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实务
2025-10-07 23:39:19 责编:小OO
文档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实务

1.大中型城市优先发展公共客运交通的目的: 利用社会化、半福利性的公共客运交通方式来、替代非社会化的个体客运方式和企事业单位自备通勤车辆的盲目发展和自发性膨胀,从而在车辆购置、交通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2.(1)社会需要是客运交通发展的基本条件(2)经济因素是客运交通发展的决定条件(3)布局形态是客运交通发展的活动条件(3)客运交通系统和城市人口密度相互促进(4)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运营交通相互作用(5)土地资源是客运交通发展的制约条件

3.客运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以运载能力和行驶速度为主要标志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4.客运容量/运营车速 和客运方式的关系:每小时客运↑,公共汽车——轻轨——快速铁路

5.(1)流向量:单位时间内,向同一个方向乘车的乘客通过人数(2)客运量:~,乘客乘车总次数(3)通过量:~,通过某站的单方向的乘客人数(4)集结量:~,某站(段)需要乘坐公交车辆的人数(5)疏散量:~,某站(段)下车的乘客人数(6)待运量:~,某站(段)未乘上公交车而滞留在站上的乘客人数(7)客运工作量(客运周转量):~,全部公共交通乘客乘车的总行程。

6.平均运距=客运周转量/乘客人数

7.交替量:单位时间内,某站(段)上下车的乘客总人数

8.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调度:城市公共企业根据客流需要,城市公交特点,制定的运营车辆的行车调度计划并发布调度命令。

9.调度机构日常工作:客流调查,计划调度,值班调度

10.三级调度机构:公司总调度室,车场调度室,车队调度室

11.信号设备包括信号装置、联锁装置、闭塞装置等,主要作用是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

12.线路信号一般设在左侧,曲线右侧。

13.(1)绿:正线,按规定速度通过(2)黄:正线,准备停车(3)双黄:侧线,准备停车(4)红:停(5)绿、黄:正线,越过黄灯后准备停车(6)黄闪、黄:准许列车经过18号及其以上道岔侧向位置,进入站内越过下一架已经开放的信号机,且该信号机所防护的进路,经道岔的直向位置或18号及其以上道岔的侧向位置。(7)红、白:信号机故障,以不超过20km/h的速度行驶,并随时准备停车。(8)月白:站内、行车(9)蓝:站内、停

14.出站信号机:防护发车进路和区间    进站信号机:防护车站和接车进路

15.闭塞:铁路为确保安全和提高行车效率而采取的行车组织方法

16.区间:铁路线路以车站为分界点划分为若干区间 

17.区间界限:进站信号机柱或站界标的中心线

18.车站联锁系统的主要功能:用于实现对车站内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等基本信号设备进行实时控制,以保证安全行车。

19.列车——有机车头   车列——无机车头

20.一条长调车进路中短进路数目=和始端信号机同向的调车信号机个数。

21.道岔转换t>13s,报警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实际载重量及载重量利用率>装卸工作时间>行程利用率及技术速度

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载重量利用率>里程利用率>装卸停歇时间>技术速度

公路运输成本的降低途径:1提高公路等级2提高车辆技术性能,大力发展大吨位汽车3改善经营管理

线路数据汇总表:

周转时间=(单程时间+始末时间)*2 周转系数=60/周转时间定额

线路计算值=高单向断面通过量/(满载定额*车厢容量*周转系数)调整值→四舍五入随机取

行车频率=周转系数*线路计算值  周转时间计算值=周转时间定额/调整值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优点:利用社会化,半福利性的公共客运交通方式来,替代非社会化的个体客运方式和企事业单位自备通勤车辆的盲目发展和自发性膨胀,从而在车辆购置,交通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社会需要是客运交通发展的基本条件 经济需要------决定条件 布局形态------活动条件

客运交通系统与城市人口密度  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运营交通

土地资源是客运交通发展的制约条件

客运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以运载能力和行驶速度为主标志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客运市场:由客运业主和非特定乘客所形成的供求关系

1.流向量:在单位时间内,向同一个方向乘车的乘客通过人数

2.客运量:            ,乘客乘车总次数

3.通过量:            ,通过某站单方向的乘客人数

4.集结量:            ,某站(段)需要乘坐公交车辆的人数

5.疏散量:            ,某站(段)下车的乘客人数

6.待运量:            ,某站(段)未乘上公交车辆的滞留在站台上的乘客人数

客流动态演变规律:

空间 :路网:中心区客流量集中,密集,边缘地区相对稀疏

       放向:双向型 上下行运量数值接近  单向型 上下行运量数值差异大

       断面:凸型 平型 斜型 凹形 不规则型

时间:季节性变化:冬季多夏季少 

      一周间变化 

      昼夜变化:双峰型 三峰型 四峰型 

信号系统作用:确保列车安全运行,防止追尾,冲突  提高运行效率 减少劳动强度

区间车的选定:1通过量差=单向通过量-单向平均通过量  2站段不均匀系数=通过量/平均

若1>=2-4倍计划车容量  2》=1.2-1.5 。 满载率高时取较小值

快车的选定:1站点不均匀系数=单向某站旅客集散量/平均集散量 》=1.4-2倍计划车容量

2方向不均匀系数=高峰单向旅客运量/平均单向运量 》=1.2-1.4

驾驶员数量=单车单班定员标准(年天数/年工作日*出勤率)*线路全日运营班次

满载率=旅客周转量/客位(定员)      周转系数=60/周转时间

高单向高断面通过量=旅客周转量*对应满载率定额每小时发车数

线路车辆数计算值=最高路段通过量/计划车容量/周转系数/满载率定额

行车频率(车辆数)=60/行车间隔=最高路段通过量/计划车容量=车辆数*周转系数

分配方案:1周转时间/车辆数=6.15  2. 6.15分为8.6  差值2min 

3.较大值:=(周转时间-车辆数*6 )/2      较小值=车辆数-较大值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