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豆蔻表面温润后,如水泛丸法裹面粉3-4层,稍晾倒入(药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适量)炒热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钟左右至面皮呈焦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或砂子剥去面皮,放凉,肉豆蔻煨后能减少挥发油约20%,免于滑肠,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异丁香酚增加,固肠止泻的作用增强;面粉煨诃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对肠道的刺激作用,鞣质增多,增强收敛之性,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久泻久痢及脱肛等,与传统理论煨熟“温胃固肠”是相符的。

二、纸煨法

取草纸打湿将药物包裹三层,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纸烧焦为度,剥去纸即得的方法称为纸煨法。纸煨木香,取未经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地间隔平铺数层压紧,置于烟炉火上,或者烘干室内,用文火或低温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木香煨后挥发油减少20%,折光率、旋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质有所改变,煨后木香固肠止泻作用增强,用于治疗泄泻腹痛等;纸煨生姜,取鲜姜片用草纸包好,清水润湿,置灶中煨或炉台上烘烤,待纸焦枯时剥去纸即可,生姜煨后挥发油减少了约20%,改变了性质,辛散之力不及生姜,而温中止呕之力则较生姜为胜,生姜煨后增强了暖胃和中作用,缓和了发散作用,适用胃寒呕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煨罐

如何选择煨药罐: 

购买须知 

1.看陶质。好的砂锅所选用的陶质非常细且颜色多呈白色,表面釉的质量也很高,光亮均匀,导热性好。

2.看结构。好的砂锅结构合理,摆放平整,锅体圆正,内壁光滑,没有突出的沪互高就薨脚胳协供茅砂粒,锅盖扣盖紧密且不变型。

3.选购时将砂锅内装入足量的水,检查一下是否有渗漏现象。也可用手轻轻敲击锅体,看声音是否清脆,如有沙哑声音即说明砂锅有裂纹,最好不要购买。

4.根据需要购买砂锅。一般来说,煎药用不需要陶质很好的砂锅,选购价格便宜无渗漏的砂锅即可。

使用须知 

1. 新买的砂锅第一次用时,煮稠米稀饭或豆浆,可以堵塞砂锅的微细缝隙,防止渗水如果出现了细小裂纹,再煮一次稠米粥用来修复。

2. 从火炉上端下砂锅时,要放在干燥的木板或草垫上。

3. 注意不能干烧,也不能在很热的时候用水洗。砂锅由土制成,干烧与骤冷均易裂。 

4. 不打湿锅底。洗锅时尽量不打湿锅底,上火时注意确认锅底是否干燥。每次使用以前,须先揩干砂锅外面的水。如果发现煮的时候水少了,及时加点温水。锅内的汤汁不能溢出或者烧干。

5. 如果感到锅里易留味,则试试往砂锅里放热水加茶叶煮的方法。

6. 不要用砂锅熬制粘稠的膏滋食品 。

煨与煮的对比:

煨:利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灰中加热至面或纸焦黑为度,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和副作用。

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

煨是火制——煮是水火共制

煨用暗火久制——煮用明火。武火煮沸,文火煮熟

煨制的药材:

【药材名称】煨姜

【来源】将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洗净,鲜用,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和中止呕。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

【用法用量】二、三片,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煨姜和生姜的区别:煨姜入脾胃,重在温胃止呕   生姜重在发汗解表兼解半夏之毒和鱼蟹之毒

【药材名称】甘遂

【别名】主田(《本经》),重泽、苦泽、甘泽、陵藁,甘藁、鬼丑(《吴普本草》),陵津(《广雅》),肿手花根(《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苗枯萎后采挖根部,除去泥土、外皮,以硫黄熏后晒干。

【炮制】甘遂:拣去杂质,用水漂净,捞出,晒干。醋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煮甘遂:取净甘遂与豆腐同放铜锅内,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晒至八成干,切碎晒干(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煨甘遂:取净甘遂置锅内,加入麦麸同炒至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甘遂100斤,用麦麸30~40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甘遂)后,去茎,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甘草汤,小荠苨自然汁二味,搅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东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②《本草汇言》:"甘遂用甘草水浸三日,晒干,再以面裹煨熟用。"

【性味】苦甘,寒,有毒。

【归经】入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痢痫,噎膈,症瘕积聚,二便不通。

【复方】◆治卒身面浮肿,上气喘息:甘遂半两(煨令微黄),蒜瓣半两(煨熟,研),黑豆半两(炒热)。上药除蒜外,捣罗为末,用蒜并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木通汤下十丸,日二服。(《圣惠方》甘遂丸)

◆治膈气哽噎:甘遂(面煨)五钱,南木香一钱,为末,壮者一钱,弱者五分,水酒调下。(《怪证奇方》)

◆治脚气肿痛,肾脏风气,攻注下部疮痒:甘遂半两,木鳖子四个。为末,猪腰子一个,去皮膜,切片,用药四钱,掺在内,涅纸包,煨熟,空心食之,米饮下,服后须伸两足,大便行后,吃白粥二、三日为妙。(《本事方》)

诃子明代《本草通玄》中载,诃子“生则能清金行气,煨熟则能温胃固肠”; 现代研究初步证明诃子经垠制后蹂质含量增高,番泻昔A降低一半以上,对离体兔肠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腹泻有较好的止泻作用,说明“偎熟则能温胃固肠”是有道理的。

肉豆蔻清代《本草便读》中载,肉豆蔻“煨熟又能实大肠,止泻痢”, 肉豆蔻经煨制后,其挥发油和脂肪油含量降低,抑制动物肠蠕动的作用增强,而呈现较好的止泻作用,与“煨熟又能实大肠,止泻痢”的传统理论是一致的。清代《玉揪药解》中载,肉豆蔻“辛香颇动恶心,服之欲吐”故需煨制,与现代研究肉豆蔻煨制后急性毒性降低相一致。

木香明代《木草纲目》中载,木香“凡入理气药只生用,不见火,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木香经煨制后挥发油发生变化,表现为抑制小鼠胃排空和小肠蠕动的作用趋势,为木香“凡入理气药只生用,不见火,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饮食中的煨

★蒜子煨羊肉    以羊肉为制作主料,蒜子煨羊肉的烹饪技巧以煨为主,口味属于香辣味。口感:酥烂浓香,味鲜可口。

食疗作用

 羊肉(瘦)食疗作用: 味甘、性热,入脾、胃、肾、心经; 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

 大蒜(白皮)食疗作用: 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温中消食、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以及钩虫、蛲虫等病症。

香菜食疗作用: 香菜辛、温,归肺、脾经; 具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的功效; 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畅及食物积滞、胃口不开、脱肛等病症。

★附姜煨狗肉 

 制法 先以蒜头及花生油炝锅,放入狗肉微炒,待皮色转黄,再加水适量,以武火烧开后,放入熟附片及煨姜,改用文火煨至狗肉熟烂,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温经散寒通络。

关于煨制工艺的改进问题

    煨法的传统工艺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埋入热火灰中煨之使熟现代有用麦鼓炒煨和麦鼓蒸煨、滑石粉烫煨及隔纸煨(药材与吸油纸层层相间隔放置,压紧,加热)等改进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较面裹煨或湿纸裹煨操作简便,适于批量生产,但仍不易控制炮制程度,需进一步摸索有关炮制条件和参数对于煨制方法的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筛选出可增强临床疗效、安全有效的炮制方法,使其炮制工艺和炮制理论标准化、科学化,以确保炮制品的质量。

中药煨制的介质  

研究中药煨制介质较多,常用的有麦麸煨、滑石粉、湿7EB8等.从诃子、肉豆蔻、木香、葛根已有的研究资料看,用同一种煨制介质炮制同一种药材,研究结论不太一致。例如有报道,诃子麦麸,面煨后鞣质含量均低于生诃子,但也有报道,诃子经炒、煨、砂烫后鞣质含量增加。又如肉豆蔻炮制后挥发油和脂肪油的含量多数是降低,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同,但也有认为肉豆蔻炮制对挥发油、脂肪油及其中某些成分无显著性的影响。

这些研究虽然为阐述中药煨制的日的意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让人有模凌两可,各行其是的感觉,因此,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研究设计验证。中药煨制前后的比较、或者不同垠制介质制品的比较,要严格“齐同对比”的原则,实验取样,若炮制品与生品以同等重量对比研究.不考虑各样品的含水最和炮制品得率,则实验结果失去可比性。另外,煨制的温度、时间、辅料用量、炮制程度的评判等,设计时也应优化组合,综合考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