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法
2025-10-07 23:32:17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法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在不同时代都有着反映本族的时代特色的舞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法,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法应渗透美育

首先,理论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民间舞的教学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有一个感性认识,最初学生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美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进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美在理论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审美媒介来感受到的。通过教材、视频等方式全面剖析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美、服饰美以及音乐美。其次,实践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在实践教学中,民族民间舞的美主要是通过动感的身体形象来展现。它的美主要表现在节奏美、表情美、造型美、性格美。节奏表现出的是身体对音乐的表达,合着音乐的节奏身体表现出一种韧、柔、张、驰的动态变奏,在流动的节奏美中隐藏的是身体的力量美、柔韧美、速度美、协调美。表情和造型美是一种瞬间的静态美,他体现的是一种线条、控制、平衡和激情,他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在人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性格美体现出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的运动项目,由于不同人的内在气质和身体条件不同在表现民族民间舞蹈时所产生的美的效果不同。理论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对民族民间舞的感性认识,而实践教学则提供了一个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民族民间舞的美。民族民间舞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是身体与情感的融合,通过这种身体与情感的融合来表现出民族民间舞的美。通过动作来表达情意是民族民间舞的精华。

二、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要注重对动作形态的把握

民族民间舞演员掌握其风格的第一步就是动作的把握,民族民进舞的动作形态把握住了,基本上就把握住了民族民间舞的基本风格。风格是由艺术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由作品的题材、体裁以及社会、时代等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特征相统一而形成的。在民族民间舞中风格就是一种变相的民族精神,就是舞中的灵魂。由此可知,民族民间舞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动作形态风格,只有这样民族民间舞蹈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气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民族民间舞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体现我国传统舞蹈的民族体态风格开始,采取“内外结合,神形兼备”的技术法则和美学原理;在训练学生的身体功能和技巧表现力上,要从内容的情境出发,使形态、眼神、表情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把握好民族民间舞的形态风格。

三、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

舞蹈与唱歌是一样的,都需要带有情感,都需要把其所要表现的情感表露出来,只有带有情感的表演才能够打动别人,才能够真正理解作品。在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动作模仿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内容,它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训练程序,都是从不同民族采风整理出来的,其形成还经过了提炼、加工和规范。但是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仅仅靠这一套训练程序是不能完成的,还需要融入舞蹈的情。首先,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动作的规范和舞姿的丰富多变指导,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很多,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们的需求。现代的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解决动作的规范和舞姿的丰富多姿,更应该注重其本身所具有的真实的情感的体现。其次,在其他学科中,单一枯燥的教学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把各民族的精神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上体现情感、体验角色,然后再从动作中体现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表演的效果肯定是优秀的、感人的。从培养情感角度出发,可以了解到民族民间舞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是通过丰富的形态语言来实现的。

四、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要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

民族民间舞教学和民族民间舞文化研究要共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要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来。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至少都一种代表本民族的舞蹈,可见,我国民族民间舞分布是非常广的,舞种也较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尽量选择一些能够表现民族特点的动态语汇和风格韵律,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朝鲜族民间舞蹈,是朝鲜族在大自然的陶冶下和与各民族的交往中,形成了尚白、敬老、重礼节、喜洁净的习俗,他们把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鹤对朝鲜民族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有生活环境的因素也有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因素,又和儒家的清高、道家的神仙思想分不开,这些因素交织、融合在一起,形成特有的崇鹤的审美情趣,因此朝鲜族民间舞蹈是仙鹤心态、观念和心理的艺术升华。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讲解朝鲜族舞蹈中有关鹤的神态、鹤的意境、鹤的舞姿,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朝鲜族舞蹈典雅、飘逸、满洒的风韵,使学生在民间舞蹈中展示出来。

另外,在民族民间舞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有一个即兴创作的灵感。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音乐本身就是舞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音乐不同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动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训练。音乐也是学生情感酝酿的一种重要因素,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舞蹈之中。因此,音乐的融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反映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把握准舞中的情感,最终演绎出一场优秀的表演。

点击展开全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