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心得体会
2025-10-07 23:38:46 责编:小OO
文档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心得体会篇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积极调动技术、资本等因素,也需要充分激发思想的力量。

2013年12月,在主持中国党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历来是我们党的理论优势与优良传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有利于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既有利于开阔党员干部认识和理解问题的宏观视野,也有利于提升破解深层次根本性难题的能力。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追求全面系统地理解它的宏观体系与精深内容,而是"要精要管用",要掌握它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激发思想的力量,进而提高思维水平与工作能力。

近日,中宣部、中组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这本书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分10个专题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或教材相比,该书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与独特价值,既可以激发思想的力量以满足时代的呼唤,又适应了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还符合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首先,这本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普遍性与根本性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如强调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等经典内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经典内容,是培养"谋全局"意识的良师益友,有益于唤起思想的潜能,激发思想的力量。

其次,这本书既适应了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要求,又符合了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既要"精"又要"管用"的特点,有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把握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该书在结构逻辑上以"讲座"的形式编排内容,前后"两讲"突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间"八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的统一,这些内容都注重理论性与可读性相统一,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道理。书中有的内容还具体体现了适应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比如,在讲到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时候,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且具体阐述了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即"眼睛向下""有的放矢""亲自出马""解剖麻雀""全面调查"和"由表及里";在讲到社会基本矛盾的时候,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改革,并系统阐释了当代中国改革的基本性质、理论定位、具体内容、主要成果,以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统一关系;在最后一讲关于坚定作为党人的精神支柱的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中,落脚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并对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党员干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此外,与其他著作或教材不同,这本书还专门针对党员干部阐述了一些颇具现实性的理论观点。比如,在讲到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的时候,专门解释了作为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统一的战略思维,并具体阐释了运用战略思维,必须处理好全部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挑战与机遇、目标与手段等关系;在讲到群众路线的时候,强调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并具体阐释了其基本内容、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在讲到价值观的时候,强调党员干部不仅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奋斗者、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者和社会主义个人道德准则的践行者,而且也应有特殊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最后,这本书的理论内容与阐释方式也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比如,开篇就提出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是和马克思主义哲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我们党开创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前提和指导;明确指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这样,党员干部在阅读该书时,既能学习逻辑严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又能汲取有利于提升思维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政治智慧,还能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者维护大众利益、为大众立言的价值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心得体会篇二

用矛盾观点正确认识当前任务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等“四种危险”,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xx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破解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心得体会篇三

在正确把握的基础上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继续思想,实现理论创新等一直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和体会,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和看法,有不对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上下功夫。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主体部分既具有相对的性,又具有紧密的相互联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核心和落脚点。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它用辩证唯物史观考察自然和社会,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给人们提供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要记住它的词句,而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它的世界观和方,以及贯穿其理论体系的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它来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其次,要在具体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并善于运用其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观察、分析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把握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概括地讲,一是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与所在单位和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做到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善于发现和总结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并加以理论概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是学习借鉴和自主相结合。要积极学习包括外国在内的一切先进理论成果,并认真结合具体实践,做到在扬弃中吸收消化,灵活借鉴和运用他人的有益经验和方法,并在具体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加以理论概括。

第三,要继续思想,实现理论创新。事物的发展永无止境,从而决定我们认识事物的实践也永无止境。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过程,不断升华认识,实现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要努力培树探索精神,特别是在破解难题上思想、积极探索、敢于实践,不断发现新事物,做到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以实践的检验效果进一步分析和掌握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并加以理论概括和创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