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鼎〞,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不久,晋国赵鞅也“铸刑鼎〞。而在此以前法律不公开,人们不知道他们触犯哪条法律,也不能预测刑罚的轻重。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成文法得到普及B.法律教化功能强化
C.礼乐制日渐消亡D.社会制度正在转型
2. 魏晋以来,佛道两教在哲理及人精神安排方面有很强的优势,社会影响力广泛,儒学面临严重挑战。唐末五代,政权更迭,割据势力混战,违背儒家伦常的行为那么层出不穷。这说明当时儒学
A.受到佛道两教的挑战B.纲常礼教遭到破坏
C.理论存在严重的局限 D.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3. 从西汉到隋唐的一千余年间,在察举和科举的各种通经考试上,只要求墨义、注疏,不允许对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从北宋中期起,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这一变化
A. 满足了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 B. 适应了商品经济开展的需要
C. 推动了封建的空前强化 D. 有助于理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 据统计,唐代2年间,录取进士约6658名,闽东北诸县仅5人;北宋167年间,录取正奏名进士19259名,闽东北约50人;南宋152年间,录取正奏名进士23198名,闽东北达422人。北宋占比已经是唐代的三倍半,南宋又是北宋的七倍。据此可推知南宋时期
A. 社会各阶层热衷于科举考试 B. 闽东北的经济文化开展快速
C. 理学已成为官方的正统哲学 D. 科举考试存在严重地域歧视
5.据史载,宋元之际棉花种植已在闽、粤、川等地区出现。元代出版了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明代太祖曾下诏要求“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加倍〞。这说明我国古代
A.重视棉纺织业的开展B.棉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C.放松了重农抑商 D.棉纺织地位逐渐上升
6.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且互不统属。后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效率缓慢之弊,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这说明明朝
A. 注重调节与地方的关系 B. 君主制度的空前强化
C. 与地方矛盾的急剧恶化 D. 集权制受到严重冲击
7.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在辛亥中,许多留日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据此可知
A.日本支持中国 B.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C. 清面临统治危机 D. 新民主主义兴起
8.1906年,钱玄同认为“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但凡汉族的都是好的,而同是汉族的之中,那么愈古愈好。〞十余年后,他却提出“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这种不同时期的认识差异反映了
A.历史研究从来不客观 B. 作者全盘否认封建文化
C. 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D. 个人认知受到时局影响
9.全面抗战爆发后,提出“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精神〞,他呼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纲领,与民更始。〞这侧面反映了
A. 国共对三民主义有歧见 B.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C. 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全面抗战路线提出
10.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那么?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根本方针,海关税那么“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与外国商品竞争。〞这一变化
A.有利于实现关税自主 B. 结束了外贸入超局面
C. 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 D. 加剧了中外
11.下表1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单位:亿美元〕,它反映了
| 2000年 | 2006年 | 2021年 | 2021年 | 2021年 | 2021年 | |
|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 | 213 | |||||
|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 | 35 | 
C.世界银行主导的金融合作效果良好 D.多边贸易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12.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规定:成心杀害他人,处予死刑;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说明罗马法
A.强调同态复仇 B.以公平和正义为准绳 C.维护贵族利益 D.重视犯罪的主观动机
13. 表2 15、16世纪英国户籍管理法令(局部)
| 年代 | 内容 | 
| 1495年 | 亨利七世法令: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女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 
| 1593年 | 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情者,救济贫民。 | 
14.18世纪下半期,瓦特改进型蒸汽机问世。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19世纪初,英国爆发卢德运动,手工劳动者将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 上述材料说明蒸汽机
15.1872年,日本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实行义务小学教育。在实施的第一个十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及50%;到19世纪末,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了90%以上。据此推知
16.
图1 二战时期美国的宣传画 图2 1954年美国漫画:美国队长重击主义
上述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漫画〕反映了
A.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间的关系 B.美苏争霸中苏联的战略收缩
C.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外交
二、非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共52分。
17.〔8分〕阅读?工业文明孕育期社会变革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的要素分类,在带△的方框内填写适当的历史事件。〔2分〕
〔2〕在图中找到与启蒙运动相关的四个箭头,对箭头的含义做出适宜的解释。〔6分〕
例如:箭头①:启蒙思想产生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是启蒙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之一。
箭头②:
箭头③:
箭头④:
18.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0分〕
材料一 1601年,英国公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发的贫困等问题。1723年,英国在各教会区设立济贫院。随着工业的开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公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困之路〞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并着力形成一个以凯恩斯思想为指导的福利体系。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通过后,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但英国的贫困问题仍持续恶化。
——摘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演绎了充分发挥权威理性化优势,带动地方与社会协同的治理贫困的模式。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开展进程相一致: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扶贫减贫成效,之后经历了“大水漫灌〞的普遍救济式扶贫到区别对待的区城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最终确立了开展式扶贫。中国的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西方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一种旨在帮助贫因人口形成致富能力的开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西方“托底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国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政治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也为开展中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方案。 ——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英国重视贫困治理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贫困治理模式的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新时代贫困治理模式的意义。〔4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 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的历史缩影。全剧共分六场,包括35首歌曲。局部歌曲名单见下:
| 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 ||
| 05.工农兵联合起来 | 17.会师歌 | |
| ·井冈山 | 21.到敌人前方去 | 
20. 〔12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 颜元〔1635—1704〕,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认为学生必须学习农学、谷梁、水利等知识,提倡“昼勤农圃,夜观书史〞式的教育方式。在为学方法上,他抨击理学家的读书静坐、居静穷理,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习行实践。为了解决当时的土地问题,颜元主张恢复井田制度;鉴于明朝集权所造成的弊端及明亡的教训,他主张恢复封建,“非封建不能尽天下人民之治,尽天下人材之用〞。他还认识到正常的逐利行为对社会开展有积极作用,明确提出“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即致富和用富都不能违背仁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要善于用富,但不能做守财奴。提出义利并重,道功兼收。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颜元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颜元主张产生的背景。〔6分〕
2021年福州一中新高考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参
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答案 | D | C | D | B | A | A | C | D | A | C | B | D | D | A | D | A | 
17.〔1〕△Ⅰ:新航路开辟;△Ⅱ:文艺复兴。〔2分〕
〔2〕箭头②: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文艺复兴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根底;
箭头③:启蒙运动为法国大提供理论根据,进行发动;
箭头④:启蒙运动为美国战争提供理论根据,进行发动,并为后的美国提供政体设想。〔6分〕
18.〔1〕原因:①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导致的失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②经济危机的冲击;③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的破坏;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任意3点6分〕
〔2〕英国特点:①通过立法措施解决救济;②采取行政救济和收容相结合的方式;③由济贫逐渐到福利保障;④由教会负责实施〔自由救济〕到组织实施〔干预救济〕;⑤强调保险的作用。〔任意3点5分〕
中国特点:①发挥权威理性化优势;②地方与社会协同的治理〔从国家到地方到基层的协同治理〕;③扶贫探索模式随改革进度变化;④最终确立开展式扶贫〔将贫困治理和“〞“全面实现小康〞相结合;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致富能力〕〔任意3点5分〕
〔3〕意义:①表达了中国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②证明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为全球治理贫困事业作出了重大奉献;④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⑤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任意2点4分〕
19. 〔例如一〕歌曲名:北方吹来十月的风〔2分〕
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分〕
概述和评价:十月,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了,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4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主义者;他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党的成立奠定了根底;中国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4分〕
〔例如二〕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2分〕
历史现象:国民大运动〔北伐战争〕〔2分〕
概述和评价: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大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工农运动也出现高潮。〔4分〕国民大运动根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党领导新民主主义作了重要准备。〔4分〕
20.〔1〕教育上,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德智体并重〕;将生产与教育相结合。为学上,注重实践,经世致用;主张恢复井田制、分封制。义利观上,认可正常的逐利行为,鼓励发财致富;在致富和用富上不能违背伦理道德;义利并重。〔6分〕
〔2〕明朝灭亡,政权更迭,主义集权加强,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开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缓慢;小农经济占主导,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传统理学崇尚空谈,不切实际,明末清初出现儒学新开展〔探索实践之学的实学兴起〕;重义理、轻功利的社会气氛。市民阶层扩大,世俗生活繁荣;个人求知上进不懈努力。〔6分〕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