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2025-10-07 23:40:22 责编:小OO
文档
眉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付晓红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①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他者”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认知,包括对一个国家民众自我文化意象的认知;一国民众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各样“他者”眼中的文化观察作为反观自我的“镜子”。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不论从哪类认知主体角度讲,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五个维度需要我们同时关注。 

   ②一是根基。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实际,离开根基的建设,把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仅仅理解为一种设计、传播,便如同在花瓶中插进无根的花枝。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着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③  二是灵魂。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④三是持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入迷茫。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⑤四是创新。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⑥五是气度。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 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             实践。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建立国家文化形象的根基。 

B.在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文化精神。 

C.对于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善于向世界讲述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D.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其他文明的特点,学会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认知主体,“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性。 

B.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也能传到村一级。 

C.对于有着丰厚积淀的传统文化,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也有些人对其非常地轻视与不屑。 

D.中华文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创新,创新既表现在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上,也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必须要从根基、灵魂、持守、创新、气度五个维度来进行思考与关注。 

B.第四段举当代中国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给以尊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传统文化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C.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五个维度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中丰富自我。 

D.“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来具有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驼背

王琼华

徐记豆腐店里的驼背不是从娘裤裆里钻出来就背驼。这背是后来才驼的。眼前,驼背连自己姓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更不用说街坊还能喊出他的名字来。但驼背记得,他十六岁到徐记豆腐店当伙计的,还记得徐店主有一个千金叫梅儿。

那天,驼背在豆腐店门口跟人家打赌,看谁能把一块废弃的大石磨抱起走得远。驼背抱起了三四百斤的石磨。踱出十几步,对手不得不叫道:“这豆腐脑我请你喝三碗!”

“要喝三天才行!”

这后一声是从店门传过来的。驼背侧头一看,原来是店主的千金在喊话。那年,梅儿才十二岁。梅儿身边那个高个子就是徐店主。徐店主说:“啧,梅儿又管闲事了吧。”

“爹,石磨好重的。我和好几个伙伴使劲推都没推动一下。”

徐店主失笑。

“爹,你又笑梅儿不是男儿吧。要是男儿才有力气,爹怎么不让这人来店里挑水呢?”

徐店主脑子里当即一个闪念,招招手让驼背过来。就这样,驼背进店当了挑水工。徐店主那天还说:“你这工是梅儿雇的。”驼背冲梅儿一笑。梅儿歪歪头,很得意地哼了哼鼻子。徐记豆腐店的水专门从七八里外的一个山泉中挑回来的。

每天,驼背要上山挑好几趟水。

挑好磨豆腐的水,还要挑一担水给梅儿洗脸泡澡。这是徐店主特意交代过的。在街坊眼里,梅儿就是一个如花似玉的“豆腐西施”。驼背挑了几年水,也觉得这梅儿一天比一天好看。那天,他跟另一个伙计说:“这真是仙泉水,要不怎会把‘豆腐西施’洗得娇娇嫩嫩呢?”这话刚好被梅儿听到了。她问:“谁咬舌头说我坏话?”另一个伙计吓得拔腿溜了。驼背说:“我没说小姐的坏话。”“我听起来是坏话就是坏话。”梅儿抬抬下巴。驼背搓手说:“说了坏话,那小姐罚我吧。”梅儿说:“当然要罚。怎么罚,你自己找个法子吧。”当天傍晚,她看到驼背用一对新木桶挑水回来,问:“那十几个旧水桶都漏水了吗?”驼背说:“这对新桶刚要的,从今天开始专门给小姐挑水用,它还能比旧桶多挑十几瓢水,也算小姐罚我挑水吧。”梅儿眼珠子闪闪,说:“这水不是要一直罚下去挑吗?”“那我还真乐意罚下去呐。”这话刚出口,驼背就觉得该掌自己嘴巴了,又要让梅儿为一句话再罚自己。不过,他这次迷惑了,梅儿一听这话脸刷地红了,嗔怪的话倒一句也没说。

过了几个月,梅儿跟驼背说:“这水洗用起来比以前爽滑了许多。”

驼背说:“这水还是那个山泉里挑的,该是一样的吧。”

梅儿瞪他一眼。

这年冬,驼背挑水时摔了一跤。那天大雪,店主跟驼背说:“水缸里还有两天的水,今天歇一天担吧。”但驼背还是挑起了水桶。梅儿追过来:“这路滑呐,还去挑什么水?”驼背一笑:“磨豆腐的水我不挑。我去挑一桶水给小姐用。小姐用不得缸里的陈水。”梅儿看着他,一直看到他踏着雪往山坡爬去。过了两个时辰,驼背被人抬了回来。一看驼背摔伤腿,梅儿一下子流出泪。徐店主发觉女儿这模样,又看看驼背,暗暗拧了拧眉头。

第二年春的一天,梅儿突然跑来找驼背,说:“今晚把我带走吧,明天要来提亲了。我知道,你有力气养得活梅儿!”驼背咧开嘴巴,却不说话。梅儿急了:“你这人,你不是说想一直罚下去帮我挑水吗?”过了半天,驼背把头扭开说:“小姐,店主上午刚刚收我为义子。”梅儿呆呆,把脸一捧跑开了。驼背抬头看看天,眼睛猛一闭。

很快到了梅儿出嫁的日子。那天下大暴雨。看着送亲的人远远离去,驼背站在院门口,一个人淋着大雨。也不知过了多久,驼背突然得知一个消息,送亲的人遇上山洪,梅儿被泥石淹死了。驼背扑通跪在地上。当看到徐家正在搬送棺木时,驼背大吼一声:“不许你们动!”接着,驼背一拱背便把一副棺材背了起来。在雨中,驼背背着棺材一口气走了十几里路。卸下棺材时,这背就驼了,再也没直过了。

街坊惊诧:一副棺材把人背也压驼了!

徐店主花钱请来号称“整驼一绝”的神医来帮他治驼。两个疗程后,驼背还是驼背。神医离开时一路抚掌唏嘘:心债难还,唉,看来天王老子也治不了这驼背!(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主要人物,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起下文。

B.文中“徐店主脑子里当即一个闪念”,写出徐店主内心,他看重了“驼背”的憨厚,为后文店主认“驼背”为义子埋下伏笔。

C.看到驼背摔伤腿,“梅儿一下子流出泪”,这一细节写出梅儿具有同情心,徐店主“暗暗拧了拧眉头”写出店主对驼背的关心。

D.本文虽然篇幅短小,反映了一个较大的主题“情”“义”之间的抉择,驼背为了店主的“义”放弃了自己与店主女儿梅儿的“情”。

5.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6分)

(1)梅儿呆呆,把脸一捧跑开了。驼背抬头看看天,眼睛猛一闭。(3分)

(2)心债难还,唉,看来天王老子也治不了这驼背!(3分)

6.结合全文分析文中“驼背”的性格特征。(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新浪):

  不久前,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自新浪网)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  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  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 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 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 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 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 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 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 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①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②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③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④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为检举揭发之意,史即御史。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盗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拒,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5分)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0-21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浩输,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凑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 “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E.本诗承转顿挫,有跌宕之致。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之妙。 

15.《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思想情感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1)屈原在《离骚》抒发了与于谦的《石灰吟》里“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似情感的诗句是“                  ,                  。”

(2)《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但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扣舷而歌,化用《离骚》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抒发自己对圣主贤臣美好理想的渴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苏丹的选手赵之行脱颖而出,夺得本届“汉语桥”比赛的总冠军,并荣获“汉语之星”的称号。

②口口相传的语言早已在千年的翻云覆雨中变了味道,而汉字却肩负起贯通古今的使命。可以说,汉字就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

③在一些城市,行人和非机动车扎堆闯红灯仍蔚然成风,但由于取证困难,交警部门的管理和处罚往往无从下手。

④高考语文试题的选文标准,从主题立意的角度来看,所选文章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阐释空间,而不能一览无余,过于清晰明确。

⑤分析《战狼2》的成功之处,最吸引观众的当属影片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中影片中出现的国酒茅台和北京吉普车桥段,最为观众津津乐道。

⑥官方数据显示,整个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增加137%,在全球并购排行榜上独占鳌头,仅次于美国。

A. ②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B.日前,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C.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査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昨日去朋友家做客,不巧朋友外出。听说我们去拜访,执意赶回家招待。今日又见,依然逍歉:“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B.再见崔老师,他已是名闻天下的大画家。我激动地说:“老师,您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

C.王岩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时常请朋友阅读他的文章,还总是谦虚地说:“由于本人水平较低,作品中肯定有不少缺点,请您斧正。”

D.小店开业,没想到多少年未见的老同学竟然从回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大驾光临,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①__________。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其次,②__________。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③___________,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孩子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一路上,孩子的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生出大块的红疹,脚上也起满了水泡,晚上睡不好……乐嘉说:“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和坚持。”也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眉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原文中,“通变智慧”“自强意识”“实干品质”等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由此可见创新不仅停留在理论上,也要表现在行动上。 

2.B.范围失当。原文“我们初步建成了”,选项表述“已经建成了”。 

3.C.全文为总分关系,最后一段不是对前文的总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答案】C (3分)

【解析】“写出梅儿具有同情心”不准确,应是“担心”和“关爱”;“写出店主对驼背的关心”不全面,也  有矛盾的心理。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的内容,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5.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6分)

(1)(3分)

【答案】(1)本句通过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1 分)“呆呆,把脸一捧跑开了”,写出特害羞的心  态,同时对父亲的做法感到惊讶和无奈。(1 分)“抬头看看天”“眼睛猛一闭”反映出已经做出抉择,同时  也写出内心的绝望。(1 分)

(2)(3分)本句借“神医”的话,点明文章的主旨,(1 分)交代“驼背”的原因,(1  分)照应文章的开头和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1 分) 

【解析】“写出梅儿具有同情心”不准确,应是“担心”和“关爱”;“ 写出店主对驼背的关心”不全面,也有矛盾的心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6. 【答案】①任劳任怨:每天挑水,从不停歇。②尽职尽责:完成徐店主交代的任务,尤其是每天挑一担水  给梅儿洗脸泡澡。③重情重义,深爱梅儿,但为了店主的“义”,舍弃情感,后又为“情”而驼背。(答出 1  点得 2 分,2 点得 4 分,3 点得 5 分)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注意从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总结人物特征,  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件分析,注意不要重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 A(“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3分)

   8. A、E(B.“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 就”。)(选对一项2分)(4分)

 9.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阅读答案。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答三点即可,1点1分,共3分)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答出两点即可,1 点1 分,共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A

11. C (“刺”检核问事的意思。)

12.C(“张建封向皇帝求情”与文意不符。农夫被拘,皇帝查明缘由后,罢免宦官,赏赐农夫十匹帛,而非张建封求情。)

13.(1)又要索取宫门进奉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得分点:邀、荷、肆、徒,句意1分)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得分点:残逋、积负、敛、虽,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DE(D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尾联写鲲鹏图南正是承接颈联“才难尽”“气益增”而来,并非突转)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的内容,《岳阳楼下》仅用“留滞”与“艰危”二词分别略作点染;《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之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

异:《泊岳阳楼下》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料,但诗人临危弥坚、报国豪情高涨,仍期待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等岳阳楼》虽在自身境遇困顿不堪中仍不减忧国忧民之热肠,但诗中无论是“昔闻”“令上”之感慨,还是年老漂泊之感伤以及时局之感叹,都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故只能凭轩远望,涕泗横流。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B(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一般指好的风气。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获第一名。) 

18.(3分)A(B.暗换主语。前句的主语是“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句的主语是“这笔捐款”,应补出。C.搭配不当,不能说“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D.逻辑不当,“不仅……更……”关联的内容应互换。)

19.(3分)B(“惠存”是说别人。)

20.(6分)①筷子的摆放和使用②要会使用筷子③不可取位过低(每空2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1.(5分)②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③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益。(答对一处2分,答对两处5分。)

四、作文(60分)

参考2017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参考译文】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居在兖州。小时候喜爱文章,能言善辩,性格豪达崇尚气节,自以为能以功业扬名。李光弼镇守河南,盗贼在苏州、常州出没,残害抢掠乡助。代宗下诏命宦官马日新与李光弼部下一起去征讨。建封见过宦官,请求前去晓谕盗贼,可以不用交战。于是到盗贼驻地晓谕祸福,一天就使数千人投降。朝廷就将他们放归乡里,张建封也因此出名。当时马燧任三城镇遏使,向来了解张建封,上表朝廷举荐他任判官,升监察御史。马燧讨伐李灵耀,军中事务大都向他咨询。杨炎想让他担任要职,卢杞不喜欢他,出任岳州刺史。

李希烈打破梁崇义以后,专横跋扈不遵守臣下礼仪,寿州刺史崔昭与他互通消息,德宗召见宰相吩咐他选取替代崔昭的人,卢杞仓促之间来不仅挑选其他官吏,就禀告德宗任用张建封。李希烈多次打败官军,非常嚣张,于是越分即天子位。当时天下还有很多变乱,张建封于是修缮城壕,加紧练兵,四境归附悦服。李希烈派遣猛将强兵前来交战,张建封都使他们遭受挫败。叛贼平定,建封加官晋爵。

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趁机会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又赶上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张建封治理徐州十年,亲自处理政务,全军都治理得很好。善于容忍他人过失,即使最狡猾的人也绝不枉法宽免他(即在法内宽免)。他的言辞忠义激奋,因此部下都心悦诚服。他生性喜爱贤士,无论贤能与否游历他的门下他都同礼相待,因此来到他这里的人就如同到了家一样。许孟容、韩愈都是他从幕府中上奏给朝廷的人,有文章在当时流传。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