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诗词鉴赏一轮备考
2025-10-07 23:26:16 责编:小OO
文档
知来处,明去处

----------------------------诗词鉴赏专题回顾与小结

实验高中王小琴

附:生活之俗与诗歌之雅诗歌的储备量

附:学前激励(董卿、陈更、武亦姝、王屹恒)

附:学情调研(我的困惑、我的改变、我的收获、我的诉求)

一、全国卷”诗词鉴赏”考纲解读

要求一直没变:(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型在变:从2017年开始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由之前的两道主观题,变成选择题加主观题。

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鉴赏。选择题的模式也在变,2017年是五选二,选择不正确的两项;2018年及以后是四选一,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2、考查形式:(一)客观题

1、考查样式:2017年是五选二,选择不正确的两项;2018年及以后是四选一,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2、考查内容:选项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广,可以从考纲的四个角度出发(形象、语言、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由内容到形式多点考查。

3、失分原因:只懂大概,阅读粗糙不仔细

4、应对策略:①审读选项,找到并圈画敏感点,依次比对排除(四个选项的顺序一般依诗句顺序设置)。

②熟悉常见的设题错因。

4、解析示例:

※命题范围:

 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

命题角度:

 ①内容理解

 ②情感态度 

 ③表达技巧

 ④语言赏析(炼字、炼句)

※常见错因

§内容理解方面:曲解字词(故意译错实词或虚词) 曲解句意

真题示例:

1、(2018年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内容理解)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曲解“穷”字的意思)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表达技巧)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表达技巧)

2、(2019年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表达技巧)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内容理解)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曲解“一窗”的意思)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内容理解)

3、(2017年新课标I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表达技巧,情感态度)

B.第二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曲解句意)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内容理解)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内容理解)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情感态度)

4、(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表达技巧)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曲解句意)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表达技巧)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方面: 情感理解偏差情感无中生有情感拔高或妄加引申

真题示例:

1、(2017年新课标I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表达技巧,情感态度)

B.第二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曲解句意)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内容理解)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内容理解)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情感态度)

2、(二)(2019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秦川•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官场失意,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指长安一带。

A.领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卜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之境。

C.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D.本诗情景交融,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解析:D,没有表达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表达技巧方面:手法判断错误,作用判断错误。

阅读下面的一首汉诗,完成14-15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4.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E、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解析:A、C;A皆为动景,混淆了动静与静景;“凄凉”一词,氛围用词稍重;D项混淆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②。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指汉代金日䃅(dī),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全诗前四句起兴,后四句“咏史”,表达诗人怀才不遇之情。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

C项“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

D“表达诗人怀才不遇之情”错,表达的情感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踞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E项“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来能做”分析错误,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唐与金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

§语言赏析方面: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1、【2018年高考新课标III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4.A

2、(2019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3、酒楼秋望  华 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

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

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

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

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D、这首诗语言深沉隽永,雄伟壮阔,纤巧与粗放兼而有之。深刻隽永的风格是指深沉幽远、意味深长。雄伟壮阔的风格指气势磅礴,意境雄伟

语言风格错误

5、实践提高:

(二)主观题

1、考查内容:形象、语言、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应对策略:

做好储备

形象

形象的类别:人物形象(诗人和诗人塑造的人物)、景物形象(意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中特定物象)

形象塑造的手法:

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神态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或其他人物烘托。对比细节描写

写景的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听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色彩对比及各种修辞手法。

咏物诗中物象的描写手法:拟人、比喻、

语言

炼字题型答题步骤:某某字,(释词义);运用了(什么手法或特殊语言现象),形象生动的(描绘了什么情景),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什么样的意境)。

炼句题型结合诗句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并抓住突出一点(艺术手法、结构作用、语言特点、构思技巧)简析。

第二步,点出该句表达的情感或揭示的理趣。

辨明题型

常见题型:概括形象特点或赏析塑造手法

1、(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五)(2019浙江卷)(8分)

20.(6分)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2019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10.“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019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规范作答

3、答题示例:

4、实践提高:

课后寄语:走好每一步才能最终抵达想要去往的终点!

做一个清醒的答题者:会积极主动储备知识;会辨识题型知晓方法;会认真书写规范答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