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1617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
2025-10-07 23:33:20 责编:小OO
文档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再现(逐字逐句)

明练文法——曾公亮(2016)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考取,考上)进士甲科,知(主管,任…县令)会稽县。民田(名词作动词,种田)镜湖旁,每患(忧虑)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知(名词作动词,担任知府)郑州,为(处理)政有能声,盗悉(全都。同义词: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曾经)有使客(使者)亡(丢失。亡古同“无”,没有)橐(tuó,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诘(追问)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几乎)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索(搜查)之,果(确实,真的)然(这样)。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公文法令),更(又)践(任职)久,习(熟悉)知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经常)咨访(询问)焉(相当于“于之”,向他)。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方略)。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当(判罪)以(按照)强(强盗之罪)。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矣。”固(坚决)争之,遂下有司议,比(比照)劫(抢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捕鱼,这句话省略了介词“于”,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界河,又数(多次)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计较),且(将要)生事。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担任,胜任)也。”使谕(告诉晓谕,使人知道)以指意(意旨,意图),边害讫(完结,终了)息(平息)。英宗即位,加(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豫”本为安逸舒适之意, “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质问)之曰: “锡(通“赐”)宴不赴,是(这)不虔(恭敬)君命也,人主(君主)有疾,而必(一定)使亲临,处之(做这样的事)安(心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第二年),起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永兴军。居( 停留 )一岁,还京师。旋(不久)以太傅致仕(退休),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停止)朝三日,公亮方厚(端方忠厚)庄重(严肃),沉深周密(细致周密),平居谨(谨守)绳墨(规矩),蹈(踩,引申为遵守)规矩;然性吝啬,殖(动词,积蓄)货(钱币)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偏向)之,阴(暗中)为(替)子孙计(谋划),凡(所有)更张(变更或改革)庶事(古时指各种政务政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赞同)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更加)信任安石。安石德(感激)其助己,故引擢(提拔)孝宽至枢密以报(报答)之。苏轼尝(曾经)从容责(责备)公亮不能救正(纠正弊病),世讥(讥讽)其持禄(保持禄位)固(加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刚直抗疏——陈登云(2016)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出任)鄢陵知县,征授(被征召授予)御史,出(出,离开京城)按(巡视)辽东,疏陈(上疏陈述)安攘(边境)十册,又请速(加速建立)首功之赏,改巡(改派巡视)山西。还朝,会(恰逢,正碰上)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认为)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暗中)沮(阻挠、破坏)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劾(,揭发罪行)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偷偷觊觎;非分的欲望)储贰(太子),且广结术士(讲求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之流曩(năng,从前,过去)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冒籍,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承宪妻每扬言(公开宣称)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功臣权贵),簧鼓(簧鼓, 用动听的言语迷惑人)朝绅(指朝廷)。不-但惠安(妃子的名号)遭其虐焰,即中宫(皇后)与太后(皇太后)家亦谨(谨慎地)避其锋矣,陛下享国(帝王在位年数)久长,自由(因为)敬德(崇敬道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认为)不立东宫之效(结果)。干扰盛典(重大的典章制度),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不至何所,不能到达什么地步呢)?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同僚)亦为(认为)登云危,帝竟(最终)留中不下(将奏章留在宫中不下达审议)。久之,疏(上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朝廷大臣)皆惮(怕,畏惧)之。时方考选科道(明、清時监察的通称),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害怕)于威,则摧刚为柔(把刚强正直的人摧折压抑为软弱柔顺的人);壬午以后昵(迎合)于情(皇帝的心意),则化直为佞(巧言谄媚,奸佞,使正直的人也变成了奸佞的人)。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jǔ yǔ:攻击倾轧),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因为)刚直擢(提拔)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背着皇上,扶植党羽),遂嗜乞怜(于是投其所好,摇尾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向朝廷进言的路径,这里指言官)顾(却)居其半。夫台谏(谏官,监察、谏议,后合二为一)为天下持(坚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怎能)望其抗颜(不顾情面)直绳(依法办事),为国家除大奸、巨蠹(蛀虫)哉!与其误用而斥(贬斥)之,不若慎于始进(状语后置句,在开始选拔时谨慎地考察)。因条(分条陈述)数事以献,出按(巡查)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矢:通“屎”),囊(囊:名词作状语,用囊包着)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官署中的佐吏)锺化民赍(jī:携带;拿着)帑币(国库里的钱)振(赈济)之。登云巡方(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者三,风裁(风纪,依法裁处)峻厉(雷厉风行)。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多次)寝(搁置)不下,遂移疾(旧时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刚直忠谠——傅 珪(2016)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改任)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不久)兼司经局校书。与(参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凭借)东宫恩,进(被提拔)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不附(结交,攀附)刘瑾,瑾恶(嫉恨)之。谓(认为)《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浪费;耗费过多),镌(降级,削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不久)以(凭借)《实录》成,进(晋升)左中允,再迁(升迁)翰林学士,历(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代替)费宏为(担任)礼部尚书。礼部事(事务)视(比照)他部为简(简单),自珪数(多次)有执争(“执挣”,坚持己见,不妥协),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请求)田百顷为(建设)法王下院,中旨(皇帝的诏谕,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下(下发)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并列)。珪佯(假装)不知,执奏(持章表上奏君主):“孰(谁)为(是)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天子)并(一起)书(署名),大不敬。”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勿问(追究,皇帝自知理亏,下诏书不追究傅珪的奏章),田亦竟(到底,终于)止。珪居闲(平日)类木讷(不会说话)者。及(等到。同义词:①迨。如:迨诸父异爨。②逮:逮奉圣朝)当(面对)大事,毅然执持(坚持自己的意见),人不能夺(强行改变),卒(最终)以此忤(忤逆,违背)权幸(指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去(离职)。教坊司臧贤请易(改变)牙牌,制(式样)如朝士(朝廷),又请改铸方印。珪格(阻止)不行(推行,古代宫廷礼制对诸如牙牌、印章的规格式样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便逾越。教坊司使用的牙牌印章级别低,固然是因为职业歧视,但也含有声乐歌舞不得干预朝政的意味,励精图治的皇帝决不允许破坏这个制度。明武宗是一个昏庸荒淫享乐的皇帝,沉溺于声色狗马之好,所以才纵容教坊司的逾礼。傅珪表面上是不顺从臧贤,实际上是不顺从皇帝。把拒绝说成是搁置,是语气委婉一点而已,没有实质的不同。搁置皇帝要求做的事,是需要勇气的)。贤日夜腾谤(肆意诽谤;大加指责)于诸阉(太监,封建时代的宦官)间,冀(希望)去(使…罢职)珪。流寇 (处流窜的盗匪或流动不定的叛乱者) 扰河南,太监陆訚谋(打算)督师(担任督师),下廷议(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莫敢先发。珪厉声曰: “师老民疲(师:;老:衰竭;民:民众;疲:疲乏。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贼日炽(旺盛猛烈),以冒功(假冒功绩)者多,偾事者(fèn,偾事,败事。偾,跌倒)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jiāo qí,郊野,郊外)肘腋(身边,比喻距离京城很近)间,民嚣然(扰攘不宁)思乱,祸旦夕(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时间)及宗社(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吾侪(等辈,同类的人们)死不偿责,诸得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极力陈述)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共)四十有( 通“又”)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弊病)十事,语多斥(指斥)权幸,权幸(权贵)益(愈加)深嫉(痛恨)之。会户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尚书孙交亦以守正(恪守正道)见(被)忤(违背心意。“见忤”有被欺侮之意),遂矫(假托)旨令二人致仕(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两京(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言官交章(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臵 “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臵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不畏威权,坚持正直原则,也指相对能够焕发自己坦荡光明、健康自由的人格品质),家无储蓄,日给(每天供给)为累(困难),乞颁(发放) 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岁隶(每年供给官吏仆人的食米),以示优礼。又谓(认为)珪刚直忠谠(正直的言论),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回复)。而珪适(恰巧,恰逢)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即追赠,或追封,指加封死者或其家属的官职、勋位,用来表扬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太子少保,谥文毅。

 

风格高峻——谢弘微(2017)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堂叔)峻,司空琰 [yǎn]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把……当成\\作为)嗣(继承人),弘微本名密,犯所继(“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所听到的事情”。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故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 “字”代名。“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 “字”,而不熟悉其 “名”。例如项羽,名籍,字羽,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 “以字行”。反例,如李白,字太白,因名、字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 “以字行”),童幼(童年,儿童)时,精神(有生气、活力)端审(稳重谨慎),时(合时宜的,适时的)然后(这样以后)言(说话),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见而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之,谓思曰,此儿深中(符合)夙敏(早慧),方成佳器(良材,有用的人材),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一向)贫俭,而所继丰泰(丰盛,丰裕),唯受书数千卷(定语后置),遗财(遗产)禄秩(1.俸禄2.官吏食禄的品级3、犹禄位),一不关豫(关心)。(谢)混风格高峻(清高,超凡脱俗),少所交纳(结交),唯与族子(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这里指家族中的晚辈)灵运、瞻、曜 [yào]、弘微并以(因为)文义(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赏会(1.欣赏领会2. 玩赏聚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才气辞章)辩富(雄辩),弘微每(经常)以(用)约言(简约的语言)服(使信服)之,混特(特别)所敬贵(敬重推崇),号约微子(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义熙八年,混以(因为)刘毅党见(被)诛,妻晋陵公主以(把)混家事委(嘱托,托付)以弘微。弘微经纪(对产业的经营管理)生业(产业,资财),事若在公,一钱尺帛(一钱,一枚钱;形容一丝一毫的财产)出入,皆有文簿(文册簿籍记录)。高祖受命(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即位,等级),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准许)还谢氏。自(谢)混亡,至是(这时)九载,而室宇修整(整齐),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充盈,门徒业使(供役使之人),不异平日,田畴(泛指田地)垦辟,有加(加倍,增多)于旧(状语后置,比过去),中外(中表之亲,父亲一脉亲属和母亲一脉亲属)姻亲(因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道俗(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义旧(故交故友),入门莫(没有人,没有谁)不叹息,或(有的人)为之涕(眼泪)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严肃正直;严格公正),举止必循(遵循)礼度,事(侍奉)继亲之党(上古社会组织形式,以五百家为一 “党”,亦引申为乡里,但这里只亲族),恭谨过(超过)常(平常,这里只一半人或一半情况),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担任)文学(官职)。母忧(母亲的丧事)去(离开)职,居丧(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以孝称(被称道),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逾年,菜蔬不改(仍然吃守丧期间吃的粗劣的食物)。兄曜历(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时间久,多时),哀戚(悲痛伤感)过礼(超过常礼。这里指比正常哀悼兄长的礼节更重),服虽除(服丧期满),犹不啖(吃)鱼肉。弘微少孤(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事兄如父,兄弟友穆(友好和睦)之至,举(全,整个)世莫及(比得上,赶得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偏义复词,短处,弊端,缺点),而曜好臧否(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人物,曜每言论(谈论,评论),弘微常以它语乱 (混淆,这里指岔开话题)之。九年,东乡君薨 [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资财钜万(为数极多),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古代的薪水,自己的薪水)营葬(办理丧事)。曰:“亲戚(父母兄弟)争财,为(是)鄙(被人轻视,看不起)之甚。今分多(财产多就分用)共少(少了共用),不至有乏(匮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见,被;关,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被领取)?”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千人营(筹划,管理,建设)毕葬事,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有贡献的死者)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信义长者——赵憙(2017)

赵憙 [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从兄 (堂兄)为人所(被)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为……报仇)之。乃挟兵(带着兵器)结客(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往(前去)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他)距(通“拒”,抵抗)者(……的人)。憙以(认为)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释放)之而去。顾(回头)谓仇曰:“尔曹(你们。曹,辈)若健(康复),远相(我)避也。” 更始(汉帝刘玄年号)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占据)城不下(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说)闻(听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能够向……投降)之。更始乃(于是)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已经,……之后)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引领,叫“引见”),即除(授予官职,任命)为(担任)郎中,行偏将军事(行……事:做……工作),使(省略“之”,他)诣(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遭受)创(创伤),有战劳(战功),还拜(授予官职,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素(一向)与奉善(交好),数遗书(wèi,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因(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信),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后拜怀令(县令)。大姓李子春先为(做,担任)琅邪相(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并兼(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所(被)患(憎恶,讨厌,害怕)。憙下车(官吏到任),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深究问责)其奸,收考(拘捕拷问)(李)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为了,省略“之”,他)请者数十,终不听(被允许)。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 “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解)也,更(重新)道它(其它)所欲(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王无复言(说话)。期年(满一年),迁(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搜捕),斩其渠帅(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余党当坐(牵连治罪)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wù è,指憎恨)止其身,可一切(全部,所有;一概,一律)徙京师(帝王的都城)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迁移安置省略“于”,到)颍川、陈留。于是(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擢举(选拔荐举)义行(有善行的人),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大面积遭受蝗灾),侵入平原界辄(就)死,岁屡有年(丰收;年成好),百姓歌(歌颂)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谒见天子),帝令憙典(主持,主管)边事(边防事务),思为(做)久长规(长久规划)。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皇帝亲临)视(看望,探病)。及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车驾(皇帝)往临吊(临丧哭吊)。时年八十四。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文韬武略——许将(2017)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考取,考中)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第一。神宗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除(授予官职)集贤校理、同知(宋以来“知某官”、“知某事”之官的佐官称同知。管理,掌管)礼院,编修(编写,编订)中书条例(泛指分条订立的章程、规则)。初,选(选拔)人调拟(初步定下来),先南曹(尚书省吏部、兵部下属机构),次考功(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综核(聚总而考核)无法(法度),吏得缘文(缘,顺着,沿着;从字面意义附会曲解)为奸(做狡诈、的事),选者又不得诉(省略“于”,对)长吏,(许)将奏罢南曹,辟(开辟,设置)公舍以待来诉者(……的人),士无留难(无理阻挠难)。  契丹以(率领)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以(把,省略“之”,它,出使的任务)命将。(许)将入对(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 “臣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侍从,朝廷大议(朝廷的重大决策)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折(使屈服,使折服)之,则伤国体(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2.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遂命(许)将诣(到)枢密院阅(查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房梁)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及肄 [yì](学习,练习)射,(许)将先破的 [dì](射中靶子)。契丹使萧禧馆客(接待宾客),禧果(果然)以代州为(把……当做)问,(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 “界渠(边界)未定,顾(只是,不过)和好体重(关系重大),吾且(将)往(去,到)大国(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亦作"分划",区分;划分)矣。”将曰: “此事,申饬(饬令,指示)边臣(驻守边疆的大臣、)岂不可,何以(宾语前置,以何,为什么)使(出使)为(句末语气词,呢)?”禧惭不能对(回答)。(许将)归报(复命),神宗善(认为……好)之。 明年(第二年),知(管理)秦州,又改郓 [yùn]州。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张灯,吏籍(登记)为盗者系狱(关进监狱),(许)将曰: “是(这)绝其自新之路也(判断句,是)悉(全,都)纵遣(释放遣发)之,自是从此民无一人犯法,三圄 [yǔ](多个监狱)皆空。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才)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 “于”,在)肆(店铺,酒馆)以谤(议论,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官政,(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 2、出兵作战)有制,名虽不同,从(通“纵”)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通“犹”,好像)一人。”及(等到)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许)将立具(详细)上(上报)之;明日,访(询问)枢臣(宰辅重臣),不能对(回答)也。 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入(入朝)为(担任)吏部尚书,章惇 [dūn]为相(担任\\做丞相),与蔡卞同(一起,共同)肆(肆意)罗织(网罗罪名),贬谪元祐诸(众位,多位)臣,奏(上奏)发(打开)司马光墓。哲宗以(省略“之”,它,用这件事)问(许)将,对曰: “发(打开)人之墓,非盛德(品德高尚)事。”知(管理)颖昌府,移(移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 [shuò](多次)告老(封建时代臣子或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阶),谥曰文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