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论虚构与艺术真实
2025-10-07 23:33:18 责编:小OO
文档
对于文学本质性问题的探讨似乎自文学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关于文学自身合法性的质疑也随之伴随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之间,在读者与作者、创作与评论、解读和阐释的不断嬗变的过程中,这些在习以为常中不再被人提起的问题,因为在很多看来这些也不是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文学是什么?和与之类似的问题都不成问题了。而这,恰恰就是问题的关键。

一、虚构与艺术真实的内涵

虚构就是在坚持艺术真实的基础上,作家通过合理的联想、幻想、想象、虚拟,进行“任意”地编造和虚构。编造和虚构的东西,有时甚至可以违背现实生活的常情常理。通过虚构,既可以表现现实世界所应有的,也可以表现现实世界还没有的,甚至不可能有的东西,不必是符合实存的现实;即使表现现实中已有的或可能有的东西,也可以采取一种非现实的形态。比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和李商隐的“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实存的,而是经过了作家创造性的加工—即虚构、虚拟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一种苍凉的人生况味。

而艺术真实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是经过作家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加工过的。它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凭着主观的臆想去创造艺术真实;同时,也不能自然主义地照抄生活。考察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性,不能以是否酷肖生活原貌为准则,不能要求作品中的一人一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草一木都符合生活事实。比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因为失恋曾经企图自杀。这部作品的出现表明,歌德的文学虚构不仅使这个世界多了一部名著,同时歌德也通过这个虚构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所以虚构的想象不仅处理自己与世界的问题,同时也处理自我与内心的问题。

二、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处理虚构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能拘泥于生活事实。虚构不是完全的虚假,虚构中的艺术是中国哲学的沉淀。老庄道家哲学,无为不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瓢之所以能盛水,因为中间的空虚,蜷曲的手之所以能抓东西,因为蜷着的手中有虚。虚构的目的是更高意义上的真实,是在结合种种可能性的实践中的一种艺术剪辑。电影中的蒙太奇看似毫无逻辑,一旦联合起来却能映射在人的大脑中并且实现一个联系不断的整体感知,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内涵就是要实现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虚中有实。

真实很感人,但如果没有虚构的力量,没有审美的参与,没有历史的建构,没有这些文学的维度,我们只能看到干瘪的文学的样式,毫无生气的,奄奄一息的。虚构中的典型更是俯拾即是。鲁迅笔下的阿Q,一个集合了种种人格的完美的人物,你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他的存在,但是你却不能拿出一个真实的人来说这就是阿Q。但是,我们每个人读起来却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我们都是阿Q的子孙,我们都还活在后阿Q的时代里。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虚构,如果完全不顾现象真实,也就不可能表现本质的真实,并且终会损害本质真实.但艺术也不只是对真实自然的模拟,它既要突破自然的真实,同时还要结合我们的个性、感受,抓住本质,并以虚构的手法"重构"艺术的真实,如此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虚构的方法有时空的虚构变形、色彩的虚构变形、自然物的虚构等.真正意义的虚构变形使更能深得"神似更强烈地表现内涵意蕴的"所指"更好体现艺术的真实。

三、在文学创作中要进行大胆的合理的虚构

虚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包含了真实感。对于文学家而言,虚构是一个巨大的权利,他们可以用这个方式来处理自己的世界。有时我们还会用虚构解决另一些问题。比如说麦克尤恩的《赎罪》,这部小说涉及了人性的罪与罚,却被现实的无情所瓦解。十三岁的小女孩布里奥妮充满想像力,敏感自负而又自私。在某个夏日午后,因为她的一次视觉错误,以及对姐姐想当然的保护情结,把罗比和塞西莉娅的爱情当成了纯粹的肉体侵犯。在面前,她用一个少女先入为主的偏见与愚蠢,硬生生毁掉了一对年轻情侣的一生。小说名为《赎罪》,其实麦克尤恩根本没有打算让任何赎罪实现,作品巧妙通过战争引发的必然的“意外”,揭开了人性深处的泥潭。或许自以为是的敏感与青涩,以及道貌岸然的卑劣本性,才是人类所要“赎”的罪过。对于崇高与珍贵的爱情为什么会穷途末路,作者给出的只是诘问而没有答案。

文学中的很多景象我们会感到真实,我们用我们的感官经验给予证实。文学描写一个血淋淋的场面、描写一个街道、描写一个人物的肖像、描写两个人物的对话,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耳朵、用我们的眼睛察觉到这是真的。可能还有另外一些真实感,它有更内在的逻辑,比如说神话,比如说一些非常浪漫的故事,比如说孙悟空、猪八戒,我们从未见过,但是我们仍然产生了真实感。这些内容某种程度上与我们的日常经验发生了契合。因此,即使是神话、即使是夸张、即使是象征,我们仍然能够理解。

文学创作需要大胆的合理的虚构,《三国演义》是一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更不是对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于一生的主要事迹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可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不仅显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四、结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