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文物收藏与鉴赏被时光渲染的曾经
2025-10-07 23:25:48 责编:小OO
文档
被时光渲染的曾经

时间荏苒,抹不掉珍贵的过往,丢不下古人的智慧,挡不住绚烂的历史。或许第一次接触文物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许第一次欣赏文物是在《国宝档案》里,或许第一次接受文物的洗礼是在文物鉴赏与收藏的课上,或许第一次这么深入的了解玉器、青铜器、瓷器是在《文物鉴赏与收藏》中,或许……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有些残存下来的铜钱,因为年幼懵懂自认为铜钱也可以买到吃的,就偷偷拿走了铜钱,可是梦想总是在还没实现时就夭折了——铜钱掉了,吃的没买到,换来的是一顿责骂。慢慢长大,才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件件的文物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是精致美好的回忆,是各个时代繁荣的象征。

在欣赏《文物鉴赏与收藏》一书中,我看到了玉的质朴,铜器的典雅,瓷器的华美,此外还有许多感慨……

感慨到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玉从一个襁褓中的女婴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的完美蜕变,从简约的外形构造到精细的内部雕琢,从简单的外形勾勒到繁杂丝丝链接,从单一的几处用途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慨到古人智慧的传奇,青铜是多么雄伟霸气,带着帝王之气统领着生活的各个角落——生产工具,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度量衡器、玺印符节、货币、铜器、杂器等方面均有应用;感慨到在已知与未知的两扇门间我是多么微不足道,瓷器的清新、淡雅、华美、不单单是从他的外形构造,附加之的是瓶身精致的笔画,对于瓷器,或许想到的是那样美丽的描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这是多大的财富,又怎一个“美”字可以倾诉的了呢!

九次课,虽然短暂,一本书,虽然单薄,但是还是让我有所收获。古代的玉、青铜器、瓷的风靡建立在古代王朝的兴衰,君王的统治,经济实力的支撑,以及日常生活需求上的基础上,而形状的构造则是以人君主和百姓的信念和各个朝代坐落的都市的景观、气候和美观程度为基点来塑造的。

玉的传奇:首先从时间上看。中国是用玉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从玉色和玉质上看。我国和阗玉除了青、碧、墨色之外,还有黄、白等色玉,其中尤以羊脂白玉最优。我国和阗玉质地细腻缜密。因此,从玉质、玉色上比较,和阗玉亦是国外玉石所不及的。从琢玉工具上看。我国琢玉用的旋转性工具,可能始于原始社会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后来又逐渐发展为"水凳"。中国古代旋转性琢玉工具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完善的。从玉器功能上看,我国古代玉器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其他各国玉器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均不及中国古代玉器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功能。从玉器造型上看。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当丰富。从玉器装饰图案上看。中国古代玉器之装饰图案,有几何形、动物、植物、文字以及绘画性,综合性等多种题材。中国古玉上的绘画性图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独具特色。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成果来看,大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从审美的角度看,大量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代晚期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受认知世界方式的影响,玉器作品凝结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等巫术文化因素,主要成为人们沟通天地、敬神祈福的法器,在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用玉的观念上都呈现出神秘朴拙的审美特色。

由周至汉,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二阶段。此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期,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君子“比德于玉”,玉器除了继续承载着祭祀天地、敬神祈福的功能外,又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思想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成为一种表达伦理教化观念和明辨人伦规范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对世界的认识把握也逐渐成熟化、系统化,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越来越理性化、规范化。由于凝结着深厚、浓重的理性内容,玉器在审美倾向上体现出神圣、工整的审美特色。

从魏晋时代至清末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三时期。魏晋时代,玉器业进入低谷,但依然有其重要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转变的时期,它在观念上和实践上打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礼仪用玉传统,而儒道佛并重的隋唐时代则开启并确立了玉器的生活化方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宋元明清时代的商品经济、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级也不断扩大,其审美趣味日渐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玉器呈现出大众化、世俗化的审美倾向,具有感性、世俗、自然的美学特点。

玉的美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天然的美玉经过人工的再创造,更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古代人民在创造玉器时不仅显现出了高超的技巧,而且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每个时代的玉器都显现着特定的审美风尚,都是特定审美意识的结晶。玉器所凝聚的精神是传统思想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潜移默化地浸染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对传统优秀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形成和稳固。

青铜器传奇:中国古代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辉。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据史籍记载、商、周两代是青铜器制作的黄金时期。中国最早的青铜器诞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的甘肃省马家窑,马厂文化遗址曾出土那时期制作的铜刀。商、周时期,我国的冶金技术水平进步很快,青铜器制作进入顶峰阶段。这时期出品的青铜器,是世界青铜文化中最典型,最丰富的代表。

  早期的青铜器种类很多,用途广泛,主要种类有兵器、炊器、酒器、食器、水器、乐器、铜镜、车马饰、带钩、度量器、动物造型等。西周社会还对青铜器使用制定严格的等级。以礼器来说,就有“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的规定。许多贵族视青铜器为身份的象征,除身前大量享用,死后也把大量的青铜器随葬。《吕氏春秋·节丧》曾记载:“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夫玩好、货宝、钟、鼎、壶、舆、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此外,青铜器的文字,对后世了解当时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夏代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其青铜器的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纹饰意蕴之中。尽管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仍然显得相对朴实,但其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的造型,以及变化多样的几何纹和威严庄重的动物纹装饰,却凸显了其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审美的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必要的铺垫。

早在6500年前,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铸造出了第一块铜片;随后,从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先民们又遗留下来了陶寺遗址的铜铃,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残铜片、坩锅残片等;到了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时代,他们则开始冶铸或冷锻出铜刀、凿、锥、钻头、斧、匕、指环以及小饰件和镜子等铜器。这些显示了中国文化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缓慢过渡。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工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期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重要的铺垫。

瓷器的传奇: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夏至两晋时期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時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

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通过对陶瓷从古到今的变化发展历程的了解,其中既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衰落的阶段,但总体来说是进步远远大过退步,陶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的发展壮大,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觉到中国陶瓷史的博大精深;也领略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且从中国的陶瓷艺术中,我们不仅是简单地看到有关中国陶瓷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我们还能看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变换等等。

     根据书中所述的内容和搜集的文献我将对玉、青铜器和瓷器的大概认识描述了一番,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对逻辑的梳理……

    被时光渲染的曾经,留下了璀璨的华章,承载着宝贵的宝藏,流转于你我之间……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