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意图
(1)通过一组主题图,列举了购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钱等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以此揭示了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零钱的示意图,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财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合理用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3)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而一个国家的货币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体现着国家的文化和精神风貌,因此,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我们的国家。
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前三幅图的内容,同桌同学之间说说图意,使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时候会用到人民币,使他们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最后结合第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是否有存钱的习惯,存钱可以做什么等,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了解应该合理花钱。同时应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例1、例2
编写意图
(1)例1认识面值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和纸币。这里,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人民币开始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掌握。其中对于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学生能够认识即可。
(2)例2通过换钱活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这里,元和角的关系、角和分的关系集中编排,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3)“做一做”第1题配合例1,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
(4)“做一做”第2题配合例2,通过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兑换(以元和角的兑换为主),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建议
(1)注意把握认识的层次,组织好分类活动。
如,教学例1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模拟人民币供学生分类时使用。交流时可将“纸币”和“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并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为教学例2作好铺垫。
(2)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例2的换钱活动中,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材中硬币摆放的“三角形状”只作为换钱活动的提示,不必作为研究内容。
(3)结合“做一做”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完成第1题后,教师应充分地让学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 MB 下载次数: 次] 点击下载文件:《认识人民币》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zip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