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定位放线测量方案
2025-10-07 23:32:16 责编:小OO
文档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测量放线………………………………………………………1

1、基本要求… ……………………………………………………1

2、测量人员应具备条件…………………………………………1

3、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  ………………………………………2

4、场地控制网的侧设……………………………………………2

5、建筑物定位和基础工程测量措施……………………………3

6、施工定位放线测量措施………………………………………3

7、放线测量的精度要求…………………………………………5

一、编制依据

   1、南京工程学院逸夫图书信息中心施工总平面图 建施-03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二、工程概况

南京工程学院逸夫图书信息中心位于南京工程学院内,地上5层,局部7层,框架结构。本工程建筑面积38470平方米,建筑物一层室内地坪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3.4米。本工程属于二类建筑。                      

 三、测量放线

1、基本要求

1.1正确理解总平面图和总说明,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首先应了解本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桩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及原有建筑的关系、现场情形及搬迁情况(尤其是地下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其次应了解建筑物的总体布局、朝向、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再次应了解水准点的位置及标高、建筑物首层室内地坪±0.000的绝对标高、整个场地的竖向布置(标高坡度等)、绿化道路、地上地下的管线安排等。

2、测量人员应具备条件

2.1、 看懂图纸,结合测量放线工作能审核图纸中的问题并能绘制放线中所需的大楼图或现场平面图。

2.2、了解并掌握不同工程类型、不同施工方法对测量放线的不同要求。

2.3、了解仪器的构造和原理,并能熟练地使用、检校、维修仪器。

2.4、能够对各种几何形状、数据和点位进行计算与校核。 

2.5、熟悉误差理论,能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并能对各种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2.6、熟悉工程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的工程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和校侧方法高精度、高进度的完成。

2.7、能够针对施工现场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和处理有关施工测量中的其他问题。

3、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

3.1、本工程测量放线拟采用苏一光J2经纬仪、PENTAX AP-128水准仪、50米钢卷尺、5m铝合金塔尺、10Kg铁线锤等仪器,使用前需经计量部门检测并有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及产品合格证。

3.2、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及施工现场布置平面图,确定基础开挖范围与次序,测定应保留的地下管线,以及临时运输车道的留设。其中应留设好基础施工操作面。

3.3、做好场地现场的仪器通视工作       .             

4、场地控制网的测设

4.1、根据场地情况、设计及施工要求,按照便于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与标高控制网。

4.2、由于本工地占地面积大,水准点数目设置三个,组成水准网对水准点进行定期校测,以保证整体施工平面标高的精确控制。(位置见附图1)

5、建筑物定位和基础工程测量放线

5.1、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利用经纬仪定出建筑物各轴线,并根据实际情形将轴线桩或方向线设置于现场四周固定的围墙上,并作明显的红漆标志。

5.2、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及施工流水要求及测量中的通视要求,控制轴线设置在5轴线向东1米、15轴线向西1米、R轴向南    1米、F轴线向北1米,为结构定位放线的主要控制。详见附图1。

6、施工定位放线测量措施

6.1、由于本工程现场场地狭小,结合结构施工流水断的划分,主体部分定位采用内控及外控相结合的施工测量。

6.2、外控法

6.2.1、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坐标,将5轴线、15轴线、R轴线、E轴线分别引至基坑外侧现场四周围墙上,不宜受到碰撞的地方。

6.2.2、基础采用经纬仪直接架设于控制轴线桩进行轴线投侧、定位,具体详见附图2。

6.3、内控法

6.3.1、在2层板上选定8个控制点,预埋100×100×5的铁板。

6.3.2、把控制线测至铁板校检无误后在铁板上刻上永久性标志,作为以后向投测控制线的依据。

6.3.3、为了使主控线能顺利向上投测到每个施工层,在以上每层平台模板铺设时必须在预埋铁板的垂直正上方位置预留出投测孔,孔洞尺寸为200×200。

6.3.4、轴线投递

6.3.4.1、在每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激光经纬仪或重磅线锤系于钢丝上,对中对准轴线控制点依次将主控制线传递至楼层上。待所有控制点都能传递到位后,用经纬仪和50米钢卷尺校核各控制点的相对角度关系、距离关系,复核无误后进行楼层测量放线。

6.4、工程测量标高控制

6.4.1、根据城市规划及测绘部门控制的城市水准点,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临时固定水准点,根据规范要求,不得少于三个点。

6.4.2、用水准仪把标高点测至上下通面的柱子面上或楼梯间壁、电梯井内,经校核无误后做三角标志。要求清晰平直,并在标志旁边写上该标志的相对标高。

6.4.3、标高的传递:根据已测设的标高点作为向上传递的基准点,然后用长钢卷尺向上传递标高。

7、放线测量的精度要求

7.1、测量允许偏差

7.1.1、层间标高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5mm。

7.1.2、竖向精度要求

7.1.2.1允许偏差

       层间竖向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5mm。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