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6新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汇
2025-10-07 23:27:01 责编:小OO
文档
第六课:师生情谊: 

考点: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知识整合】

1.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往往出现在选择题中)

  (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由传统角度来看“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2)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由法律角度来看“法律上对教师做了明确的规定”)

  (3)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时代要求)

2.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

  (1)原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  (2)态度: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意义: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3.怎样理解“教学相长"?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  (2)学生的态度及发挥的作用: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①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②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出现于简答题中)

★ 4.如何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此为高频考点)

    (1)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2)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例题:生物课上小刚看小说,老师严厉的批评了小刚,并没收了小说。此后,凡是生物课,小刚总是想方设法地制造矛盾顶撞老师。

请你分析他的行为,并帮助他解决问题。

5.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 6.在师生交往中,怎样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此为高频考点)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①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②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易错点拨】

1.我们不能只接纳自己喜欢风格的老师。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2.我们不喜欢受到老师的批评,但其实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与老师发生分歧或者冲突不应记恨老师,而要主动与老师沟通,求同存异,主动关心老师。师生问的分歧多因沟通方式不当引发。要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尊重、关心老师。

【归纳提升】

 ★ 与老师发生分歧时的处理办法: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变。如果是老师的原因,要思考怎样与老师沟通。

  (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相信老师的善意,愿意理解老师,做到有理恰当表达,无理主动认错。

  (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主动找老师交换意见,清晰、冷静、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选择老师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

  (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师生问的矛盾多因沟通方式不当引发。要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尊重、关心老师。

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

第七课:亲情之爱:

考点1: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考点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整合】

1.什么是家庭?

  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的功能有哪些?(记忆了解)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2.在中华文化中,“家”意味着什么?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4.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怎样尽孝?(高频考点)

  (1)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要求: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5.什么是亲情之爱?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6.为什么有时我们体味不到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7.怎样把握亲人离开、新成员出现的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8.为什么会出现爱的碰撞?(高频考点)

  (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4)因为与父母的相处太平常,我们可能很少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

★9.怎样化解爱的冲突? (高频考点)

  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1)爱是需要呵护的。

①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②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③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2)①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②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10、和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高频考点)

注意事实。清楚自己想要和父母沟通什么,沟通要达到什么结果,不为彼此的态度和情绪所干扰,避免“情绪烟雾弹”。

把握时机。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沟通,沟通是在冲突发生时还是在冷静后。

留意态度。如果希望父母能够接受自己的想法,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态度表达?有时候采用的态度比语言的内容更重要。

④选择方式。用什么方式与父母沟通,是面对面沟通,还是通过文字沟通?如果面对面沟通有困难,可以尝试通过文字沟通。

⑤考虑环境。选择在什么环境下沟通,是在家中还是户外安静的地方?环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沟通的效果也不同。

例题:小丽每次用完东西随处乱放,妈妈在收拾时总是提醒她放回原处,小丽很反感地说:“讨厌!真唠叨!”

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判断、分析她的行为,并帮助她解决问题。

1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1)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

  (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1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记忆了解)

  (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

(2)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

(3)参与社区活动。

★13.为构建和谐家庭,我们应怎么做? (高频考点)

  (1)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家庭成员之间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14.如何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高频考点)

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如果家庭成员在发生矛盾时情绪过激,可以适时地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并表示理解。

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在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明确自己的任务是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解决矛盾时不偏袒某一方。

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家庭成员聊天,引导家庭成员全面看待家庭关系,看到对方的优点。

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圈境。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后,都有和好之意却又碍于面子时,可以充当搭桥人,帮助双方和好如初。

【易错点拨】

1.孝敬父母不仅仅是成年子女的责任,未成年子女也要承担责任。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孝敬父母不是长大以后的事,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我们与父母产生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厉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4.家庭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同时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归纳提升】

学会在家人间传递爱,化解亲子冲突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尽管表现形式可能发生变化,但家中的亲情一直在。

(2)进入初中,我们和家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亲子冲突不断产生。但只要我们掌握互动沟通的技巧,拥有应对冲突的智慧,亲子冲突就可以化解。

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亲情关系,如何处理亲子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家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