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创新的现状分析与创新的必要性的思考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测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训练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完成作业,才能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目的。然而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作业,甚至作业只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逼迫下才勉强完成。对这些学生而言,作业有时候是一种负担。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轻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忽略了作业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的作用。长期的机械式的抄写,这种单调乏味的作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此,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做了新的尝试。
二、案例---自主设计作业,追求作业的有效性
在教完《爬山虎的脚》后,我把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师:学习完了《爬山虎的脚》后,你打算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呢?
生1:我打算抄写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小练笔。
生2:我打算背诵描写爬山虎的语句。
生3:我想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写在“采蜜集”上。
生4:我想收集其他描写植物的语句的语句。
生3:我想根据文中的的内容画一画。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设计的作业比老师设计的还要精彩。那么,我们就按照1+X的方法,同学们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份喜欢、力所能及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人设计的、自己也感兴趣的作业。X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多选不限)。作业量不作具体规定。
三、分析和反思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这样更有利于追求作业的有效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作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当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不同治度、不同题的作业练,他们就再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无奈和负重。当然,在学生设计自主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教给学生设计作业的基本知识,对学生所设计的富有创造性的作业要加以评析和表扬。这样的作业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面向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