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生早上一到校应早读。
2、教育学生不挑吃,要吃饱。
3、教育学生家庭作业要让家长检查签名。
4、教育学生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走。
5、教育学生在校佩戴红领巾、学生证、周一穿校服。
6、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7、教育督促学生放学按时离校回家,不在校内、路上停留、玩耍。
8、认真组织学习《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文明班级评比条例》等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班风。
9、教育学生离校、乘坐校车、参加集体活动都要排队进行,做到不推撞、不打闹、不搞小动作,队伍整齐有序。
10培养学生形成习惯的内容:
(1)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A、朗读的习惯。B、养成预习、复习等的习惯。C、上课不吵,认真听讲习惯。D、认真书写,认真做作业的习惯。E、爱阅读的习惯。F、仔细审题、认真计算、自觉估算验算证、完成作业的习惯。G、能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H、培养学生课余主动自学学习的好习惯。包括课前、课上、课后的读书习惯;I、勤学苦思、思考、质疑问难(爱提问题)、自主探索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A、培养孩子用眼卫生,不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看书、写字姿势正确。B、培养孩子保持仪表整洁(头发、服装、鞋袜),并培养孩子玩完后能洗手并拍掉身上的灰尘。C、培养孩子餐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洗手,饭后能擦嘴、漱口。D、培养保洁的习惯,不随地抛纸屑,不随地吐痰和口水,垃圾能放在垃圾桶里。E、咳嗽打喷嚏时会捂住嘴巴。F、培养孩子早晚刷牙的习惯。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A、睡觉时不影响别人。B、进餐时不讲话。C、不乱花钱。
D、培养学生爱劳动、勤俭节约(用物和水电)的好习惯。
E、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A、培养孩子正确坐、立、走的习惯。B、对不会做的事愿意学习,做了错事愿意改正的习惯。C、愿意为同伴、为集体服务的习惯。D、能有始有终地做国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E、爱锻炼的习惯。
(5)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A、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早、好、再见、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见到客人会主动打招呼。B、别人送给东西要得到父母同意才能接受。C、别人问话时要回答的习惯。D、在集体活动时要按秩序、不拥挤的习惯。E、能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放东西轻。F、能注意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嘴。G、愿意学习他人的优点,能接受批评。H、对人说话态度和气。I、说文明语言的习惯。J、在公开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休息。
(6)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习惯。A、脏物、玩具不能放进耳朵、鼻、口中的习惯。B、上下楼梯不推撞同伴,不往下跳。不爬楼梯的习惯;C、过马路一停二看,三通过,走人行道,靠边靠右走的习惯。D、玩要结伴,遇到危险要找大人的习惯。E、乘车时手头不伸出窗外,并扶好,下车时车停稳才下车的良好习惯。F、不随意奔跑和追逐的习惯。G、记住父母老师的电话,有问题打电话的习惯。
(7)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好习惯。
(8)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11、三管住、四弯腰、五做好、六节约:三管住——管住口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管住手,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管住脚,不践踏草坪,不脚踏墙壁。四弯腰——看见食品袋弯弯腰;看见木棍纸屑弯弯腰;看见果壳、烟头弯弯腰;看见石头砖块弯弯腰,捡到垃圾桶。五做好——升好旗,排好队,做好操,上好课,打扫好卫生。六节约——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粒粮;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节约一截铅笔;节约一分钱。
12、热爱祖国教育。
(1)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
(2)初步了解家乡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辱和进行英勇的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
(4)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5)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13、热爱人民的教育
(1)教育学生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民创建中华文明。了解我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热爱和平等传统美德,培养热爱人民的感情。
(3)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先进个人学习,初步培养人民服务的思想。
(4)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同情和帮助残疾人,助人为乐,与各族少年儿童、外国小朋友友好相处。
14、热爱集体教育
(1)教育学生知道自己的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
(2)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荣誉,为集体争光。
(3)在集体劳动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
1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1)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
(2)要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学习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1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教育
(1)要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也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初步懂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离不开文化科学知识,从小把自己学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培养勤学好问,艰苦努力,专心踏实,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不参加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1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教育
(1)使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对人热情、有礼貌,讲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
(2)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日常生活礼节。
(3)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
(4)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5)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1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1)使学生懂得在集体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人个服从集体。
(2)在少先队员组织里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行使少先队员的权力,学习过民主生活,知道国家有法律。
(3)使学生知道法律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公民要知法、守法、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以及地方的法规等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规定。(如未满18岁不能进入娱乐场所,学生不吸烟,东莞市发条例等)。
19、良好的意识品格教育
教育学生在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不任性、惜时守信、认真负责、自尊自爱、积极进取。
2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正确对待周围常见的事物。
(2)初步学习全面地发展看待问题的方法。
21、进校礼仪
(1)在校门口要道一声“保安叔叔好”或“保安叔叔,早上好!”。(2)每个小先队员进出校必须配戴校卡、系好红领巾,周一穿好校服。(3)进入校门要无条件的服从保安和值勤同学的检查。如果因特殊原因,比如忘带校卡、红领巾、忘穿校服,应主动说明,不可有粗暴的言行和其他的表现。(4)进校后不得中途离校,有特殊情况离校要有老师的批条。
22、学校集会礼仪
(1)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准时到达集会地点,以保证集会准时开始。(2)集会要做到快、静、齐,要使队伍在最短的时间整理好。(3)集会前后上下楼不要勾肩搭背、任意谈笑,集会时不要随意发出声响。(4)进入会场要连贯而入,秩序井然。(5)集会过程中要向报告人表示敬意。首先在会议之前站好,恭候报告人到来,当宣布报告人讲话时,要报之以热烈掌声,这是对报告人表示衷心的欢迎;其次,在报告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站好静听,不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再次,在报告人说到精彩这处时,学生可以鼓掌以表示赞同和钦佩;最后报告结束,与会学生应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以表示报告人的谢意。
23、上课前的礼仪
课前解好大小便,预备铃响要马上进入教室,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全体同学应在班长的口令下,带好欢迎老师的笑容迅速“立正”,注视着老师走上讲台,当老师站立在讲台说“同学们好!”之后,同学们应齐声回答:“老师好!”然后,全体同学一齐坐下;迟到的同学应站教室门口,首行喊“报告”,如果教室关着,就应轻轻敲门,等老师打开门后再喊“报告”,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教室。
24、课中礼仪
(1)在讲课时,同学们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认真专注听讲、思考、作笔记,不能擅自插嘴,或几个同学窃窃私语、做小动作,有问题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提问。
(2)在起立回答问题,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时要用普通话,声音要清晰明朗,不要过低或羞答答。
(3)有时,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心中还无数,答不上来,但又偏偏被提名。这时,不应该坐着不予理睬,应该站起来,以抱歉的语调事实求是地向老师说明。可以说:“对不起,老师这个问题的还没有想明白,回答不上来。”或者“老师,对不起,这个问题我还不懂。”当老师允许你坐下时,才可坐下,要认真思考,并认真听别人回答。
(4)在他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不要随便插话。如果其他同学回答错了,或回答不出时,切不可在旁边讽刺嘲笑。应积极举手,在得到老师的提问后。才站起来回答问题。
(5)当老师宣布下课时,全体同学要起立。老师说:“下课,同学们再见”,在家要齐声说:“老师再见”或“老师辛苦了”。然后,目送老师走出教室,再从下收拾学习用品。
25、课间礼仪
(1)教师与学生相遇,通常应由学生主动地向老师打招呼,说声:“老师早!”或“老师好!”。而老师可以面带笑容地回一声“早!”或“好!”。
(2)同学之间主动打招呼。同学之间虽然经常在一起,但是,在课余见面时主动打招呼,或寒喧几句,是非常必要的。
(3)谈话要有礼貌。同学之间的谈话要注意一些起码的礼仪,在谈话内容上,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不要说出使人感到伤心、羞愧的事,更不能揭别人的短处,更不要说一些不利于团结或不文明的污言秽语。在谈话态度上,在注意态度的诚恳、谦虚,语调平和。听同学说话,态度也要认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若要插话或提问应先打招呼,“对不起,我插一句”或“对不起,我提一个问题”;若同学说错了或说的欠妥,应在不伤害同学的自尊的前提下,委婉地指出。
26、询问礼仪
在询问之前,应该有礼貌的先说:“某某同学,对不起,打扰您一下,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在被询问的同学同意后再询问。被询问的同学所询问的问题告诉你自己,应该向他道谢:“谢谢!”或“谢谢你的指教。”然后再离开。
27、待客礼议
(1)如果事先知道有客人来访,要先做好接待准备。如:整理房间,准备好必要茶水、点心、水果。
(2)客人来到门前,应主动出门迎接。为表示对客人的欢迎,要走在客人前面,拉开门,跟客人热情招呼,问好,让座,上茶。送茶时,要双手递上。要注意不同季节,为客人周到服务。夏天,可送扇子、开电扇;冬天,可帮助客人取暖,如果客人来时,你正好有急有事要外出,应该向客人说明原因,请客人稍等片刻,或请家陪伴。来访的客人如果带小孩,要特别热情招待,还要注意小孩的安全。在客人离开之前,不能随便翻动客人的东西。
(3)客人告辞,要送到大门外。告别时,应该向客人招手,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