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2008/10/06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6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事项:将第I卷与第II卷答案填到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基础题(每题3分,共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混(hún)浊 安谧(mì) 桂棹(zhào) 召(zhāo)唤 物阜(fù)民丰
B、诳(kuáng)语 嗥(háo)叫 窈窕(yǎo) 吮吸(yǔn) 施(yí)施而行
C、挣脱(zhèng) 迸发(bèng) 晕(yùn)船 教诲(huì) 惴(zhuì)惴不安
D、酾(shī)酒 饿殍(piǎo) 慰藉(jì) 悲怆(chuàng) 自怨自艾(yì)
2、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关键时刻,大家做好增压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B、五分钟以后,仍没有人发言。主持人说:“今天请大家来,随便谈谈,各抒己见,不必正襟危坐,有所顾虑。”会场气氛才活跃起来。
C.鹭鸶的眼力很强,它能望穿秋水,及时发现游动的鱼儿,并调整好水面折射所形成的视角误差,“计算”好提前量,利喙一伸即有收获。
D.十一长假期间,高邮商品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B.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单位的一位女职工丢的。
C.国庆放假回到家,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日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会议结束之后,全体与会者和大会团成员在会展厅门前一起合影留念。
文言文
(一)根据所学文言文,完成4——10题(每题3分,共18分)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非能水也(游泳) 而绝江河(断绝) 锲而不舍(用刀雕刻)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有趣) 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假舆马者(借助) 纵一苇之所如(超过)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逝)
D.居是州,恒惴栗(常常) 故为文以志(记) 七月既望(农历的每月十六)
5.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群聚而笑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相与枕藉乎舟中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其皆出于此乎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吾尝终日而思矣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望西山,始指异之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⑦孔子师郯子 ⑧泣孤舟之嫠妇 ⑨其下圣人也远矣 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A.①④⑦/②⑤⑥⑧/③⑨/⑩ B.①③⑧/②⑥⑨/④⑤/⑦⑩
C.①③⑦/②⑥/④⑧⑩/⑤⑨ D.①④⑦/⑧⑩/②⑤⑥⑨/③
8.下列与“师不必贤于弟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1—13题(每题3分,共9分)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见堪志操,常嘉焉。 嘉:赞许
B.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拜:授予官职
C.赏罚必信。 信:坚信、相信
D.劝民耕种。 劝:鼓励、劝勉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堪“为政贤能”的一组是
①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②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
③使送委输 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
④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⑥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时,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C.张堪率兵入成都,首先派兵修筑加固城防,检阅,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一
一和皇上说明,没有一丝一毫的占为己有。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第II卷(共124分)
13、翻译下列文句(文中画线句子)(每题3分,共9分)
(1)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③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3分)
15.名句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2)古之学者必有师, 。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
(8)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
(9)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10)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语言运用题(共12分)
16、将下列三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4分)
①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②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③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17、下面一段话有一些毛病,请修改后,把结果写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本栏目面向高中语文教师诚招各类优秀作文题目。要求贴近实际,符合近年高考命题趋势为宗旨,尤以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而且又有利于激励学生修改题目为佳。务请此赐稿。
﹙1﹚、删去:① ; ② 。
﹙2﹚、①将 改为: ; ②将 改为: 。
18.仿照下面文句中的画线句,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相同,内容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题目。(20分)
回家是一种感觉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地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着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忘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经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侵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音叹息,却沉重地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他越来越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9、文章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每题2分。﹚
﹙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
答:
﹙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不超过10字﹚
答:
20、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3分﹚
答:
21、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并说说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6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 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
B、 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对故乡的既然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C 、 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荡气回肠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D 、文章结尾处,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
E 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
七、作文(70分)
23. 有一种勇气,让人激情勃发;有一种自信,让人昂然奋起;有一种力量,让人一飞冲天。这就是超越,它给人以勇气、自信和力量。有时扣人心弦,有时惊心动魄,有时启迪心扉。
生命在超越中进化,人类在超越中进步。超越朋友,超越对手,超越老师……你超越我,你就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得更深;我超越你,你就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请以“超越”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一语文(答案) 2008-10-06
1.C2.B3.A
1.4.D.5.B.6.D.7.C 8.B. 9D
10-- C-(信:讲信用) 11---A(其他各句没有涉及他“为政”方面)
12-C(“据”是占领的意思,“无私”指不隐瞒情况,全部上报。)
13---①当时吴汉的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准备退兵。(2分) (2)、(3)略
14(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应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 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钱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15、默写(略)见书
16.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还可能一度是沙漠。
17 、﹙1﹚、删去“为宗旨”、 “而且”。 2分
﹙2﹚、①“诚招”改为“诚征”。 1分 ②“务请”改为“欢迎”。1分
18.你如果欣赏江南的秀丽景色,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的天气;你如果领略泰山的壮丽日出,就必须包容它那陡峭的山路。
五、
19、(1)回家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或心理上的需求、满足,心灵上的慰藉。﹚2分
(2)对故乡割舍不断的感动﹙或“看望家乡的亲人”﹚2分
20、因为我们与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意思对即可﹚3分
21、分四层:思念家乡—回到家乡—回家又巴望离开家乡—离开后又开始思念家乡。逐层深入,前后呼应。 6分
22、 B、 D ﹙B、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评价不妥当;D、“直抒胸臆”“讥讽”的评价都不准确。﹚ 4分
23、作文(略
[附译文]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人,是南阳郡豪门大族。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
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16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他。当刘秀登上皇位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刘秀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任谒者。刘秀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张堪听说后,赶紧拜见了吴汉。张堪对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于城下。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它逐件记录,上报朝廷,没有半点遗漏。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又调任他为骑都尉,后来他率领骠骑将军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在任期间,他率领追捕奸险狡猾的人,功劳赏罚非常分明,官吏百姓都愿意追随他,为他所用。有一次,匈奴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领数千骑兵飞奔出击。最后大败敌军,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紧接着他又在狐奴县开辟稻田8000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百姓编成歌谣唱道:“桑树茂盛无旁枝,麦结双穗丰收时。张君治理郡中事,其乐融融不可支。”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光武帝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贤能与否。蜀郡的计吏樊显进言道:“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心地仁慈,爱护部下,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可以使子孙享受十代。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刘秀听后,叹息了好久,拜樊显为鱼復吏。正准备征召张堪,张堪不幸病逝。刘秀为他深深地哀悼、叹息,颁发诏书,褒扬他的功绩,并赏赐布帛100匹。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