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025-10-07 23:27:50 责编:小OO
文档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孟海虎 欧会英

来源:《商》2016年第28期

        摘 要:某公司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工程咨询与工程承包,核心业务是公路行业的工程咨询与工程承包。文章运用 SWOT 方法分析了某公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希望能为某公司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提供参考依据,也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其它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战略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某公司;SWOT 分析;发展战略

        一、 引言

        某公司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工程咨询与工程承包,核心业务是公路行业的工程咨询与工程承包。勘察设计行业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某公司作为一家成立历史悠久的省级勘察设计企业,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壮大。目前,某公司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竞争不断加剧,如何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某公司进行了战略研究。

        二、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主要优势(S)

        1、在人力资源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在员工总数中的比例高,员工的学历状况在行业内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中处于领先位置,高级人才的保有量在省级院中具备一定优势。经过一系列的管理提升后,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较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较为齐全,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均产值较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高。

        2、在资质资源方面,公司的资质范围覆盖较广,资质状况相对较好。

        3、在品牌资源方面,公司在当地的历史底蕴深厚,在当地公路市场已经处于龙头地位,具备突出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

        4、在市场资源方面,在本地市场的市场份额较高,能够占有相当部分的业务资源,在外地市场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能够获得一些外地市场中的业务资源。

        5、在业务发展能力方面,从行业来看,公司以交通工程為主,正在向市政工程、建筑工程两个行业延伸;从业务来看,公司集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技术咨询业务于一身,业务范围较广,基本覆盖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具备了建立完整产业链的基础。

        6、在管理方面,改制后,公司搞活了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得到了明显改善,内部资源能力得到了释放,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

        7、在技术、科研能力方面,公司因历史底蕴深厚,技术积累较多,整体的技术实力较强,在山地地形、喀斯特地貌的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具备绝对的技术优势;公司重视科研,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科技研发平台,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交通运输行业的科研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8、在质量管理能力方面,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QE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内部制定了较为严格的“二校三审”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流程,质量管理成效较好。

        (二)主要劣势(W)

        1、在人力资源方面,与部级院相比,公司缺乏技术权威,同时总体上公司的高级人才略显不足,缺少关键岗位的专业人才,辅助专业和新兴专业的人员配置存在不足,不利于公司的业务拓展。

        2、在资质资源方面,公司在资质资源的使用上还有进一步的挖掘空间,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的业务转型和升级,需要通过资质等级升级或申请新的资质来进一步改善资质状况。

        3、在业务联动效应方面,公司虽然具有多样化业务,但它们之间的联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链的整合优势和协同效应发挥不充分。

        4、在集团化管控能力,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相对松散,管控力度偏弱,不利于进行内外部资源整合,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和培养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外部机会和威胁

        (一)主要机遇(O)

        1、“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将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将迎来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将对西部省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民生工程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的投资亮点。

        4、公司所在省在“十三五”期间将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GDP将保持较快增速,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规模将快速增长,将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将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建设将得到全面发展。将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极大地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市场的发展,城市道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供水、燃气、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规模巨大,市政设计行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为建筑市场催生出大量的市场空间。

        5、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投融资改革的深入,勘察设计企业通过BT、BOT、EPC、MPC等形式参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将会增多。

        6、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智能化城市建设的重视,未来智能交通、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节能建筑等市场的发展前景看好,相关科研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前景广阔。

        (二)主要威胁(T)

        1、“十三五”时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经济结构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对未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具备较强的预判和应对能力。

        2、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意识的形成、客户需求的升级,将对勘察设计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3、随着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勘察设计企业的跨区域、跨细分行业的渗透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将会带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复杂化,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4、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快速增长,公路建设增量市场空间有限,难以满足公路勘察设计类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经历前期的建设高峰后,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将逐渐萎缩,涉足公路交通勘察设计业务的企业面临着业务升级和转型的压力。

        5、建筑設计市场的开放度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对勘察设计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品牌影响较为重要。

        6、BOT、EPC建设模式越来越普遍,对企业资金实力、项目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勘察设计企业轻资产运作模式带来较大挑战。

        四、战略分析

        (一)SO战略。某公司需不断加强建筑、市政、水运业务拓展,以设计带动总承包,进入交通、市政公用设施投资领域,逐步进入节能环保领域,加强对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应用到城市建设中。

        (二)ST战略。某公司需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境应对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意识;为应对高速公路市场萎缩,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融资和项目管理能力。

        (三)WO战略。某公司需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引进项目管理人才、辅助专业和新兴专业人才;重点争取市政(轨道交通)、水运等甲级资质;业务领域重点集中在省内。

        (四)WT战略。某公司采取战略收缩,逐步放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建筑业务和资金要求较多的BOT业务,固守高速公路市场业务,集中资源继续发展高速公路市场业务。

        五、 总结

        通过运用 SWOT 方法分析某公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某公司总体上外部机会大于威胁,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应选择扩张型战略,充分发挥内部资源、能力优势,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寻求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提高竞争地位,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应及时捕捉外部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通过自身优势的发挥和劣势的弥补寻求业务的转型和升级,把握现有市场份额,不断加强建筑、市政、水运业务拓展,以设计带动总承包,进入交通、市政公用设施投资领域,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1.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C.W.L.希尔, G.R.琼斯.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2]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 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4] 陆华.我国大中型设计院的发展战略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