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神经康复学考试重点
2025-10-07 23:38:02 责编:小OO
文档
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4。跨阈步态: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时或是拖拽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抬得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面,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5.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突然起病,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后症状和体征加重。

6、半暗带:脑卒中时在坏死的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损的脑细胞,但细胞完整性尚保存,这些细胞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变性水肿形成为半暗带,具有双向性,治疗及时,正确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否则,坏死软化。

7。小字征:因手指、腕、臂强直,产生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行不整,字越写越少.

8。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9。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10.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常见类型。

11。脑膜炎:凡感染或炎症性反应仅累及软脑膜者(包括软脑膜和蛛网膜)称为软脑膜炎或脑膜炎.

12。脑炎: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性反应者称为脑炎.

13。脑膜脑炎:脑炎时脑膜的损害可相继或同时受累.

14.脑病:对非生物原性致病因素(理化因素、中毒、缺氧、变态反应等因素)损害脑实质而产生的弥漫性脑损害,则称为脑病。

15。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

16。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17。痉挛:痉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射的亢进。

19.脑卒中: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21.日常生活活动:是人在生活中反复地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

22。神经干叩击试验:即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神经支配区放射为阳性,可帮助判断神经断端位置和生长情况。

23。肌张力:指肌肉静止或放松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检查时可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肢体时的阻力来判断。

24。阵挛: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

1、废用综合征:长期安静、卧床,或长期支具、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有局部和全身改变。

2、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候群。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

10、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部分可产生不随意运动反应。

11、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患者完成某项关节活动引发的该肢体其他关节肌肉的一组固定的没有选择的运动.

13、Bobath握手: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攥拳,患侧拇指位于上方。

14、双侧桥式运动:治疗师帮助患者将两腿屈曲,双脚在臀下平踏床面,让患者伸髋将两臀部抬离床面。如患侧髋外旋外展不能支持时,治疗师可以帮助将患膝稳定住.

15、脑疝(shàn):颅内高压进一步发展致各腔室间压力不均,从而推压部分脑组织向解剖间隙移位,引起脑组织的移位即称脑疝。

16、创伤后遗忘(PTA):脑外伤后记忆丧失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的时间。

16、认知:是指人们认识与知晓(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

17、注意:是对事物的一种选择性反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使人们清晰的认知周围现实中某一特定的对象,避开不相关的事物。

18、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反应,是对获得的信息的感知及思考(又称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9、感知障碍:指在感觉输入系统完整的情况下,大脑对感觉刺激的认识和辨别障碍,表现为失认症与失用症。

20、脑性瘫痪(CP):是自受孕开始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21、Bobath法:又称神经发育学疗法,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偏瘫等疾患。

22、关键点:治疗师通过对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患儿痉挛减轻,同时又可促进正常姿势和运动。Bobath把这个特定部位称为关键点。

23、多发性硬化(MS):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性疾病,侵犯大脑、脊髓白质、皮质下结构、脑干、小脑与视神经等。CNS散在分布的多数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是其特点。

24、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略多于女性,致残率为25%。为康复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8、脊髓炎:是指由于生物源性感染如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所致的,或感染后、接种后所诱发的脊髓灰质和(或)白质的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29、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是病毒感染、自体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神经根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

30、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正常.

33、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

1。昏迷

答: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包括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意识丧失,患者没有睁眼反应.语言丧失。自发运动减少,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防御动作等,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无明显改变。深昏迷:自发运动完全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变化.

2。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如何?如何防治?

答:临床特点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防治:1、病因防治:避免上肢受外伤(即使是小损伤)、疼痛、过度牵张、长时间垂悬,已有水肿者应避免输液。2 、患侧上肢的被动运动:可防止肩痛、维持各关节的活动度,但应非常轻柔,以不产生疼痛为度.3、交感神经阻滞: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对早期SHS非常有效,可使其减轻或消失,对第2期效果差。4、类固醇制剂:口服/肩关节或腱鞘注射类固醇制剂对肩痛较好,减轻局部炎症。5、高位胸交感神经切断术,6、物理因子治疗。

3。偏瘫治疗中误用综合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何纠正?

答: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综合征。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常在没有进行康复治疗或康复治疗不当的情况下发生。要重视康复各个阶段的治疗,特别是要训练弱肌,抑制强肌,强调运动模式的恢复,避免片面追求肌力治疗.

4。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康复训练?

答:影响因素      康复训练:1、功能训练恢复1、改善口面部肌群运动功能训练,2、增加舌运动训练,3、增加吞咽反射训练,4、声带内收训练,5、增加喉上抬能力,6、咽收缩训练,7、吸吮及喉抬高训练,8、空吞咽训练。2、功能代偿技术  改变体位,通过食物的自身重力进食,改变咽腔体积,促进吞咽,减少吸入。3

5。简述偏瘫的康复治疗.

6.如何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伤分型?

答: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伤分为4型,轻型:GCS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之内.中型:GCS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6小时。重型:GCS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特重型:GCS3-—5分。

7。脑性瘫痪

答: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8。Bobath法

答: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治疗小儿脑瘫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偏瘫等疾患,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9。关键点、

答:治疗师通过对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患儿痉挛减轻,同时又可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Baboth把这个特定部位称为关键点。

10。脑性瘫痪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几型?

答: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11。简述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

答: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1。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2、某种固定的运动模式;3、抗重力运动困难;4、分离运动困难;5、发育不均衡;6、肌张力不平衡;7、原始反射残存;8、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9、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

12.简述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较同龄儿明显落后,异常姿势,肌张力增高,紧张甚至痉挛,僵硬,强直,下肢检查时可见折刀征,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Babinski征等阳性,出现髌、踝阵挛及异常反射等。

13。简述共济失调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不敢迈大步,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本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

14.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运动发育评定.2、姿势的评价;3、反射发育评定;4、肌张力的评价;5、作业疗法评价;6、语言功能的评定;7、功能性评定;8、感知认知评定

15。对脑瘫患儿各种姿势进行评价时,对其仰卧位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1、观察其自发运动的质和量;2、注意对称性及优势姿势模式,是否出现一侧下肢伸展增强和对侧屈曲姿势加重(非对称性);3、头部的位置,观察患儿头部是否正中位,是否常偏向一侧,头部与肩胛带,骨盆运动的分离情况;4、向坐位拉起,有无头的后垂,两肩有无向伸展方向的抵抗,两下肢是否出现屈曲,有无代偿性脊柱后弯;5、骨盆和四肢,骨盆是否有前倾,后倾,能否完成骨盆随意抬起,四肢是否有分离动作,

16、简述对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答:1、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等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2、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3、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4、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5、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个运动的协调运动;6、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

17、简述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答:临床特点:1、肢体静止性震颤,2、运动障碍,3、肌肉强直,4步态异常,5、平衡功能障碍,6、高级脑功能障碍,7、吞咽功能障碍,8、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活动和参与受限,10、继发性功能障碍.(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特点)

18、简述良性位置性阵法性眩晕的治疗原则及体位训练方法。

答:治疗原则:指导患者反复处于引发症状的位置,通过简单的前庭锻炼驱散壶腹嵴终顶上的耳石碎片或通过复位法使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进入椭圆囊以消除症状,抗眩晕药无效,对于锻炼无效的症状严重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达到缓解(单孔神经切断术,激光行迷路闭塞术或后半规管堵塞术). 体位训练方法:目的是使沉积物从嵴顶松动脱落.患者闭目正坐床上,向一侧侧卧至一侧枕部接触床面,保持此头位直到诱发的眩晕消失后再坐起,30秒后再向另一侧侧卧,每3小时两侧交替进行1次,直到眩晕症状消失为止,症状多在1—-2天内减轻,通常于7-—14天内消失。                                                  

19、Barthel指数评定的内容有哪些?

答:进食、修饰、洗澡、穿衣、如厕、排尿、排便、步行、轮椅、行走、上下楼梯。

20、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答:0级  完全瘫痪,1级  肌肉可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2级  关节不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3级  关节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4级  关节抗部分阻力可作全范围运动,5级  关节抗充分阻力可作全范围运动。

21、脑卒中患者软瘫期如何指导向健侧翻身训练

答:向健侧翻身时,取Bobath握手,伸展肘关节,肩关节90°屈曲位,头转向健侧,由双上肢,肩部带动躯干翻向健侧,随后旋转骨盆,带动下肢翻向健侧,治疗师对患侧下肢可给予最小限度的辅助.

22、针对脑瘫的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主要是防止脑瘫的产生,研究和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能够导致脑瘫的各种原因,如预防妊娠期感染及其他不良因素,正确接生,正确处理高胆红素血症等,2、是对已经造成损害的脑瘫患儿,采取各级进行综合康复,使脑瘫患儿得以身心全面发育,3、是对已经发生残疾的脑瘫,应通过各种措施,预防残障的发生,尽可能保存现有的功能,通过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和途径,积极预防畸形,挛缩的发生,以减少残障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23。试述神经康复的目标

答:神经康复的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或残障程度,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4、试述Bobath神经发育疗法的理论基础

答:Bobath认为,运动功能的整合中枢包括脊髓,脑干,中脑,皮质4个水平,下位中枢受上位中枢控制,脑损伤引起的症状,除运动发育迟缓外,必然出现上位中枢控制解除的释放症状,即种种原始反射亢进的异常姿势和运动,尤其是中脑和皮质损伤引起的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障碍,在C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obath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体,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强调促进正常运动必须首先抑制异常姿势,同时也强调一定要按小儿神经发育的顺序及规律促进运动发育,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由近端向远端的顺序,在治疗中,只有改善了头,颈,躯干的运动之后,才有可能改善四肢的功能,只有控制了肩胛带的稳定性后,才有可能发展上肢的精细动作。

25、简述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

答:一种是嘱患者向光亮处注视,检查者用手掩盖其双眼,然后交替地移开一手,观察瞳孔变化,另一种方法用手电筒照射患者瞳孔,观察检查侧(直接)和对侧瞳孔(间接)是否收缩,敏捷程度及收缩持续时间,检查侧有视神经损害时,表现为双瞳不收缩或反应迟钝,检查侧动眼神经损害时,直接光反射消失,但对侧间接光反射仍存在。

26、周围性面神经损害和中枢性面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答:周围性:患侧前额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患侧不能做皱额,闭目,鼓气和撅嘴等动作。中枢性:健侧眼裂以下鼻唇沟消失,口角歪斜,露齿时口角歪向患侧。健侧不能做鼓气和撅嘴等动作,但健侧前额额纹存在.

27、简述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答:动眼神经分布: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损伤症状:眼外斜视,上睑下垂,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

28、简述脑瘫病因

答:脑瘫的直接病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造成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出生前,围生期和出生后,1、出生前因素  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胎儿期的外因导致脑形成异常,脑损伤:1、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病,梅毒等,2、理化因素:放射线,汞中毒,一氧化碳等,3、胎儿期缺血缺氧症,母亲重度贫血,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2、围生期因素: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2000g,胎龄大于42周,出生体重大于4000g。异常产,产程过长或急产,臀位分娩,双胎或多胎,窒息,胎位异常,脐带过短,产伤等。3、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惊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婴幼儿期的脑部感染等。

29、简述对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答:1、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等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2、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3、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4、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5、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个运动的协调运动,6、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

30、什么是失认症?它包括哪些类型?

答:是指大脑局部损害所致的一种后天性认知障碍.常见的类型有:1、自体部位和偏身失认,2、Gerstmann综合征,3、疾病感缺失、偏瘫漠视与偏瘫失认,4、单侧视空间忽视。

31、如何根据Brunstrom评定指导偏瘫的康复治疗?

答:Brunstrom分期    康复治疗目的

急性期:1—2期    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

亚急性期:2-3期  除预防常见并发症外,应减轻患肢肌痉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恢复中后期:4—6期  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肢和下肢实用功能的强化训练,同时注意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二、简答题。

1、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头痛及其他部位疼痛、抽搐、瘫痪、麻木、视力障碍和眩晕等.

2、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一般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意识状态、有否脑膜刺激症,以及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的一般情况。

3、运动系统检查?

   ①肌肉体积和外观  ②肌张力  ③肌力  ④共济运动  ⑤有否不自主运动  ⑥姿势和步态

4、在采集病史时,对于头痛患者,应注意询问哪些方面?

应注意询问头痛部位、时间、性质、类型、加重因素、程度、伴随症及先兆症状。

5、脑卒中的常见病因: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其他病因。

6、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和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TIA)与卒中病史、吸烟和酗酒、高脂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他如体力活动减少、超重、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液粘度增高等。此外,还有高龄、性别、种族、气候、卒中家族史等。

7、如何根据Brunnstrom评定指导偏瘫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后Brunnstrom评定分6级:

Ⅰ级软瘫;Ⅱ级是不随意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Ⅲ级是随意的共同运动,痉挛阶段;Ⅳ级是分离运动开始出现,痉挛开始减轻;Ⅴ级是痉挛运动明显减轻;Ⅵ级是亚正常阶段。在Ⅰ、Ⅱ级时用各种方法促进肌张力、肌力出现,包括联合方法、共同运动、紧张反射、快速牵拉三角肌等。Ⅲ级时痉挛出现时,联合反应等治疗要停止,要打破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训练弱肌,抑制强肌,积极防治误用综合征.Ⅳ级时,进一步控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Ⅴ、Ⅵ级时,要进一步加强协调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促进正确的运动模式形成,同时预防痉挛反弹.

8、简述偏瘫的康复治疗。

1急性期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的康复预防性治疗,主要先进行体位的正确摆放和关节的被动活动等.

2系统性治疗:当病情稳定,患者能接受主动治疗且体力允许时,根据Brunnstrom评定,按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3门诊或社区康复:系统的康复治疗一般需要3~6个月,最好在分离运动出现之后,即达到BrunnstromⅣ级以上,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转入门诊或社区延续治疗。

4其他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

10、脑损伤总的康复目标:是使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程度,促进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脑外伤康复治疗原则:①早期介入②全面康复③循序渐进④个体化治疗⑤持之以恒

12、脑外伤可能引起哪些功能障碍?

    ①运动障碍  ②感觉障碍  ③认知障碍  ④感知障碍  ⑤行为障碍  ⑥言语障碍

    ⑦吞咽障碍  ⑧情绪障碍  ⑨ADL障碍  ⑩其他:如颅神经损伤、迟发性癫痫等

14、简述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帕金森病起病缓慢,症状常自一侧肢体(可以是单个上肢或下肢)开始,早期患者双侧肢体症状不对称。极少数患者起病可能为头颈、躯干部位。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15、简述帕金森病的运动治疗的康复原则。

    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学会正常的运动模式,充分利用视、听反馈,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避免疲劳,避免抗阻运动。

16、记忆训练包括哪些方法?

    记忆训练主要包括有联想法、背诵法、提示法、记忆技巧法、建立常规化恒定的日常生活活动程序及训练操作方法等.

17、简述脊髓炎各损伤水平的功能预后。

    ①C4平面:可用口控或气控开关,使用环境控制系统,用颏(kè)控或气控开关控制电动轮椅

    ②C5平面:可用生活辅助用具自己进食和做部分整容活动。用手摇杆操纵电动轮椅有他人协助,进行床与轮椅间转移动作.

    ③C6平面:穿衣,自己完成某些身体转移动作。利用加大摩擦力的手轮圈驱动轮椅.

    ④C7~T2平面:进行各种身体转移,使用轮椅,自己处理大小便。

    ⑤T3~T12平面:自由使用轮椅,穿戴矫形器,用腋杖可进行治疗性站立和步行。

⑥L1~L2平面:完成以上动作,并利用矫形器和拐杖做家庭功能性步行。

⑦L3以下平面:利用矫形器和手杖(或不利用矫形器和手杖)可进行社区功能性步行.

18、脊髓炎的康复结局:

①急性脊髓炎、脊髓灰质炎若无合并症,通常3~6个月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②完全性瘫痪6个月后肌电图仍为失神经改变,累及脊髓节段长且弥漫者,预后较差。

③出现脊髓总体反射者预后较差。

19、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临床诊断:根据并前1~4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及脑神经受累,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等可诊断。

20、面神经炎康复治疗的原则有哪些?

    康复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进行有效措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炎症、水肿,减少面神经的进一步受损,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同时注意保护患侧暴露的角膜。

22、何谓痫性发作?

    痫性发作是一种发作性的脑神经元突然、失序、异常、过渡同步放电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是指一次发作过程.由于病变和放电的起源部位不同,癫痫发作可以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精神、行为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3、痫性发作分哪几类?

    ①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性、复杂性、继发泛化;

    ②全面性发作,包括失神、肌阵挛、强直、强直-阵挛、阵挛、失张力发作等;

    ③不能分类的癫痫发作。

24、脑炎和脑膜炎康复治疗原则:早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局部的炎症、水肿、减少脑神经进一步受损,同时注意防止各种不动或制动所引起的并发症。

26、简述共济失调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特征: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不敢迈大步;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指鼻实验、对指实验、跟胫膝实验都难以完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

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康复学考博真题

首先题型分选择题,单选+多选各5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个共30分.

选择题有:等长收缩定义,调制中频电刺激,康复概念,肌力训练目的,脑卒中训练项目?

名解:康复心理,运动处方,ADL,误用综合症,

简答:心理治疗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泌尿系统常见并发症和处理,关节活动度训练原则,

论述题:脑可塑性主要机制原理,如何在实际训练中应用,经颅磁刺激的作用和原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